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又出长篇小说了

2022-06-11 18:21:12
标签: 贾平凹 《秦岭记》 “写好中国文字的每一 安妥灵魂

贾平凹又出长篇小说了

文|王子天华

贾平凹今年71岁了,刚刚又出了一部大家都在热议和敬读的《秦岭记》。这是第19部了,这个年纪了,还在笔耕不辍,平均每两年一部,而且都是精品。你不能不说,厉害!让人油然敬佩!

陕西黄土高原是一块肥沃的土地 ,历史厚重,文化深邃,不仅出文物,也出作家。当代,贾平凹和路遥、陈忠实可以称为陕西文学三剑客,都是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前两位以少胜多,并且都已仙逝,比较起来,贾平凹无论是年龄还是作品,都撑得起常青树!我好奇和惊叹贾老师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呢?感悟和思考一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内容可写

贾平凹可以定位乡土作家,他的作品有很强的地域特色。用贾平凹的话说,写什么,是一个识的问题。识首先找准方向,贾平凹的目标是,写秦岭。“写它历史的光荣和苦难,写它现实的振兴和忧患,写它山水草木和飞禽走兽的形胜,写它儒释道加红色革命的精神。先还是着眼于秦岭里的商州,后是放大到整个秦岭。”如果用一句话概括,他自己总结是,写秦岭和秦岭里的我。其次是体验生活,经常回去走走,保持一种近距离的亲切感,做些收集和积累。第三,在学习借鉴中加深和提升对秦岭的认识。

二、有方法可用

在内容和方法的关系上,贾平凹认为,内容是主要的,方法是次要的。识的提升和扩大,必然得有合适的形式。所以说,识是与神的交流。交流的方式也就是作品的写法。贾平凹主张借鉴,事实上,他也是在不断地学习借鉴。他每写一部作品都努力在创新,他认为,哪怕有一点点创新,也是值得欣慰的。他非常注重想象力,他认为想象力是作品的灵魂,读他的作品你感受到神的存在,这之中的“神”就是想象力的再现。还有就是语言,他找到了符合写秦岭的语言,“写好中国文字的每一个句子”。

三、有激情在燃烧

每个好的作家,都把写作当作神圣的职业,虔诚地对待。对作家来说,没有比写作更重要更快乐的事情。贾平凹之所以能不断推陈出新,说明他有旺盛的创作激情,有故事在催逼他写,有创新和超越的念头在鼓动他写,有排泄欲望逼迫他写。他“面对生活存机警之心,从事写作生饥饿之感”。他对社会、对生活始终有一种敏感,他认为,只要你去关注、研究、思考,就有写不完的东西。只要你对笔、对纸始终保持亲切,手就不会生。他的写作已呈现一种自在状态。写《秦岭记》时并不在意是小说还是散文,只是一节一节往下写。大的结构当然有,文章的脉络或显或隐,时断时续,在写具体的某个故事时,全弃去那些关联。这样写看似散乱,其实有序,可以不再有那些人为的编造的东西。他说,这样写秦岭,是厚积薄发,写作过程中,我自在,从容不迫,感觉挺好。

四、有身体做保障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一个好身体,什么也干不了啊!贾平凹之所以长寿,至今还能不断地写作,和他有一个好的身体是分不开的。贾平凹怎么样养生?我知之不多,网上也很少能查到。我研究应该有以下几点:一是遗传基因好,基础底子好,起码比路遥要好。二是爱好广泛。诗琴书画样样皆通,据说他写字比出书还值钱。他的绘画才能在《秦岭记》的插图中可一睹其神韵。三是懂女人会欣赏女人,养眼养心。四是信佛,静心。

贾平凹在接受采访时,有两句话引发我的共鸣!生活中或许太胆怯、太无奈,谨小慎微,伏低伏小,写作时才放松放肆吧。

写作既是安妥灵魂的事,有时也是在排毒,排不正常社会的毒,排自己身上的毒。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