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4/mw690/001Jp8Grgy6Kgiys6ZB03&690
罗浮山陆角坑溪流
http://s11/mw690/001Jp8Grgy6KgiXa5jY0a&690
酥醪水库管养所后山茶叶观石阶
http://s8/mw690/001Jp8Grgy6KhiS50Rp27&690
酥醪水库管养所后山茶叶观的门楼和石板桥
http://s3/mw690/001Jp8Grgy6Kgjio6Qyd2&690
罗浮山宝积寺
http://s11/mw690/001Jp8Grgy6Kgjv10YG3a&690
宝积寺香火
神秘的罗浮山(自法云寺陆角坑溯溪)
2014/7/6
与罗浮之缘,始于去年;偶登蕉石岭,倍感冬月时节的广州荔城,清新无比,恍若世外桃源。从此,得空便独行于荔城五十公里之内的山山水水。半年之内,仅罗浮之行已然四次。
2013年11月23日自增城正果镇盘山进入罗浮山谷的少数名族畲族的聚居地畲族村和酥醪村,并参观千年古观酥醪观,在溪水流淌的农庄,品尝到当地刚刚宰杀的土猪肉,写下拙文《神秘的罗浮山1》,记录下“进入兰溪村,但见‘畲族村’字样赫然在目,以为近在咫尺,不想还有更高的山、更深的谷、更曲折的路在等着你”的独行忐忑。
2013年12月21日,适逢冬至。拟从博罗长宁镇进入罗浮,计划连接酥醪村实现穿越,遗憾的是走错了路线,歪打正着进入了罗浮山另一面的黄龙宫和华首台寺,亦不虚此行。写下拙文《神秘得罗浮山2》,其中妄言:“罗浮深山,其妙不在寺庙,其美不在道观,自然之美,非人所能雕琢。山风起,秋叶落缤纷;暖阳照,山鸟唱和鸣。身在其中,方知俗世少情怀。”
2014年元旦恰逢腊月初一,有同事去黄龙观进香礼佛,随即攀登罗浮山至玉鹅峰(海拔1180米,罗浮最高峰为飞云顶1280米),上山近四小时,徒步艰辛,方知罗浮之博大。再次写下拙文《神秘的罗浮山3》,其间不无感叹:“中华五岳无广东,所以古人称罗浮为‘粤岳’,可见南粤之山莫过于罗浮。于1314之交,于腊月初一之时,有幸深入罗浮福地,感受南粤雄伟自然,畅想继往开来,展望新年美好,无疑是极具纪念意义的。”
经过三次罗浮山之行,知罗浮巨大奇险,绝非一两次可识其面目。故决定不求一次探秘,必须分割探寻,感受罗浮之博大。此次因在网络搜寻周边驴友在罗浮山的活动,获知广州驴友自罗浮法云寺溯溪陆角坑,决定追随同行。每次计划,都会伴生实现计划的期待和激情,这是一个漫长的美好的享受的过程。
六月初十,小暑初伏之前一日。是日晨早六点一刻,自荔城出发,途径福田、长宁,由罗浮大道转入乡道,一路摸索前进,八点多顺利到达法云寺门楼。此时已经饥肠辘辘,车停于路边农家士多店前,老板刚开张,正洒扫庭除。没有早餐,只有快食面和罗浮处处可见的客家豆腐花。吃罢早餐,不见人来,想想广州驴友远道而来,真得十点驾到。
继续前行,直奔罗浮深山,经过宝积寺,就我一辆车孤独的停在偌大的停车场,正吃早餐的和尚友好地请我用斋。宝积寺复建不久,大雄宝殿气势恢弘,金碧辉煌。寺庙三面环山,引山涧泉水环绕,修廊桥数座,溪流潺潺。千年之后,定为古刹。
再入深山,沿陡峭的盘山公路翻过数座山头,一路下坡后赫然看见密林水库,这便是安然躺在罗浮深山的酥醪水库。水库边有管理站,站里有小楼,早有驴友在此露营过夜;站侧山溪奔泻而下,有驴友在溪水中洗漱;溪边有灶台,驴友蒸出的馒头似乎没有发酵好;柴火很旺,驴友带来的菜肴和配料摆满一桌。我试探着询问,得知驴友们来自东莞某学校。随后独自上山,有茶山观隐没树林中,挂满藤蔓的门楼,横在湍急的溪水上的石板桥,还有布满青苔的石级,展现出幽深古朴和神秘莫测。为了在十点回到法云寺追随素不相识的驴友们溯溪而上,我从茶山观下山,并未尝试独登拨云寺(据驴友说,酥醪水库管理所后山可以上拨云寺)。一路下山,俯瞰美景,心旷神怡。
再次进入法云寺,已有一、二十人在整装待发,看其行头,必是驴友无疑。问驴友来自何方,答曰深圳。我也无需等候并未联系过的广州驴友,只管紧随深圳驴友前进。很快进入罗浮山漂流水道的前端,溪水虽浅,但溪流急速,大小石头,被日冲夜刷,无棱无角,水下石头长满青苔,虽着登山鞋,也极易滑到;时有驴友滑落水中,惊呼异常。两岸茂林修竹,竹林休息,脚踏溪流,看鱼虾戏水,很是惬意。行至半道,阴云密布,竟下起大雨。雨后天晴,已是正午,虽酷热暴晒,欢声笑语仍不绝于耳。
因有事先回增城,不能和驴友们尽兴摸黑而返,遂独自下山,沿山溪边灌木小道,一路无人,灌木茅草高过人头,穿行其间,茫然不知所向,但随潺潺溪流声,不离不弃,终于看到庙宇辉煌;趟过开阔的溪流,独坐于川流不息的溪水中央,最后清洗登山鞋里的细沙,用冰凉的溪水洗去浑身的疲乏,岸边高大的竹丛为我遮掩酷暑烈日,安静的享受河道里流淌的溪水和从罗浮山中带来的凉爽清风。习惯于在无人打扰的自然里感受清新美好,在这样的美好里,梳理内心,冥想人生;此时,所有美好将铭刻于内心深处;而一切不快或不幸,随清风流水飘然散去。或许这便是喜欢融入自然、喜欢独行于山野的根本所在。
写完此文,正好看到中央电视台《毕业季》播放著名演员陈坤的演讲,且把他的结束语当作此文的结束语:独自行走获取内心的安静,安静的内心获取正能量。让我们行走于天地自然,做心灵的国王。(23:15)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