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为先之浅见
(2013-12-19 15:23:41)| 分类: 学习交流 |
师德为先之浅见
学习《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感想之一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的基本理念这样说到:“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从基本理念中可以看出,师德放在首位。可见师德的重要性。千秋基业,教育为本;教育发展,师德为先。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主体力量,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全面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是国家发展的需要。如果一个教师师德不合格,怎么能培训下一代呢?
大家知道,教师职业是一种特殊职业,因为我们面对的不象工厂的工人他们面对的是机器,以及生产出的产品,是“物”,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天真活泼的小年儿童。我们老师不仅要用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所具有的专业能力教给他们相应的知识,还要用自身良好的道德修养教育他们,如何正确面对人生,如何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如何树立远大的理想,如何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等等。我们不但要教书还要育人。教书即是本学科的知识,而育人就是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归根到底就是如何成人。成为一个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成人为先,成才而后。可见,成人重于成才。“教师不仅是用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所具有的专业能力从事小学教育工作,更是用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立教。”
教师的德与能同样如此。古人云:“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优者,不能博见。”充分说明德、能对一个人的发展和工作的重要作用,做教师尤其如此。作为一个教师,有德,可使弱能变强能,强能尽发,且渐进不止;无德,虽有能但无为,虽强能但不尽发,且颓废不前。故而在工作中,应以师德为先,以德促能,以能映德。师德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作为一名教师所应具备的最起码的道德素质;师能则是需要教师在工作中不断积累与提高的,两者存在着相互促进的作用,以师德促进师能的发展,而又要能在师能中充分体现师德的高尚。师能是发展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高尚的师德是提高师能的前提,精湛的师能又是实践师德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德高才能为师。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这样说道:“师德是作为教师的第一要素。小学教师的教育对象是身心发展迅速、可逆性大、理性认识萌芽并快速发展、对成人相对依赖的儿童,这些特点决定了他们既需要成人的精心呵护与帮助又是接受教育的黄金时期。因此,小学老师特别要注意师德修养,重视榜样作用,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要求,即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在对待小学时,要平等对待每位学生。不管他们犯了什么错误,都不能讽刺、挖苦、歧视。要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有益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对待他们一定要有爱心、信心、耐心、责任心、细心。放弃哪些与时代相背离的不良“教育”习惯。爱我们的学生,在大力进行师德建设的今天,已经内化为大部分教师的教育情感。然而我们在强烈的责任感与爱之间,还应事事“三省吾身”,问问自己:你真的会爱我们的学生吗?在师德师德修养方面还有哪些不足?你热爱你从事的职业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