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琥珀》一课后的评课
四月十三日,我与涂老师一起听了铜星小学吴老师所执教的《琥珀》一课。在此,对这节课听后的感想浅谈如下。
一、采取提问式导入新课
吴老师首先让全班学生提出问题,起到了以石击浪,启发思维,引起学生自觉思维。再让全班学生朗读课文,老师要求学生在读课文时:
1. 边读边找出你所喜爱的词语。
2. 在读的过程中去找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导入课文后,让学生提出预习中遇到的难题。可以有不理解的字、词、句子。也可以是具体小节、段落。
二、因材施教、注重阅读教学的灵活性
《琥珀》这篇文章通过想象,具体记叙了琥珀的形成过程。而如何启发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领会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则成了文章的难点。吴老师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从注重阅读教学入手,边阅读边提问,在阅读中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最后教师总结并板书:
琥珀的形成过程:较高温度下
松油往下滴
地壳发生变化
长时间
埋在地下。
三、教师能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首先教师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如:整个教学中,允许学生自由提问;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合作性,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如:本节课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三体现了教师引导学生在不断的探索中得出结论的过程;
四、教师基本功方面
作为语文老师,吴老师的板书工整,普通话流利,这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
探讨的地方
我们知道,学生在学习时,各种信息通过感官传达到大脑皮层的路径通路都是不一样的。如果通过多种教学媒体协同教学,就会使记忆的内容在大脑皮层上建立许多通路,留下彼此相同的多方面联系的痕迹,有效地提高记忆效率。据此,老师可以精心设计挂图、活动幻灯片、视屏等,创造情境,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视听环境,加强语文信息刺激,使学生眼、耳、口、手协调识记,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理解,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记忆效果。目前开展的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其目的就是解决,如何根据学习目标、内容和学生等方面的差异,有效选择恰当的媒体或方法,以实现教育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这一关注的问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