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笔记》第二册(78)
(2021-12-15 00:48:01)
标签:
钱锺书中文笔记钱锺书手稿集 |
分类: 中文笔记 |
摯虞採摘孔翠,芟剪繁蕪,為《文章流別集》四十一卷及《文章流別志》、《論》二卷,今惟《志》、《論》尚存數節,蓋《文選》之先導也 [1] 。
杜預有《善文》五十卷。
《郡齋讀書志》引竇常謂:“統著《文選》,以何遜在世,不錄其文,蓋其人既往,而後其文克定,然則所錄皆前人也。”
【“享帚自珍”、“藏石為寶事見《百一詩》注”。】
────────────────
《夢溪筆談》 [2] :
【《朱子語類》卷二引《筆談》論潮。卷九十二:“沈存中博覽,《筆談》所攷器數甚精。呂伯恭不喜《筆談》,以為皆是亂說。某與言:‘未可恁地說,恐老兄欺他未得在,只是他做人不甚好耳。’”】【參觀張文虎《舒藝室隨筆》甲下,又繆荃孫《藝風堂雜鈔》卷五載張《復朱述之書》。】
一:“試經生則悉徹帳幕氊席之類,亦無茶湯,渴則飲硯水,人人皆黔其吻。”
【《夢溪筆談》卷一:“唐制兩省供奉官東西對立,謂之‘蛾眉班’。”“胡人樂茂草,常寢處其間,予使北時皆見之。雖王庭亦在深薦中。”】
【“從者之病莫興,方朔之飢欲死。”】
三:“陽燧照物皆倒,中間有礙故也。鳶飛空中,其影隨鳶而移,或中間為窗隙所束,則影與鳶遂相違,鳶東則影西,鳶西則影東 [3] 。舉手則影愈下,下手則影愈上。”【博明《西齋偶得》卷上謂《夢溪筆談》論窗隙中塔影倒垂,未得所以然之理。】
“余嘗過無定河,度活沙,人馬履之,百步之外皆動,澒澒然如人行幕上。”
“凡鐵之有鋼者,如麵中有筋,濯盡柔麵,則麵筋乃見。煉鐵亦然。”
四:“桂殺草木,自是其性。《呂氏春秋》云:‘桂枝之下無雜木【《呂覽》今本無此句】。’楊文公《談苑》記江南後主患閣前草生,徐鍇令以桂屑布磚縫中,宿草盡死。”
九:“莊子妻死,鼓盆而歌。妻死而不輟鼓可也,為其死而鼓之,則不若不鼓之有愈也。”
【“有一舉人論曰:‘天地軌,萬物茁,聖人發。’歐公曰:‘此必劉幾也。’”】
【卷九:“王荊公曰:‘天生黑於予,澡豆其如予何!”(“公面黧黑,門人憂之,以問醫。醫曰:‘此垢汗,非疾也。’進澡豆。”)“郭進指諸工曰 [4] :‘此造宅者。’指諸子曰:‘此賣宅者。’”“石曼卿‘囚飲’(著械)、‘巢飲’(木杪)、‘鼈飲’、‘徒飲’、‘鬼飲’。”】
【九:“常言殿庭中班列不可整齊者,唯有三色,謂:舉人、蕃人、駱駝。”】
【卷十:“范希文曰:‘諸公勸人主法外殺近臣,一時雖快意,不宜教手滑。’”】
【李呂《澹軒集》卷八《書筆談後》:“《筆談》記龐莊敏公謂何次公之名,蓋慕黃霸字次公,其說甚迂。蓋寛饒亦字次公,所謂‘醒而狂者’。《前漢書》有張次公、亘次公 [5] 。次者蓋兄弟間居次耳,如仲卿、次君之類,非霸次王也。《玉壺清話》載此事,謂是梁適。吳曾《漫錄》但謂非適。”】
【卷十四:“唐人作富貴詩,多紀其奉養器服之盛,乃貧眼所驚耳,如貫休《富貴曲》云:‘刻成箏柱雁相挨。’此下里鬻彈者皆有之。韋楚老《蚊詩》云:‘十幅紅綃圍夜玉。’方不及四五尺,如何伸脚?”】
十四:“小律詩若字字無瑕可指,語意掞麗,但細論無功,一讀便盡,此類最易為人激賞,乃詩之《折楊》、《黃華》也。譬若三館楷書,作字不可謂不精不麗,求其佳處,則死無筆。”
“王聖美治字學,以為凡字,其類在左,其義在右。如木類,其左皆從木。所謂右文者,如戔,小也,水之小者曰淺,金之小者曰錢,皆以戔為義也。”【Cf.譚嗣同《仁學》卷上論古字;劉師培《左厂集》卷四《字義起於字音攷》上、中、下(引楊泉《物理論》、王觀國《學林》、《游宦紀聞》、《夢溪筆談》此條。】
【卷十四 [6] :“穆修逸馬殺犬於道。”(《捫蝨新話》卷五同,《說郛》卷十四畢仲詢《幕府燕閑錄》作歐公。】
【“王荊公以王籍‘鳥鳴山更幽’對古詩‘風定花猶落’。王籍原詩上下只是一意,此對上句乃靜中有動,下句動中有靜。”】
十七:“藏書畫者,多取空名,此所謂‘耳鑒’。又有觀畫而以手摸之,以色不隱指者為佳,此又在‘耳鑒’之下,謂之‘揣骨聽聲’。”【參觀前《說郛》二十四。】
“畫牛、虎皆畫毛,惟馬不畫。畫工言:‘馬毛細,不可畫。’予難之曰:‘鼠毛更細,何故却畫?’凡畫馬,大不過尺,此乃以大為小,所以毛細而不可畫。畫鼠乃如其大,自當畫毛。然牛、虎亦是以大為小,不應見毛。庸人襲跡,非可與論理也。”
“李成畫山上亭館、樓塔之類,皆仰畫飛簷,其說以謂自下望上,如人平地望塔簷間,見其榱桷 [7] 。此論非也。大都山水之法,以大觀小,如人觀假山耳。若同真山之法,以下望上,只合見一重山,不應見其谿谷中事 [8] 。屋舍亦不應見其中庭、後巷。李君不知此法也。”
“畫工畫佛身光,有匾圓如扇者,身側則光亦側。此大謬也,此光常圓。又有畫行佛,光尾向後,謂之‘順風光’,此亦謬也。雖劫風不動,豈常風能搖哉?”
“古文‘ ’字從一、從亡,此乃通貫天、地、人,與‘王’字義同。僧肇曰:‘會萬物為一己者,其惟聖人乎!’”
【“大體董源、巨然畫筆,皆宜遠觀。其用筆甚草草,近視之,幾不類物象,遠觀則景物粲然。”】
【二十二斥《酉陽雜俎》記草木誕妄,又一則譏段氏不知‘瓦松’。”】
二十三:“士人應敵文章,多用他人議論,而非心得。時人為之語曰:‘問即不會,用則不錯。’”
二十五:“世傳江西人好訟,有一書名《鄧思賢》,皆訟牒法也。……村校中往往以授生徒。”【《癸辛續集》亦云:“江西人好訟,是以有簪筆之譏,往往有開訟學以教人者。”】
“丞相陳秀公升之治第於潤州,人謂之‘三不得’:居不得,修不得,賣不得。”
“宋宣獻綬藏書手自校仇,常謂:‘校書如掃塵,一面掃,一面生。’”
二十六:“古方言:‘雲母麤服,則著人肝肺不可去。’如枇杷、狗脊毛不可食,皆云‘射入肝肺’,謬說也。人之飲食藥餌,但自咽入腸胃,何嘗能至五臟?而氣味洞達,及勢盡,滓穢入大、小腸退洩耳。所謂某物入肝,某物入腎之類,非質到也。”
《補筆談》卷一:“《神女賦》:‘其夜,王寢,夢與神女遇。明日以白玉。’‘玉’字乃‘王’字,‘王’字乃‘玉’字之誤。”
卷二:“章子厚善書,嘗有語:‘書字極須用意,不用意而用意,皆不能佳。’嘗自謂‘墨禪’。”
卷三:“地理之書,古人有《飛鳥圖》,謂直達,更無山川回屈之差。”
────────────────
《清隽集》,鄭菊山 [9] :
“指頭有月”、“舌上懸河” [10] 。
《虎丘尹和靖書院示開講》:“和靖書堂八面開,新分半席在山隈。若無人聽都歸去,傳語生公借石來。”
────────────────
《所南集》 [11] :
【屈翁山《二史草堂記》蓋謂:“少陵以詩為史,所南以心為史云。……今夫詩者,史之正者也。史則詩之變者也。……《詩》既亡,而一代之詩在《春秋》。……少陵之詩,則思以羽翼《春秋》,而反史之本者也。……是不幸而不得筆之於書,以紀之於心者也。……其言曰:‘大宋不以有疆土而存,不以無疆土而亡。’則其史亦不以有書而存,不以無書而亡,可知矣。何者?其心在焉,故也。”】【《三外野人贊》:“予嘗見元張叔夏《山中白雲詞》卷有‘三外野人’《序》,蓋鄭所南氏。予不幸生與所南之時不異,而嘗有《翁山易外》、《詩外》、《文外》三書行世,自稱‘屈子三外’。……所南之身,以為在天、地、人之外,其時之天、地、人,不可以身在其內也。嗟夫!世有人焉,生於天、地、人之內,而乃以為在天、地、人之外,又非遊方之外者可同日語,則其人豈非天下之至窮而無所歸者哉?於是亦自稱‘三外野人’。”】
《錦錢餘笑》:“蒼蠅亦奇哉,腹內矢何物。黑者變為白,白者變為黑。”“生來好苦吟,與天爭意氣。自謂李杜生,當趨下風避。而今吾老矣,無力收鼻涕。非惟不成文,抑且錯寫字。”
所南《一百二十圖詩》七絕不見妙處,《錦錢餘笑》二十四首則酷似寒山、拾得,語意更詼詭耳。文拈弄拖沓,如《一百二十圖詩集自序》云:“吾生也冥頑,其不靈於詩,不靈於文,不靈於心,不靈於人也久矣。棄物若然者,孤孤枯枯,迂迂疎疎,是誠不靈不然也。以其不然不靈也,凡有求,皆不作 [12] 。今或遇圖而作,胡然乎乃然?彼不然,然而然;恣疑當作兹不絕其絕,而絕於不絕;以無作,作其所不作;將欲靈夫不靈之靈,以為靈。其靈靈乎?其不靈靈乎?此其所以滿目青山綠水,垂笑於無窮,無窮無窮也邪?”《十方道院雲堂記》云:“同超乎無無、有有、有無、無有之表,豈不了其無所了之了,而了也邪?”皆不知所云。《答吳山人遠遊觀地理書》洋洋萬言,暢論風水,以人身為比。Empat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