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来了,我们压力很大
(2009-07-15 22:13:26)
标签:
培训机构教育培训资本非学历教育罗珠彪教育 |
|
|
张宁锐 |
|
|
很多业内人士把新东方这个国内最早上市的教育培训机构作为自己奋斗的楷模。正当记者采访之时,有一位教育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冲上前打断记者的问话:“贺总,您为什么还痛苦啊?” “我们是一帮自由的知识分子,抱着一种信念回国做这件事情。但是,现在的运营给我们带来了压力,因为资本对利润有着血性的要求,而教育的终极是关怀人。”贺庆荣说。 和贺庆荣一样感到压力的还有很多人。日前,我刊举办了“非学历教育专题座谈会”,多位参会的教育培训机构人表示,无论是招募风险投资,还是上市融资,面对资本都面临多方面的压力。 “要找到资本对于正在成长中的教育培训机构来说很难,但是当把资本拿到手里的时候,一时间觉得更难。”光华鼎立教育机构负责人武俊杰说。 “懂教育,又会经营的专业人才还非常少,缺这样的人才,资本到手就成了烫手的山芋。”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事业部常务副部长马学雷说。据记者了解,现在如马学雷所说的人才很多是经过跨行培训上岗的,比如曾经在保险业、物流业工作的相关岗位工作的员工经过培训,走上了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的管理运营岗位。 “最痛苦的是选择,但选择的结果还是融资。”阳光喔文化教育集团董事长罗珠彪表示,企业或机构发展到一定阶段,就要借助资本的力量,自己所在集团已在做上市融资之前的准备。 引进资本应该“先引进,后规范”还是“先规范,后引进”,业界有不同看法,罗珠彪选择了后者。 罗珠彪认为,融资不仅仅是资本的问题,更是一个团队建设的问题,“总裁想融资,集团的每一个员工都和老总的想法一样吗?” 为了慎重融资,必须先行规范和培养团队。罗珠彪在自己的集团内举行了一次融资预演,结果发现很多当时积极呼吁上市融资的领导或员工对融资的认识、理解和执行都有很大差距。在分析解决第一次预演暴露出来的问题之后,罗珠彪准备进行第二次融资预演。按照罗珠彪的说法,培育一个能够理性、科学面对融资的团队,同样是教育培训机构面临资本带来的压力。 贺庆荣基于新东方既有经验的观点,一定程度上呼应了罗珠彪的做法,他说:“融资上市不仅仅是做大规模的过程,更是一个教育培训机构在管理、运营和数据上逐步透明的过程。” 倒是广州卓越教育培训中心副校长周贵相对释缓一些:“我的风投(方)现在不要我赚钱,就是要规模,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迅速布点。”但专家表示,懂得并尊重教育规律的风投主家,还是比较难找。 该如何处理资本和教育之间的关系呢?贺庆荣巧妙地引用了松下幸之助的一句话:“松下电器主要是制造人才,兼而制造电器。” |
前一篇:2009年07月15日
后一篇:“快女”引发人才“冷”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