奇观崂山,上易下难(二)上清宫与龙潭瀑


标签:
古银杏树华盖真人八水河龙吟潜龙飞瀑龙潭水库旅游 |
分类: 旅游:东北、北方 |
另一株更奇特,是在主干内部长满子株,形成树中树的奇观。
不久眼球又被右侧的高山峭壁所吸引,视线顺着峭壁前行,一缕激流从峭壁顶端倾泻而下,越走越近,越近越清,已经能看见石壁高处的隶书“龙吟”二字,原来龙潭瀑到了。“龙吟”二字写出了龙潭瀑的形与声,字径1米,为1981年书法家黄苗子游崂山时所书。
在龙潭瀑左侧下方,刻有字径比“龙吟”小一半的草书“潜龙飞瀑”四字,是1981年书法家沈鹏游崂山时所书
而最左下方更小的楷书题刻“龙潭瀑”,则为年仅16岁的龙潭瀑上游教子园村山民曲立秀书刻,笔划尚端正
龙吟桥的铁索护链上挂满了情侣们祈求爱情长久的红布条同心锁。这座桥是1985年五四龙潭瀑洪灾抢险救人后于1995年新建的。
1985年5月4日,雨后山洪暴发,崂山龙潭原桥水深过腰,200多游人被困桥北,年轻的海军战士石建为抢救群众英勇牺牲。为纪念他和其它挺身救人的英雄群体, 1985年12月30日青岛市政府在这里雕像立碑。石建烈士的半身浮雕铜像,镶嵌在一块高4.5米的自然花岗岩主碑上,碑体上有诗人贺敬之的题诗《咏崂山英雄群体》。而青岛市委书记刘鹏题写的碑名“崂山五四抢险救人英雄群体纪念碑”,则镌刻副碑上。
走过龙吟桥,兴奋的心情开始放松下来,不过下山的坡度也变大了。这时我方感到腿脚不太灵活了,小腿肚酸痛酸痛的。我后悔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力量,昨天海滨的路走得过多。幸好上山听女儿的话坐了缆车,否则真难以想象…
正当我艰难的一步一顿足的下行时,突然眼前一亮,一座靓丽的高山水库呈现在前下方。不用说,它就是1996年建成的容量33万立方米的龙潭水库了。
从龙潭水库继续下山,路还是那么陡,一癫一顿的下来,好不艰难。上山时腿脚还控制自如,下山时它们好象变成了别人的腿脚而不听招呼。问一问同行下山的游客,似乎都有同感
抬头打量左侧半山间一块块巨石,忽然发现其中一块上刻有“天梯” 两个大字,顿然领悟我恰似在天梯上登上登下!
前面要去太清宫,有许多路要走,无论如何还是要坚持。这次崂山行让我体会到“上山容易下山难”的哲理。其实下山并不是真的比上山难。一是人们上山的期望值高,过于兴奋会忘记劳累;下山时无所追求,自然感到体乏无力,这是精神因素。二是人们体力不够,往往上山用尽了力气,下山已力不从心,这是造成这种状况的主因。它告诫人们办事要留有余地、一定量力而行,方能不陷于力不从心的尴尬境地。
附视频:奇观崂山(二)上清宫与龙潭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