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优秀学子报告会经验介绍

http://s4/mw690/001JpVr9zy7mlRg5HYTe3&690
http://s10/mw690/001JpVr9zy7mlQZi8fDe9&690
张璇同学的讲稿
大家好,很荣幸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对于高中生活的一些看法。我主要把它分为几个方面,心理准备,学习习惯和生活作息。
首先是心理准备,我们都说学习需要坚持,但更应该注意到的是坚持需要持续长久的内在驱动力,面对即将到来的高三生活,精神支柱必不可少。不需要胸怀大志,支撑你向前的可以是宏大的事业是人生理想,也可以是一所大学一座城市,也可以是身边的人,做到这一点,我们就给了自己选择的道路一个不后退的理由。另外,江苏高考的特点是重主三科轻选修,这就要求我们找准自己的定位,结合自己的三科现状和潜力等因素提前锁定自己的选修等级,避免低效努力。除此之外最重要的心理准备就是放平心态。在进入高三之前,已经有无数的文艺作品和学长老师为我们描述了高三的形态,我们可能在心里就开始给自己的高三对号入座,但其实每个人的高三体验都是不同的,所以不必由于别人的经历而过于期待或过于恐慌,也不要在期待和恐慌上花太多时间。
下面是学习习惯。在语文方面,古诗文阅读和作文是最有区分度的,因此我建议每天进行古文和作文素材的朗读,朗读对于培养语感加强记忆放松身心都是有好处的,在大阅读方面我觉得培养移情的习惯会比较有帮助,大概做法就是把自己代入到阅读的情境中,想象自己是主人公,由此理清文章脉络,人物做法的内在动因和心路历程,拿2014年江苏高考阅读题《安娜之死》为例,如果我们在做题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不是答题技巧而是我如果处在完全被抛弃的状态里会怎么想怎么做的话,或许就会比较容易的理解托尔斯泰提到熄灭蜡烛的意义了。在这里单独提一下作文吧,有很多同学觉得自己思想不够深刻怎么办,其实深刻的思想对于一篇高分作文完全不是刚需,毕竟我们进化了成千上万年,在这漫长的过程之后,几乎没有什么思想是新奇的没有被说出过的了,而且参加高考的诸位都是十几岁,思想力本就难分参商,也难以在短时间内提升,真正决定高分作文的是清晰的框架,拿的出手的论据和漂亮的语言。在框架方面,我觉得每篇作文都只有这么几块,先根据题干来破题,用一个论据或几句比较唬人话来做引子,然后亮出论点,再说明一下这样做的好处和不这样做的坏处,接着可以贴近一下社会现实,对与自己论点相悖的社会风气做一番批判和呼吁,最后再呼应一下引子结尾。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往框架里填东西,同时提醒自己不要过于加长或缩短某一部分,这样就能得到一个不至于拖后腿的基础分值。在此基础上论据和语言是加分项。在此提醒大家积累论据的时候那些青春校园文学,那些书名动辄十来个字的书还是不要看了,另外注意有意识地替换掉那些比较平庸的论据。什么叫平庸的论据呢,大概就是传播度极高或思想比较浅平的,后者大家比较容易辨认,前者大家比较难以割舍,于是就有了高晓松的诗和远方,木心先生的从前慢在近几年高考中被几万考生同时引用的情况,但其实同样是说精神家园,前者可以被萧红散文中提到的后花园的说法替代,同样是说慢生活,后者可以被北岛所描绘的老北京生活所替代,这些替代其实并不难,只是需要我们调动一下自己的知识储备,时常回顾自己的阅读经历,用心一下就可以做到。相比之下语言的提升是比较难的,对此我的想法是好的语言当然能给老师一种难以言说的愉悦。像杜拉斯谈及自己的爱人,写的不是我没有他可怎么活,而是“他是我不死的欲望,甜蜜的创伤,疲惫的梦想”是不是很愉悦?但是这也不是刚需,所以没有必要为此太过沮丧,做到通顺,干净,有韵律就可以了,在这里我有几个建议,第一个是少用语气过于武断的句子,这种句子大概不会让人觉得你很自信,反而会觉得有点自大。第二个是少用太过晦涩或故作深沉的句子。像我以前见一个朋友写的作文里有一句“夜晚是一场美学的暴动”,他说他想了好久才出来这一句并为此有点高兴,但其实我想了两年也没搞懂这个是怎么暴动法。第三个是避免利用缺少实际内容的花哨语言来抒情,或大段大段的使用排比,会给人一种作者在硬撑字数的感觉,而且由于阅卷的时候老师的神经是比较紧绷的,你很难在阅卷的那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里把他拽到你的感情风暴里去,还是理性一点比较好。
这个是语文,在数学方面,由于数学是多数文科生的痛点,我也不例外,所以我只能给出一些比较基础的,让数学不至于拖后腿的建议。其实很简单就是做题,反复做题。在升高三的暑假大家可以试试一周两套模拟卷试试,重要的是培养感觉,了解大概的时间分配,另外课外辅导书不必太多,我觉得一本那种特别厚的五三或者五年经典就能满足多数人一轮复习的需求,这一本做个一到两遍后可以尝试填空题专项训练,再根据自己的薄弱环节买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就可以了,大家记住一句话贪多嚼不烂,如果一下子买了很多习题,可能做之前就自己被自己的心理暗示感动了,好像自己已经非常用功了一样,这种自我感动千万要不得。贪多嚼不烂这句话在做一张试卷的过程中也适用。大家都有好胜心,都想做出第14题和第20题,但其实我们是能看见自己能力的天花板的,没有必要这样苛求自己我在五年经典上看到过一句话我觉得很好“每个人都要做数学,不同的学生做不同的数学”,就是这个意思,大家给自己定一个分值目标,把不属于自己的题目自动去掉,做的时候就会比较有底气,把注意力放在自己会的题目上,不失分少失分,就很对得起自己了。
下面是英语,我很佩服语法出众的同学,但是做题不能一味依赖语法,有时候语感和理解比语法重要,原则上还是理解优先语法第二。另外词汇的积累是必不可少的,大家可以选择四级词汇作为背诵材料,如果觉得来不及维克多对词汇用法和辨析也很有帮助。在短语巨型方面可以从平常做的题和英语报纸中去积累并及时回顾反复回顾。如果想培养题感,可以反复大量的练习单选题和任务型阅读,这两块提分比较明显,作文的做法和语文差不多的,重要的是用高级词汇去替换低级词汇,注意书写。
选修方面,由于政治历史都是见效比较快的学科,跟紧老师加强背诵就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在生活作息方面,我建议大家找到自己大脑最活跃的时间来学习,避免盲目熬夜或盲目早起,刚才提到一个词叫自我感动,如果我们熬夜或早起的时候状态不佳,又觉得自己十分努力,这种低效努力的后果还是挺严重的,比起这样我更推荐高效利用边角时间的方法,跑操之前,食堂排队,处长开会的时候,都可以背几个单词或几个论据,或者做学习计划,总之就是别闲着,慢慢地就会发现做成了不少事。还有一个提醒,轻易改变作息时间,和周末疯狂补觉,可能会更困!
大概就是这么多,希望准高三的学弟学妹,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和道路。最后我想说其实高三在我们的努力中其实过的很快,胜利也并非毫无希望,迷茫和黑暗当然不会缺席,但也正是这种高压,这些劳累,这些愁重欢小,让高三仿佛若有光,让高考成为足以让我们引以为豪的经历。谢谢大家。
http://s8/mw690/001JpVr9zy7mlQZnMH507&690
各位同学,大家上午好。我是王祥澍,来自徐州市第五中学。我没有什么比较特别的学习经验来给大家分享。
第二点我想建议大家的是,如果有条件一定要尽力争取自主招生、综合评价的优惠政策。自主招生、综合评价作为高考招生的一部分,越来越为各大高校所重视,大部分的院校实行该项优惠政策。大家可以让家长提前了解研究。这项招生政策可以弥补高考成绩上的不足,以最少的分数上最好的大学。自护招生、综合评价的考核一般分两步,第一步是初审,即报名材料资格的审核;第二步则是复试,即笔试和面试。有些笔试是对个人综合能力的考察,几乎无法提前准备。譬如华中农业大学的笔试部分就包含了文学、政治、生物、化学、影视、哲学、数学、逻辑、生活常识等许多方面。当然,也有些大学的笔试考察是学科专长型的。譬如重庆大学的笔试就是对数学学科的考察。不过对于江苏的考生来说还是可以应对的,大约就是高考中等题目的难度,只不过更加注重思维的灵活性。至于面试更具有随机性,几乎是考官想到什么就问你什么,但是自我介绍基本上是所有面试都包含的。面试考察的主要目的不是对你知识面的考察,而是对你临场反应能力的考察。即使不会,也可以天马行空。一定要自信,不要露怯。有些院校可能会对英语有要求,面试的时候会要求你使用英语自我介绍,回答问题,比如重庆大学。总的来说自主招生、综合评价是一个很好的升学途径,希望大家多多关注,仔细研究。
http://s9/mw690/001JpVr9zy7mlQZvAc818&690
芮靖钰同学的讲稿
大家好,我是徐州一中上一届高三22班的芮婧钰。听说在座的大多是即将升入高三的同学,学校可能还早已举行了进入高三的开学典礼,因此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下高三学习的一点心得。
虽说整个高中三年都如同一场鏖战,但无论从自己.周围人的重视程度,功课量还是环境的紧张程度来说,高三这一年都比起初两年高一个等级。调整必不可少。
从高二步入高三的这个暑假,同学们想来也不轻松。很多人可能已经开始复习,但为各科竞赛做准备大概也会出现在不少同学的暑假计划中。对于有心参加竞赛的同学,数理化竞赛考试都将在不久后举行,此时自然是竞赛冲刺.刷竞赛题的黄金时期。不过竞赛之事尘埃落定后,我们需要一段时间将大脑由竞赛学习的模式调整回适应课内知识复习的模式,在此期间不免要承受压力。举自己的例子来说,我去年暑假准备数学竞赛,回到学校后有近一个月的时间都觉得难以集中注意力,看不进去英语阅读,做数学题的思路也老是不对,甚至周练时一看到大题就心慌。不只是竞赛,各种情绪波动或一段时间的高度紧张都可能引起类似结果,而这些情况在同学们即将面临的高三生活中相比以前有更大的可能出现。若同学们将来遇到类似的注意力下降的问题,倒不妨将学习缓一缓,用跑步散步等方式调整心态,待内心平静下来再投入学习。这样的事情并非浪费时间,毕竟进入状态的一个小时可能比用两个小时的时间强迫自己盯着数学题收获都更大。
进入高三,学习压力进一步加重,但毕竟我们中大多数都是普通人。一遍遍复习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并把它们塞进脑子里,或者刷些吸收了多年套路题型固定的卷子是同学们未来一年生活的主要部分,却终究难以引起多数人的兴趣。若缺少调剂,生活难免枯燥难熬。然而,完全脱离学习的消遣方式不适用于高三学子,折中的方式或许更可行。举几个例子来说,英语好的同学可以读读情节有趣的英文小说,爱好古文的可以读读原版聊斋志异.拍案惊奇等。自己根据个人爱好选择合适的方式,主要原则就是对学习有所进益,且能给自己带来乐趣。
步入高中时,我也听过不少学长.学姐介绍经验,几年的坑踩下来,也开始和别人分享学习心得。只是这听人说和自己说的来回下来,渐渐发现别人的经验再真实,建议再恳切,也只能给人指指方向,那路上真正的滋味,还需学弟学妹在日复一日的学习生活中体会,也只有自己摸索出的经验才会作用于自己之身。因此在最后我也不想再说些因普遍有效而被提起千千万万遍的学习方法,只希望同学们回想曾经学习上顺心或是失意的时刻,并在未来一年时刻注意,想想某一次成绩转折之前发生过什么事情,自己是什么状态,做过些什么,如此种种与后来的成绩波动有什么样的关系。还有,成绩下滑后做过怎样的调整,有效的记在心里,没有效果的思考原因,以免再做无用功。这样,渐渐摸索出自己独特.细腻又可行的学习方法,普遍经验在一个个特殊个体上找到回应,曾经听别人分享的经验才有了意义。
我学习心得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李嘉宁同学的讲稿
大家好我是2018届22班的李嘉宁,很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交流高三的学习经验。
我不搞竞赛,没有竞赛成绩,高考成绩也没达到模考水平,没太有什么学习方面的窍门或是系统的学习方法,所以只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我高三一年的经历,做个参考。
首先在生活方面,每天早晨6点起床,10分出门避开早餐高峰去4号安安稳稳吃个早饭,25左右到班开始早读,我个人认为这段时间用作读书比刷几道题效果好的多。中午打铃后会在教室自习到12:10再去食堂,也是为了避开高峰期节省时间。吃完饭25左右回教室准备午自习。1:30睡觉睡到预备铃响。下午很少吃饭,有时会打打球,晚上11:00睡觉,不熬夜。周六正常点回家,周日下午2:00来学校自习,最后冲刺阶段上午10:00到校。生活的节奏一但定下不要轻易改,改睡觉睡觉该打球打球,清醒的头脑很重要。
学习方面,方法大体上讲就是保持常规,每次阶段性考试后在常规的基础上稍加改善。比如一次模考后语文明显拖后腿,这个时候千万不能将精力大量投入语文其它两科不管不问。最好在保持剩下两科题量和手感前提下稍偏重语文。第二点就是不能贪心,觉着自己三科有很多方面都较薄弱时要有舍有得,比如放弃数学附加最后一问把导数和数列练好。期望面面俱到最后只能时各方面浅尝辄止,不见成效。
具体说说数学、物理、化学的学习。关于数学从暑假开始就应该着手做套卷,找一个完整的时间段,最好是3点到5点半,最好做前三年同期的。不要自作聪明的为后期冲刺留卷子,真的做不完的。两三天做一套考前一天一套,保持基础题手感和大题的规范性。物理要在课上学不要占用课下时间,一轮复习后物理课可以自己做物理题,但最好不要做其他学科效率会很低。化学如果你能保持A+或A线五分以上水平可同物理学科,如果不能就同数学做套卷,找到适合自己的做题顺序。
最后说一下高考给我的教训。一是不要过分相信你的优势学科,它可能是伤你最深的,所以考前一定不能忽视优势学科。二是不要想太多,高考很红很正而且要维持社会稳定不会出歪门邪道的题。
我很喜欢葛友军处长的一句话:成功的原因千千万万,失败的原因却不外乎那几个。
希望我说的一些东西能给大家当个前车之鉴。预祝大家高三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