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背后的故事天才北京现代江映蓉 |
分类: 职业教育 |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 |
|
——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院长李罡讲述“快女”江映蓉背后的故事 | |
|
|
解艳华 |
|
|
舞台上,她又唱又跳,歌舞艺俱佳,无论快歌慢歌都能表现得淋漓尽致,经常将全场气氛推向高潮,最终获得大部分专业评委的青睐,并在专家评委的最终评定下,以一句“舞台的精灵”的高度评价晋级全国六强。 爸爸是军人,从小在部队大院里长大的江映蓉说起自己音乐方面的天赋时,只记得大概是4岁左右,无意间妈妈让她学一首歌,先让她听几遍,没想到几遍下来,江映蓉把歌词全部记下来了,妈妈便决定让她去学音乐。 长大后,依据自己兴趣,没有进入名校的江映蓉选择了北京音乐现代艺术研修学院,在这里她接受了系统的流行音乐教育。而如她一样并非名校出身的“快女”还有很多。 江映蓉就读的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位于北京市通州区,绿瓦、红墙、琴房、录音室,一个现代化的音乐殿堂。 这是一所没有颁发学历资格的民办学校,无数被高考淘汰或无缘正规大学的年轻人走进这里,并陆续走向社会新兴的岗位,手机彩铃创作、唱片经纪人、经理人、企宣、企划人。像江映蓉这样的学生在北音校园还有很多,他们的音乐天赋通过专业培训得到了提升,这里被誉为“梦开始的地方”。 用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院长李罡的话说:“江映蓉应该说是最全面的一个歌手,入学的时候就已经显现出了她的那种灵动、灵气和灵性。”而在快女比赛中,江映蓉也把这种天赋发挥到了极致。 2009年的暑假,北音校园渐渐出现了一张张年轻的面孔,他们带着一颗热爱艺术的心,开始踏上寻梦之旅。 在学院院长李罡的教育观念里,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 他讲了一个故事,“我有一个朋友,夫妻二人都是部队文艺团体的国家一级演员,孩子高中文化课不好,让他们整整骂了三年,最后,送到这里学习音乐制作。考试的时候,他们和我一样,第一次听到孩子唱歌,孩子完全遗传了他们的基因,乐感及音色完美至极,竟然让他们夫妻二人泪流满面。他们后悔、感慨,觉得委屈了孩子,耽误了孩子!” “天才,其实就在每一个家庭里!”谈起这些,李罡很激动。 “当我们已经习惯用一种模式化选才方式去评价一个孩子的时候,100个赋予个性的天才在两个阶段的教育中被谋杀了,第一个阶段是同一种模式的选拔阶段,第二阶段是墨守成规的教学阶段。” 社会需要酒吧驻唱歌手,也需要京剧名流,而社会的多元化需求,给教育提供了多元化培养的前提。李罡认为:“应试教育把孩子都逼到一个窄胡同里去了,实际上抹杀了很多有才能的孩子。我认为这样不公平!其实让孩子做喜欢的事情是非常重要的。大学里如果能在自己喜欢的专业里学习四年,一是掌握了专业,另外读懂了人生。反之,在一个不喜欢的专业里,孩子就什么都学不到,这四年就荒废了。” 近年来,随着文化创意、动漫等的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人才领域出现巨大缺口,传统艺术学院培养的学生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艺术教育转型迫在眉睫。 对此,李罡说,“我习惯把我的学生称做‘艺术工人’。我把我的教育看做是大众化的教育,因为市场上到处需要人,应该给孩子们多元化的培养。” 李罡列举了一个数字,2007—2008年中国移动和联通有300亿音乐下载,“我们有70%的学生从事这样的行业。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毕业的学生进入不了这个行业,他可能也不愿意进入这个行业,可是我们的学生很高兴进入这个行业,因为社会需要,孩子们喜欢。” |
|
||||||
|
前一篇:“快女”引发人才“冷”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