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恐怖的事——《酉阳杂俎》随感
(2009-08-06 17:18:02)
标签:
读书笔记酉阳杂俎恐怖杂谈 |
分类: 鬼话连篇 |
应该是这样的夜晚,夏天,星光细碎,月色昏黄,偶尔有风,撩动黑暗中的树梢,发出轻微的声响。槐树下的藤椅上坐定了,微微摇着扇子,于是,《酉阳杂俎》里华美阴森的故事,穿越千年的时光,从唐朝的黑夜里走来,与我们在今时的夜色中相会。也许是悲伤的妇人乘凉时被诡异的怪物血肉模糊的夹碎了脑袋;(“柳氏碎首,齿着于树。”)也许是恐悸不眠的孩子看见熟睡的女婢被獠牙的白衣人吞食,(因扼其喉,咬然有声)。。。听故事的人会呷一口茶,笑骂“胡扯“,一边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转转脑袋往旁边快速的瞥一眼,一边却竖起耳朵倾听那黑暗中最轻微的响动,是否真的是微风吹拂青草。。。
亦或是这样的夜晚,冬日,黑夜又冷又长,孤灯在墙壁上投下光怪陆离的影子,人在温暖的被窝里,脑海中依然回想着刚才听过的故事,那是一个酒醉的人,睡觉时将一条手臂垂到床边,被床下忽然伸出的一只巨手拽入了幽深的地底(有巨手出于床前,牵王臂坠床,身渐入地。其家并力掘之,深二丈许,得枯骸一具。)下意识的用被子将周身裹得严密,偏偏此时,尿意袭来,于是咬牙忍着忍着,辗转复辗转,终于忍不住,几乎崩溃,真真是最绝望的时刻。
提到中国古代的志怪小说,有一个地方不得不提,那就是淄博。写了《聊斋志异》的蒲松龄和写了《酉阳杂俎》的段成式碰巧都是淄博人。多年前,我曾在淄博这个城市待过一段时间,我居住的房子,在淄博的一所医院旁边,出了后门,是一条小街,街上遍布花圈寿衣店,抬眼一瞧,只见一片白花花的花圈和五颜六色的纸人纸马,诡异万分。后来我关于这个城市的回忆,除了街边森然而立遮天蔽日的梧桐,就只有这些飘飘的花圈纸马了。别的地方医院附近,多见卖鲜花水果的,以便慰问病人之用,偶尔有白事用品店,也多躲在太平间附近的不起眼的角落,没见店铺如此之大张旗鼓,生意兴隆的。是流传的风俗还是委婉的告诉前来医院的病人,东奔西走,求医问药,人生结局无非如此?(笑),原因不得而知。
我住的房子隔壁,是医院的太平间,曾见过一具新鲜的尸体,放在太平间的门口,是个年轻的男人,车祸,像个支离破碎的布娃娃,一个秃顶的老头在尸体上不停比划,据说他是法医。我在旁边看了半响,心里感叹那老头缝合尸体裂开的肚子用的居然是粗粗的黑色丝线,难道死人就不要讲美感了吗?现在想来很奇怪,我在淄博的那段时间,虽然住的环境如此糟糕古怪,却真的没害怕过,也许是当时的心里被乱七八糟的杂事塞满了,而恐怖是最需要用心思想象的产物。
一切恐怖的技巧在于留白,象古中国的画,意犹未尽,点到为止,留白处就是你的想象,想象有多远,恐怖就有多深。
《酉阳杂俎》的好处就在于此,很多故事,没有前因,也没有后果,蓦然而生,嘎然而止,看似简单,但不能想,越想越觉得冷气森森。比如有个故事,只有一句话:“晋朱桓有一婢,其头夜飞。”漆黑的暗夜里,一只女子飘来荡去的头颅,是长发飞舞还是云髻高挽?唇边是否还带有一抹神秘的微笑?它为何要飞,又飞往何处?谁见过它?又发生了什么?同样的飞头的故事见于《王子年拾遗》,“有解形之民,能先使头飞南海,左手飞东海,右手飞西泽。”交代的很清楚,特技尔,不仅头,四肢也可以脱离身体飞去,因为说明白了,也就不觉得恐怖,甚至到结尾,还带有一丝幽默“至暮,头还肩上。两手遇疾风,飘于海水外。”玩漏了吧?想想那两只可怜的手,与主人分离漂泊海外,真是倒霉!
关于手,书上还有一个故事,讲的是一次“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的豪华宴席,一人被一位绝色的舞姬吸引,他注意到不管这名舞姬怎样轻舞飞扬,两只手却始终藏在长长的袖子里,不肯露出分毫,那人终于忍不住,去拉女子的衣袖,没想到女子却轻轻倒地,化作一堆枯骨。
那女子是什么妖怪鬼魂?故事里没有提及,我最好奇的是她的两只手为什么要隐藏?是没有手还是只是两截枯骨抑或是什么不可言说的秘密?因之不提,所以神秘,因之神秘,所以恐怖。这类恐怖我们不妨称之为神秘的恐怖,而这一类的恐怖往往不必什么血肉模糊的镜头,只一个暗示就可以让你背后生寒,肝胆俱裂。
上中学的时候,做过一个梦,我梦见我每天上晚自习必经的那条曲折狭长的小巷深处,在一盏幽暗的路灯下,不知被谁丢弃了一个黑色封面的笔记本,我颤颤走上前去,在梦里,认定了这个神秘的本子记录了什么,比如说,关于魔鬼的样子。但我掀开封面,第一页是空白,我哆嗦着不停往后翻,下一页,还是空白,一页一页,全是空白。阴阴的风吹过来,掀动着空无一字的白纸,我终于忍不住惨叫一声,醒转过来。后来,我把这个梦转述给朋友,特别强调了“黑色封面”和“无一字的白纸”,她却惊讶的问:“这有何可怕?”我瞠目,“难道你没觉出里面有什么可怕的暗示吗?她耸耸肩膀,于是我终于无可奈何的承认了,就像每个人的萌点不同一样,每个人的恐怖点也千差万别。无论如何,自那个梦过后,每次晚上放学经过那盏路灯时,我仍然感到背后发凉,只有咬牙闭眼跑过去,一气儿跑到家门口,拼命抡起两条胳膊,擂鼓似的敲门,但妈妈从屋里走到大门的时间永远是那么漫长,好不容易,门开了,门灯的光泻下来,照得我的一张脸孔血色全无的煞白。
同样的例子还是发生在中学,那时读了古龙的一本《武林外史》,很多情节现在记不住了,有一个细节却记忆犹新,那是书中描写的一幅画,
“那是幅着色的彩画,画的是夜半。凄清幽秘的月色,淡淡地笼罩着整幅画面,一条崎岖、狭小的道路,自画的左下方伸展出来,曲折地经过画幅中央,消失于迷蒙的夜色之中,淡淡地显示着一种"不知从何而来,也不知去向哪里"的玄妙意味。
画幅中的三个女子,每个人似乎都有着他们的独特思想,独特行为,每个人似乎都正要去做--或是正在做一件奇特的事。
这件“将要发生却又未发生!”的事到底是什么,我已记不清了,但画中诡秘的意味却一直印在我脑海里。
读《酉阳杂俎》,最令我惊奇的是,好多曾惊扰我的可怕情境,竟然早在这本千年前的书中显现。比如,我小时候看过的一部国产电影,好像名字叫做《深宫魅影》什么的,讲的是一座保存至今的清朝王府里有一个唤做“落月轩”的院落,每到雷雨之夜,墙壁上就会出现身着清装的人影。因对着电影的恐怖印象,连带着以后见到名唤“落月轩”的院子都背后冷气直冒。《酉阳杂俎》里也记载了一个关于鬼影的故事,“高邮县有一寺,不记名,讲堂西壁枕道。每日晚,人马车舆影悉透壁上,衣红紫者,影中卤莽可辨。”只不过把清宫换做古寺了。
除了这些鬼怪神妖的故事,书中还记载了大量有关盗墓的故事,也甚有趣,依我所见,与现在流行的一些盗墓小说相比,那些骇人的要素,也差之不多了。
近日,读《酉阳杂俎》之余,忽然记起前一阵子,晚上有事需回办公大厦,及至顺着黑暗的走廊来到办公室门口,哀求同行的BOSS稍作停留,让我把门开开,拉亮灯再走,他问为何?我答“看恐怖电影所致”,他甚为不解,云:“胆小就不要看了,何苦来?”嗨!他哪里知道,恐怖电影或恐怖小说就是为我这样胆小如鼠的人准备的,正所谓“越看越怕,越怕越看,刺激无极限。”我有一朋友,名校高材生,学的是物理之类的严肃科学,每次看恐怖片必边看边笑,品头论足,言这里不符科学原理,那里与某定律相悖。果然经他一讲解,什么都明明白白,昭然若揭。有一次看片,他又叽叽歪歪,我终于忍无可忍:“说实话,老兄,我觉得你甚是无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