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泰安——岱岳区北集坡镇沙家洪沟村观音庙遗址

标签:
乡土泰安北集坡镇沙家洪沟村观音庙石刻文化 |
分类: 岱岳区系列 |
年前上山不小心崴了脚脖,谁知这一弄竟是两个月的时间没出门,期间也没心情更新博客,真有些对不起来访的朋友们。春天来了,再也按捺不住那颗骚动的心,这不昨天刚刚把膏药揭了,今天就开始了蛇年的第一次寻访。
到沙家洪沟村是为了寻访一下资料上记载的刘家老宅,据说是清代的遗存。村内正在拆迁,大部分的房子已经成为瓦砾。我和宋大哥在村里东南西北的转了几圈,问了十几位老人,没有一个能说上刘家老宅的所在。最后有一位老人讲,刘家祖上是有过功名的,曾经的房子也确实是高门台、大宅院,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后人逐渐翻盖了房屋,那些宅院也就面目全非了,加之村内拆迁,现在已经找不到了。我们不得不放弃了寻找,可仍有些不甘心,于是问起村内庙宇的情况。一位老者说,他家旁边就是一座老庙,可惜已经坍塌了。我问他,有碑吗?他肯定的说,有。
这真是一个意外的发现。
观音庙现在仅存东山墙和后墙。从残墙上看,应是三开间,前有厦的。
庙前的杂草中倒着四统碑,分别是乾隆十四年(1749年)、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的重修碑,还有一块庙产碑和一块记名碑。
据光绪二十三年重修碑记载,此庙为观音大士庙。创修于明万历年间,距今约有400年的历史。观音大士(也称观音菩萨),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家家有弥陀,户户有观音”,充分说明了中国民众崇敬供奉观世音菩萨的盛况。
张大叔(69岁)家就在观音庙东临。他向我们介绍了观音庙的旧貌:大殿前有大门,西有石钟楼,庙内有四棵大柏树,大殿墙上有反应观音显迹的壁画,很是好看。解放后这里曾作为学校,后来因无人管理,逐渐倾圯。
这座庙并没有出现在文物普查中。我对老人讲,庙也许没有恢复的必要,只是应该把这几块好好的竖立起来,作为后人一个纪念的地方。老人苦笑着,村里正在拆迁,到时候高楼一起,哪里还有这几块石碑立足的地方?
我亦苦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