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读萧军的《八月的乡村》

(2014-01-30 14:03:52)
标签:

萧军

《八月的乡村》

评论

文化

分类: 文学评论

                             重读萧军的《八月的乡村》

http://s10/mw690/001JqdmTgy6Gc4TEk4x19&690

    这本《八月的乡村》是1985年12月买的,当时肯定读过,因为说没读过也不行,书上有记载,有铅笔标注,有个纸条夹在179页。不过没读完,179页之后没有标注。但说来也怪了,我竟一点印象也没有,就像没读过一样。这次重读因为要完成放不下的心结,所以又找出来看了。

http://s15/mw690/001JqdmTgy6Gc50fZP83e&690

    细想想现在还能有几个人读这样的书,如果我不是有爱好、有心结,我也不会读。不是有这样的牢骚,现在想上书店买这样的书也难了!我在扉页上写着:学习某一个人的作品,研究某个人的著作,需广泛了解此人,了解其作品,了解与其人其作品相关的东西,此乃我购买此书的宗旨也。

http://s10/mw690/001JqdmTgy6Gc4XdcmJ79&690



    《八月的乡村》是萧军的成名作,出版煞费周则,如果不是鲁迅的鼎力支持,根本就出版不了。即便如此,还是自费出版的,并且受到了当局的查封。但这本书却在文学史上奠定了地位,因为写的是九一八之后中国人反抗日本鬼子的小说,因为作者亲临一线、又来自东北,和时局的需要合拍,和民族的呼声合拍。因此,就其主题来讲没问题,就其艺术创作公允的说还属初级阶段,鲁迅在序中也指出了不足。这部小说过去称谓长篇,按现在标准衡量顶多算一部中篇,因为其厚度不足。小说尽管象短篇的连续,但有通篇的情节、通篇的人物,也构成了通篇的故事,只不过谋篇布局有欠缺,情节不够连贯,矛盾不够突出,节凑缺少跌宕起伏,多数人物性格刻画也不够鲜明。通读全篇有几个地方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对日本鬼子松原糟蹋李七嫂的心理刻画,唐老疙疸为了李七嫂违反纪律乃至牺牲的情节,萧明和安娜的革命爱情等是同时代小说少有亮点。还有就是写景和地域特色,汲取了俄罗斯作家作品的优点,描绘的有特色。

http://s11/mw690/001JqdmTgy6Gc55Lgtc8a&690

    萧军的《八月的乡村》和萧红的《生死场》是两人的最好时期,一个时间完成的,相互之间有借鉴。萧军的《八月的乡村》是萧红帮助誊写的,并在萧红的鼓励和支持下才得以出版的。萧军的《八月的乡村》结构、情节和人物刻画要好于萧红的《生死场》,但写景、叙事和细节刻画要弱于萧红。鲁迅在《生死场》中看出了萧红的潜质,并给出了预测,后来的事实也正中鲁迅下怀,萧红在艺术上超过了萧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张天翼和萧红
后一篇:萧红和丁玲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