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彭懿深度解读《妖怪山》的六个关键细节

(2016-01-27 16:05:36)
标签:

转载

分类: 儿文资料
上周,蒲蒲兰和大家一起分享了9号“原创十年,甘之如饴”原创首发式上各位老师们的故事以及对绘本的独到见解。今天,蒲蒲兰和大家一起听著名幻想小说作家彭懿老师解读关于《妖怪山》里我们遗漏的六个关键细节!

1. 颠覆思维:跨越阴影的七彩童年

http://mmbiz.qpic.cn/mmbiz/pbxwuU47WlfvBp9laxP67gmWQH9s06uvdd9C0ZYgt6OzareD9YroNicfBCw2htRHk8DQNIUt0ibe9wDVAFafMPaA/640
# 彭懿老师深度解析《妖怪山》#

这是一个关于心灵救赎的故事,关于一个孩子如何走出内心挣扎的故事。我们常常听到一句话,说孩子是天使。可是我们忘记了另一句话:每个天使心中都有一座妖怪山。

当你回忆你的童年,有没有阴影,有没有不可告人的秘密?直到你长大都没有办法勇敢地面对,甚至不能跟别人分享的故事?


七彩童年里的些许阴影


http://mmbiz.qpic.cn/mmbiz/pbxwuU47WlfQ09vjFn4SR11um0e9YW0TbHTkqhoxlOIQic3pWMpy5hibcyWgYw2Wj2VFtOlpdpibAu6FrXj1NfuOA/640

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剪不断的过去,都有你无法忘怀的过去。而我现在写的这个故事,就是想告诉大家如何面对这种阴影。

我并不认为,有阴影的童年就不是好童年。一个孩子的童年是七彩的,七彩并不意味着总是阳光灿烂,而是时有困惑、时有忧伤,甚至有不可告人的秘密,有那么一点小小的罪恶,这才是童年。


2. 封面故事:通往心灵的自我救赎隧道

http://mmbiz.qpic.cn/mmbiz/pbxwuU47Wlf5jWVJPemTa0jb7Qz8ydJpRQj4F0N36FT9AeZ414dGqlWYGaW5LdeaFg3rovicpB9zXD6cPOibmClQ/640
# 逃向我们的孩子和通往内心的隧道#

封面上,后方的那座山就是“妖怪山”。画面上那三个狼狈不堪逃向我们的孩子,暗示我们,你的心中也有座妖怪山。妖怪是别人吗,不是,妖怪就在你的心中,是你自己。


两边的树与草丛形成了一个拱门,好比一个隧道,孩子们向我们跑来,寓意孩子们从“现实中的妖怪山”逃向了“心中的妖怪山”。



封面上的小妖怪


http://mmbiz.qpic.cn/mmbiz/pbxwuU47WlcVE4N1xLJePtGgkKvX8vWszFXIf3QEXfmLBGmVaq8PutzmeEVueibB4bD9Bt0B01fmGyc4y2uCoAw/0

封面上的细节也很有韵味,在不同的位置上隐藏着三个妖怪,比如树上的打雷巨怪、草丛中的青蛙婆与大眼毛球怪,那是三个孩子各自心灵中的投影。

3. 隐藏线索:泛黄的画面与烧焦的痕迹

http://mmbiz.qpic.cn/mmbiz/pbxwuU47WldyxzBuIA4fdA8K4h4L6ibviaekJwXQuZZ8Fy6E4Ar4sMJdxuHw62B80PVALehGJcXgoNibt1QKe53gw/640
# 泛黄的画面 #

大家翻开这一面,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这是个泛黄的画面,因为这里是三个孩子的回忆。同时注意文字的字体,这两页的文字和后面所有的文字字体都不一样,这是一个长长故事的开头,一个序。


烧焦的痕迹


http://mmbiz.qpic.cn/mmbiz/pbxwuU47WldyxzBuIA4fdA8K4h4L6ibviaGbXgC3awhicOeuz03ZBX4SCFBAF4koiahTLicb9AGxPfamjpabz72VhrA/640

翻过来之后发现画面左下角有烧焦的痕迹,显示这是去年的故事。这个画面很重要,除了夏蝉以外三个小孩都做着不同的动作,或抛果子,或编小兔,或举绿叶

这是个隐藏的线索,当他们与夏蝉相遇却变成妖怪,夏蝉认不出他们的时候,三个孩子就是用自己之前做的动作告诉夏蝉他们是谁。

图画书中隐藏着许多需要挖掘的细节,要反复看、前后看,阅读好多好多遍,这样才能了解埋在书里面的深层故事。

4. 质疑权威:不完美的大人与逆行汽车


http://mmbiz.qpic.cn/mmbiz/pbxwuU47WldyxzBuIA4fdA8K4h4L6ibvia50ScR08GyPJWeJKn5S49efMiaMibqgcNY34H1tSFDdSqm0cJPs9VRzhA/640

#吓唬孩子的大人#

这里面做了一个特别的处理,画面上这个爸爸吓唬孩子们,说山上有妖怪;可当夏蝉跌落到妖怪山没有回来的时候,也是这个爸爸说,山上根本就没有妖怪。

我想告诉孩子,你心中的大人不一定是完美的,也不一定永远是正确的。


逆行的汽车


http://mmbiz.qpic.cn/mmbiz/pbxwuU47WldyxzBuIA4fdA8K4h4L6ibviaGDLwoNs3PiarNkicyL9kegq2ejVHqqqWGV9n9SwJe0YThHNbkPzg3B4g/640

大家注意看,孩子前进的方向是从左向右的,而画家画的汽车的方向是逆行的方向。这个细节隐约证明,大人有的时候不一定全正确。

大人对孩子是权威的象征,可是孩子有时需要反抗与质疑,这个画面也隐喻这样一个道理:大人一定是孩子的保护者吗?大人任何时候都做得足够好吗?

5. 捕捉细节:旁观的妖怪与妖怪夏蝉


http://mmbiz.qpic.cn/mmbiz/pbxwuU47WldyxzBuIA4fdA8K4h4L6ibviav79fRha6ub8Co9TGtohZcT2QFUkCcDQlBr6ReQMkdXnzLX10pZxXng/640

#边边角角的小妖怪#

大家如果仔细看,会发现从这一页开始,画面里,边边角角都隐藏着小怪物,每一页都有。可是这些小怪物始终没有露出真身,甚至没有参与到故事里。

我想说的是,妖怪山里充满了妖怪,可这些小妖怪永远是一个旁观者,一个窥视者,它并不能影响你心中发生的事情,真正发生变化是你的内心,外界并没有那么大的力量。

变成妖怪的夏蝉


http://mmbiz.qpic.cn/mmbiz/pbxwuU47WldyxzBuIA4fdA8K4h4L6ibviatobk4WjEzI66ia0dOzEelbOm82kYKG9bYTDo3EMOjqEPGg9dqdwicvww/640

画面上出现的夏蝉,穿的裙子与之前对比有点旧了,因为一年过去了。夏蝉的耳朵是尖的,盯着画面看,会发现她的眼睛有一点点发绿,而且夏蝉的腿变得透明了。但是变成妖怪的夏蝉并不可怕,她依然是个孩子。

6. 拥抱自我:分开的道路与合一的道路

http://mmbiz.qpic.cn/mmbiz/pbxwuU47WldyxzBuIA4fdA8K4h4L6ibvia9PJXZSxnFrkD9y1Mu2s7Qh36HpR0iavCvDe0HciaKfMsWQXCmTd5PycQ/640
#从现实进入幻想世界的通道#

读这本书一定注意这一页,这一页是个通道。他们手拉起手,一边唱起自己编的歌谣,一边转起圈。天旋地转之后,他们跌进了另外一个世界。俯视图呈现的圆圈暗示着,孩子们从现实进入幻想世界的通道。

孩子们跌到另外一个世界,在他们面前出现了三条路。三条路的石头上写着三个孩子自己的名字。当三个孩子踏上各自的道路时,也是他们变成妖怪的过程。


三条自我救赎之路


http://mmbiz.qpic.cn/mmbiz/pbxwuU47WldyxzBuIA4fdA8K4h4L6ibviaQQVcsnFtmEeyjyjUPMS5F8UnOcyqB1pdESx8BW5btZtzxOBTHONw4Q/640

三个孩子之前一直都是在一起的,可是跌入到另外一个世界让他们走上了三条道路,这是因为他们需要走入各自的内心。

这是一个心灵救赎的故事,所谓的救赎不是救命。好比一个孩子跌在水里,我们可以伸出手把他救出来,可是他心灵中的解脱和救赎是别人完成不了的,必须靠自己


合一的道路:心灵的拯救


http://mmbiz.qpic.cn/mmbiz/pbxwuU47WldyxzBuIA4fdA8K4h4L6ibviahQibmvplia2IOJCdL5gYZexchB4kpz1do4iad07iacfWhKxm3VS0XyicWGQ/640

所以开始的时候,三个孩子是一起走的,到了这里变成三条路,每个孩子走进了各自的潜意识,走进了各自的心灵森林,心灵的救赎分三条路完成。

到后来,三条路合并为一,三个人各自完成了自我的救赎,与夏蝉紧紧的拥抱在一起。

http://mmbiz.qpic.cn/mmbiz/pbxwuU47WlfQ09vjFn4SR11um0e9YW0TYNjQVL5trSibep2ZEmm6mabmuc7fzTPl8tOSUn1EQ6lbcumcrNzl2og/640
最后,我想借用刘绪源老师缩写的导读中的一段话,来结束我的解读:


我觉得,这故事中写得最好的一笔,恰恰是孩子们看到同伴被妖怪抓住,吓得转身就跑,一直逃到山下。


我们看到过不少童话,在写孩子需要做出重大牺牲,需要把自己日夜不离的最心爱的东西永远送给别人,包括遇到从未见过的可怕场面时,常会“毫不犹豫”地做出各种壮举。这样的“壮举”往往并不感人。


因为这不像孩子的行为,也不合乎孩子的心理。那类描写其实大都是从现成的概念出发,而并不是从孩子的实际生活出发的。本书中的孩子一直到事发之前都不相信真会有妖怪现身,他们毫无心理准备,事情陡然生变,他们的恐惧和逃跑正是本能的应急反弹,他们自己也没法解释。


© 著名幻想小说作家彭懿,

在9号“原创十年 甘之如饴”首发式上演讲的部分内容。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