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笔记》第一册(65)
(2019-10-02 19:34:18)
标签:
钱锺书钱锺书手稿集中文笔记 |
分类: 中文笔记 |
《劍南詩稿》[1] :
“門無容車高,庭止旋馬廣。”
“學道皮膚雖脫落,憂時肝胆尚輪囷。”《寄龔實之》
“山川不為興亡改,風月應憐感慨非。”《舜廟懷古》
“畦蔬青長甲,塘水綠生鱗。”《十二月一日》
“一片梅花無復在,却嫌新暖換餘寒。”
“不悟魚千里,終歸貉一丘。”《聞雨》
“不知盡挽銀河水,洗得平生習氣無?”《記夢》
“身如巢燕年年客,心羨游僧處處家。[2] ”《寒食》【《秋日懷東湖》:“身如巢燕臨歸日,心似堂僧欲動時。”】
“簟紋細細吹殘水,黿背時時出小灘。”《初冬野興》
“客心尚壯身先老,江水方東我獨西。”《小市》
“勞君樹杪丁寜語,似勸飢人食肉糜。”《聞杜鵑》
“快晴生馬影。”
“半天朱閣插虛無。”
“年來錐與地俱無。”
“三疊淒涼渭城曲,數枝閑澹閬中花。”《閬中作》【《小圃獨酌》云:“數點霏微社公雨,兩叢閑淡女郎花。”】
“柳眼梅鬚”、“鞭絲帽影”。
“取熊掌”、“棄鷄肋”。
“烈士壯心”、“狂奴故態”。
“嘗試成功自古無。”《能仁院前石像樣》
“車輪無角那得住,馬蹄不方何處尋。”《玻瓈江》
“臨觴本不飲,憂多自成醉。四方行萬里,不見埋憂地”;“早知憂隨人,何用去故鄉。[3] ”《寒夜遣懷》(《春愁曲》云:“伏羲至今三十餘萬歲,春秋歲歲常相似。外大瀛海環九洲,無有一洲無此愁”;“世間無處無愁到,底事難過萬里橋?[4] ”《春愁》云:“春愁茫茫塞天地,我行未到愁先至”;“醉自醉倒愁自愁,愁與酒如風馬牛。”《江樓吹笛飲酒大醉中作》:“世言九州外,復有大九州。此言果不虛,僅可容吾愁。”)
“養渠百尺干霄氣,見我平生及物心。”《湖上筍盛出》
“用酒驅愁如伐國,敵雖摧破吾亦病。”《病酒新愈獨臥蘋風閣戲書》
“高梧一葉脱,便覺秋不遠。”
“敢言日與長安遠,惟恨天如蜀道難。”《書懷》
“蒼天可恃何曾老,白髮緣愁却未公。”
“官如廣文冷,面作拾遺瘦。”
“睡魔何止避三舍,歡伯直知輸一籌。”《試茶》
“堪笑年來向詩懶,還家古錦只空囊。”
“閑愁如飛雪,入酒即消融。”
“華山處士如容見,不覓仙方覓睡方。”《午夢》
“已聞雨斷空階滴,更覺風從細葛生。”《明日開霽益涼》[5]
“老病已全惟欠死,貪嗔雖斷尚餘痴。”《和范待制秋日書懷》
“論高常近迂,才大本難用。[6] ”
“茶鼎聲號蚓,香盤火度螢。”
“捨魚正可取熊掌,食肉何須知馬肝。”
“一雨遂通夕,安眠失百憂。”《雨夜》
“風定池蓮自在香。”《橋南納涼》
“髮短種種”、“腹寬便便”。
“百年未必如炊久,萬事真須作夢看。”《得京書》
“閑眠不作華胥計,說與春烏自在啼。”
“誰似爐香念幽獨,伴人直到夢回時。”
“比紅有句”、“染白無方”。
“只怪夢尋千里道,不知愁作幾重城。”
“衰極睡魔殊有力,愁多酒聖欲無功。”
“道腴禪悦。”
“安得并刀剪簷溜,憑高萬里望晴空。”
“司空表聖有四宜休。[7] ”
“庾信詩云:‘夏淺却勝春。’[8] ”
“物我元須各安穩,自苫牛屋織鷄棲。”
“藥來賊境靈何用﹐米出胡奴死不炊。”《感興》
“掃榻欲招貧與語,杜門聊以醉為鄉。”《新年》
“空將書五車,自誑腹十圍。”
“愛山入骨髓,嗜酒在膏肓。”
“看書澀似上羊腸,得睡甘如飲蜜房。”
“船如天上坐”、“人自日邊來”。
“人生如春蠶,作繭自纏裹。一朝眉羽成,鑽破亦在我。”
“但辦對花頻舉酒,莫橫重九在胸中。”
《春殘》云:“庸醫司性命,俗子議文章。”
“殘年遇合應無日,猶說新豐强自寛。”
《予十年間兩坐斥辠而詩為首謂之嘲咏風月》,故云:“清風明月入台評。”
“伏櫪如老驥”、“還鄉借明駝”。
“睡魔欺茗薄,疾豎怯丹靈。”
“放言誇酒聖,著論笑錢愚。”
“讒深只有天堪問,憂極渾無地可埋。”《遣興》
“卿當用卿法”、“吾實愛吾廬[9] ”《寄宇文成州》。
“一彈指”、“三折肱”。
“翻著襪”、“倒騎驢”。
“曲肱地”、“直心翁”《淨名書》云:“直心是道場”。
《二愛詩》淵明“吾亦愛吾廬”、東野“吾亦愛吾曹”。
“苦心雖嘔何由出,病骨非讒亦自銷。”
“出師表”、“定軍山”。
《兩翁歌》塞上失馬翁、新豐折臂翁。
“痴夢猶尋熟處行。”
“秋菊有佳色”、“荒鷄非惡聲”。
“齒如強留客,雖住無久理;目如新募兵,臨敵烏可使?”《老態》
“人能不食十二日,惟書安可一日無。”趙岐、柳開皆不食十二日不死。
“羊踏蔬”、“魚生釜”。
“拍蚊違殺戒,引水動機心。”
《書事》第三首云:“功名在子何殊我,惟恨無人快著鞭。”
“造次常於是”、“須臾或可離”。
《對鏡》:“詩家事業君休問,不獨窮人亦瘦人。”
“道士李勝之畫捕蝶獅貓,以譏當世。[10] ”
“膠粘日”、“刀剪水[11] ”。
“日暮牛羊下”、“月明烏鵲飛”。
“壯年閑處老,佳日病中過。”
“覓飽如籌大事,擁書似墮重圍。”
《冬夜對書卷有感》云:“一言惟恕可銘膺。”【《跋呂文靖門銘》有“聖門‘恕’為一字銘”、“‘思無邪’為三字銘”之說。】
“忘魏闕之心”、“息邯鄲之夢”。
“雖江海至廣,固無待於細流;念燕雀兼容,亦何傷於大厦。”
“眾口鑠金”、“淡交如水”。
“駑馬方思十駕”、“沉舟又閲千帆”。
“此言非獨觸人,亦不善自為地矣。”《跋柳書蘇夫人墓誌銘》論“爾來書法中絕”。
【“《觀無量壽經》:‘或現小身,丈六八尺。’[12] ”】
【“佛經云:‘天風吹萎花,更雨新好者。’[13] ”】
【“唐人呼饅頭為‘籠餅’。[14] ”】
────────────────
《雲左山房詩鈔》,林少穆[15] :
【張祖繼《𤫼民詩草‧拜林文忠小像》云:“傷心新豆闌猶在,竟死奸民一寸香。”自注:“‘新豆闌’,廣東要地,公臨歿連呼之,人訛為‘星斗南’。孝達公蒞此,始悟其語,恐世不知,告予記之。”】
《七夕》:“人間多少銀河隔,烏鵲能填第幾橋?”
《弔玉谿生》:“郎君東閣驕行馬,後輩西昆學祭魚。”
“身是胆”、“盜如毛”[16] 。
《赴戌登程口占示家人》:“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趨避之。”
《載書出關》:“縱許三年生馬角,也須千卷束牛腰。”
《途中大雪》:“埋餘馬耳尖仍在,灑到烏頭白恐難。”
《次韻答萬濂舫》:“垂老重嗤鮎上竹,報恩恐負雀銜環。”
詩乃公之餘事,雖氣格不高,機調太熟,而典切流轉,工於對仗。赴戌時詩尤多蒼鬱,七古歌行亦頗健爽,而稍苦辭費,五古尤甚。《庸閒齋筆記》謂公臨終誦“苟利”一聯,不知何人作?實即公詩。酬壽詩太多,皆濫俗不必存。既有附卷,而仍溷入集中。首有謝枚如一《序》,支蔓腐鈍,不成文理。
────────────────
《說劍堂集》,潘飛聲[17] :
詩、詞均囂浮欠精妥。番禺出身,洋場遺老,不過如此而已。詞頗多在德國紀遊之作,詩則皆返國後所為也。
卷一《澳門雜詩》第二首有云:“詩人誰弔金梅士?”蓋謂
《居庸關》一首“定厂憂間道,亦頗識兵理;如何略元史,太祖有前軌”,自注引《元史》太祖問計札八兒間道入居庸事,謂定厂《說居庸關》一文似未知《元史》。
卷三《題漁洋集》第二首云:“山林合拜先生貺,卷裏全收雅地名。”自注:“地名凡雅馴者,漁洋多收入詩。”則又張南山之說也。
[1] 《中文筆記》第一冊 611、608 頁。
[2] 此處標以╳號。
[3] 此處標以*號。
[4] “外大瀛海”原脫“外”字。
[5] “明日”原作“朝日”。
[6] 此處錯簡,當上承 611 頁。
[7] 《悲秋四首‧之三》“吾今何止百宜休”句自注。
[8] 《初夏遊凌氏小園》“從來夏淺勝春日”句自注。
[9] “實”原作“亦”。
[10] 《鼠屢敗吾書偶得狸奴捕殺無虛日群鼠幾空為賦此詩》“不向花間捕蝶忙”句自注。
[11] “剪”原作“煎”,似出《暑夜泛舟‧之二》:“等閒分得吳松水,安用并州快翦刀。”
[12] 《謁凌雲大像》“丈六黃金果小身”句自注。
[13] 《遊彌牟菩提院庭下有凌霄藤附古楠其高數丈花已零落滿地》“遍雨新花天有意”句自注。
[14] 《蔬園雜詠‧巢》“一盤籠餅是豌巢”句自注。
[15] 《中文筆記》第一冊 612 頁。
[16] 《題查九峰觀察廷華海上受降紀事後》:“事定方知身是胆,官清那有盗如毛。”
[17] 《中文筆記》第一冊 61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