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早期教育政策必须依靠科学研究

标签:
早期教育科学研究教育研究方法实证韦钰中国教育 |
分类: 幼儿教育 |
制定早期教育政策必须依靠科学研究 |
||||
|
|
|
|
韦钰 |
|
|
21世纪以来,许多国家对早期儿童发展的重视和政策调整是基于教育的科学研究中得到的新知识之上的。因而,在制定和实施早期儿童发展的规划时,必须继续依靠教育的科学研究,特别是学习科学的研究。当前我国教育政策制定者、社会和家长已经开始重视早期儿童发展了,虽然我国早期儿童发展的条件还很不平衡。现在急切需要加强引导,进行有科学根据的评测,防止以盈利为目的,实际上在耽误甚至伤害儿童。 没有钱是不行的,但是有钱怎么用的有效,同样是重要的,据世界银行介绍,世界上早期儿童发展水平最好的国家不是富裕的美国和欧洲,而是我们的兄弟国家古巴。 0-6岁人脑发育最快,是一些习得行为的敏感期,也是一些疾病发作和治疗比较有希望的时期。这个年龄段的儿童还很幼小,自己无法保护自己和选择发展的道路,我们更有责任保护他们,为他们的成长提供健康而合宜的环境。要做到这点,必须依靠科学的教育研究。目前学习科学研究已经有了许多成果,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和借鉴,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解决中国早期儿童发展的现实问题。 正在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应该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儿童早期发展需要建立包括医疗卫生、教育和对家庭教养支持系统在内的统一协调的体系,需要跨部门的合作。 二是早期儿童发展应该全面考虑身体健康和动作的发展、社会和情绪能力、学习态度和入门方法、语言的发展(包括符合儿童发展规律的识字和读写)、认知和数学与科学的常识等五个方面,而不是只强调智力潜能的开发。 三是应该明确提出并强调改革、支持和发展教育科学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估和评测。 四是要把发展和研究的重点放在处于不利经济和社会发展地位的儿童和具有先天疾病倾向的儿童上。 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就需要认真地进行科学的教育研究。在教育发展和改革中,科学观点和科学预见离开深入的科学研究,只靠调查和总结一线的直接经验,只靠广泛民主地征集意见是不可能形成的。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在科学上形成概念的方法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用来形成一些观念的方法不同,它需要更加周密地进行概念的定义和得出结论,更加辛勤地和系统地选择试验素材和格外地重视逻辑推理。在教育领域里目前经常使用的概念如“减负”、“快乐”、“满意”、“自主学习”、“主体”等等,它们是日常观念还是科学概念,值得进一步研究。 在上世纪中期,以瑞士科学家皮亚杰的研究工作为标志,国际上教育研究方法就开始了走向科学研究的变革道路。到了上世纪末,教育学研究方法的现代化阶段已经开始,这不仅成为国际教育研究学术界的认识,也成为了国家层面的政策指导,甚至是立法的依据。以美国为例。在2002年美国议会通过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法令中,强调了在教育改革中必须进行科学研究和实证性研究。其中,提到基于科学的(scientifically based)有119处;基于科学研究的(scientifically based research)有69处,以及实证和基于实证的(evidence,evidenced)有59处。政府还宣布公共财政只能用于支持基于实证的教育改革。奥巴马政府新任教育部长拿出50亿美元推动教育改革,四项主要措施中已经包括要在学校中建立优良的数据库系统,来跟踪学生的学习。 我们在“做中学”科学教育八年的实践中,深切体会到中国教育研究方法革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我们认为,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教育学研究方法的变革。只有基于科学的教育研究,才能真正保证在教育的发展和改革中落实科学发展观。 因此,在强调投入和发展的同时,必须建立科学的教育研究体系,明确地提出国家的指导方针和指导标准,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作者注:学习科学是在世纪之交问世的一门新的交叉学科。它从心智、脑与教育关系的视角,用认知神经科学和情感神经科学的工具,来研究学习者,以及教与学的过程。这些工具包括生物医学工程、神经心理学、分子生物学等等。 (作者系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协副主席、教育部原副部长) 图:韦钰 |
|
||||||
|
后一篇:欢迎您在新浪博客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