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阳朔百里新村:葡萄乌龙古村人文古迹游

(2015-02-08 16:57:42)

绳痕记载古井的历史

http://www.52usx.com   来源:阳朔旅游网    发布日期: 20091024

   葡萄乌龙-阳朔神山百里新村一带以金桔为龙头产业,蕴含丰富的旅游资源:壮美的万亩桔园、迷人的千亩茶园、旖旎的漓江风光、秀丽的群山奇石、厚重的人文古迹……

枝干虬曲苍劲,黑黑地缠满了岁月的皱纹,光看这枝干,好像早已枯死,但在这里伸展着悲怆的历史造型,就在这样的枝干顶端,猛地一下涌出了那么多鲜活的生命,矫情而透明。这是余秋雨先生对古树的一段描写,透彻而鲜明。在葡萄镇乌龙村,就可以领略到余秋雨先生笔下的意境。

  乌龙村距葡萄集镇仅1.2公里,从葡萄集镇往东走,过了阳朔县百里新村的第一个门楼后,首先映入眼帘就是不时出现的古树。这些古树有上百年或者上千年的历史,盘龙虬枝、枝繁叶茂、葱茏劲秀,或苍劲,或壮阔,或柔美,或温情,是那么真实而亲切。在村前,有一棵不知名的古树,树皮已经脱落,树枝已经裂断,村民用铁环将其树干固定,在分叉处,竟又长出了枝繁叶茂的小叶榕来,昂首云天,与附近的一棵古樟树树冠相叠,枝叶交错,浓绿如云,仿佛让人走进了余秋雨先生的字里行间。

http://s5/mw690/001Jqh8bgy6PONMF9uQ34&690

http://s1/mw690/001Jqh8bgy6PONMJwuA60&690

乌龙古村风韵

  据村支书林松荣介绍,乌龙村的古树很多,小山上、道路旁、屋舍边都有古树,主要以樟树、枫树、榕树为主,成为村里的一道风景。目前县里正开展乌龙-神山的百里新村新农村示范带建设,乌龙村是一个节点。村民按县里统一规划,将新建的小洋楼装修成坡屋面、小青瓦、白粉墙的阳朔特色民居。进入乌龙村,展示在眼前就是一幅苍劲的古树下是座座别致的民房,错落有序的民房前是悠闲的村民的田园山水画。放眼望去,村子四周山色连天,苍翠入目,古树下别致的屋宇错落有致,朴实淡雅。田野之上稻香扑鼻,透心彻腹。再看那棵棵古树,枝繁叶茂,葱茏劲秀,沐苍烟,纳寒月,饱尝日月精华,满汲天地灵气,记载沧桑之变,承载文化积淀,给小村抹上一层古朴幽静的色彩。

  有古树定有幽境。古树掩映的乌龙村是一个值得访古探幽的绝妙处。据阳朔县志记载,乌龙村建于1724,经生息发展,逐渐成为有林、毛、陈、容等十多个姓氏千余人口村寨。清末兵荒马乱时期,村人用石墙将五六十座房屋围起来,东西南北只留四个出村的寨门,并在寨门修筑留有 望孔和射击孔的雕楼,把整个村庄建成一个攻防兼备的战堡,使得这些古建筑比较完好地保存下来。现在,乌龙古村仍保持着原来的风貌,几座保存较好的雕楼风光依旧。村里的一口古井饱经沧桑,天长日久,井沿被提水的绳索勒出一道道深深的索痕。笔者在古井旁找到的几块石碑,发现最早记录该水井重修的时间为清道光十八年(即公元1838年),当时村人就对村容村貌的保洁有了明文规定,石碑上刻有大意为禁在井边晒谷堆粪的村规民约。可想而知,数百年来,乌龙村人在这里繁衍生息,让古村积淀了厚重的历史文化。

  古村中一座座古民居飞檐翘角、气势雄伟、布局精巧,依然展示着昔日的辉煌,连接着一座座古民居的是一条条用石板铺就的路,不时看见那恬静的老妪或调皮的孩童,漫步在这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小巷中,留下一串串悠远绵延的脚步声,恰似古村里跳跃的音符,经年不息地演奏天人合一的轻歌曼舞……

  古树参天、庭院深深、古巷幽幽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人流连忘返。

  古韵悠悠的乌龙村还有两处令人称奇的景致。一是村前一座外形像一顶大礼帽的石山上,开采出的石头横截面呈现如古代生物状图案,很像古生物化石。虽然目前还没有专家对这些古生物化石给与科学定论,但村民已关闭了山脚的采石场,保护了山上的化石,供游人探秘。另一处是该村后山上长着一大片野生仙人掌,这些野生仙人掌长在土壤比较少的小石窝中或石板上,即使是悬崖峭壁上,也长了不少仙人掌。虽然经多家媒体报道后,被外人挖去许多,但其生命力顽强又在石壁上生长出新的仙人掌来,原本长在沙漠中的仙人掌为何落脚在这里的石山之上,为乌龙村抹上了另一道神秘色彩,等待大家探索其中奥妙。

附近旅游设施:
  1.乌龙村距葡萄集镇(321国道)1.2公里,步行仅需十余分钟,访古探秘后,可到镇上的餐馆、旅馆就餐住宿。交通、食宿便利。
  2.乌龙村旁已建有一个休闲度假山庄,集赏景和钓鱼、烧烤、登山等休闲娱乐以及食宿于一体,可同时接纳500余客人。
  3.乌龙村附近山腰上建有观景台,可登台俯瞰山下千亩良田里的农夫耕作,也可采朝雾、写晚霞,其境界不逊于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