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文笔记》第一册(64)

(2019-09-24 19:24:08)
标签:

钱锺书

钱锺书手稿集

中文笔记

分类: 中文笔记

《眉廬叢話》[1]

“《倉頡篇》:‘男女私合曰姘。’《漢律》云:‘與妻婢姦曰姘。’[2]

“居官要訣:穩、冷、狠。[3]

“妓與人書,末署‘沐愛某名肅拜’,仿軍府末弁對所隸自稱‘沐恩’也。[4]

英和《恩福堂筆記》。

“桂林陳相國文恭任司道時,與上憲論事不合,上憲以迂闊,公謝不敢當,曰:‘迂,遠也;闊,大也。’”

【“未成死別魂先斷,欲計生還路恐難。[5] ”】

“樊榭姬名‘月上’,出梵筴‘舍利弗見月上女出城’。[6]

茉莉曰“小南強”,牡丹曰“大北勝”。見《十國春秋‧南漢》,見《清異錄》。

《黃伐檀集‧妒芽說》,查悔餘《得樹樓雜鈔》引之接樹時,原樹之萌爭盛

“徐俟齋《居易堂集》有《討蟣蝨檄》[7] 。”

“王半唐光緒庚辰應禮部試,詩題《靜對琴書百慮清》,得‘清’,乃末聯用‘離’、‘塵’被擯。半唐夙研宮律,真咄咄怪事。半唐嘗曰:‘進士有命。’[8]

“回教‘猪肉不食’原為‘諸肉不食’。凡由回籍服官者,洊擢至三品,即須出教。以例得蒙賞喫肉,不能辭也。[9]

“葉奐彬《買書行》:‘買書如買妾,美色自怡悅。妾衰愛漸弛,書舊香更烈。’[10]

“韓冬郎《香奩詩》:‘蜂偷崖蜜初嘗處,鸚啄含桃欲咽時。’豔絕膩絕致絕,非三生閱歷、半生熨帖不能道。”

“命名奇,無過兩宋宗室。《宋史‧宗室世系表》反常觸諱,如希塋、希怨、希偽、希吝、希褥、師仆、師裙、師桌、師槍、師辱、師崽、與駝、與擠、與拚、與諡,善詛、善訃、善拐、善終、崇俘、崇、崇扒、必跛、必扯、必滾、汝坑、汝彘、汝臭、鄙夫、鬧夫、誑夫、溷夫、若溲之類。”【《莊子‧達生篇》有“祝腎”;《列子‧湯問篇》有“魏黑卵”,《北夢瑣言》有“孫卵齊”。】【遼皇族西郡王名“驢糞”,《金史》胡沙虎子曰“猪糞”等等。】【參觀《陔餘叢考》、《浪跡叢談》。《浪跡叢談》竊《瞥記》七。】

 

────────────────

 

《餐櫻廡隨筆》[11]

“王銍《默記》載歐公《望江南雙調》,世誣為張氏甥女作,蓋本《錢氏私誌》。按周淙《輦下紀事》載德壽賜小劉妃詞:‘江南柳,媆綠未成蔭(至)留取待春深’,與歐公作小異,可見後人誣會。”

“《樊榭集》有符幼魯第五女生,名曰‘却盜’,為賦詩。”

“《四書》中,有二怪‘素隱行怪’、‘怪力亂神’、一妖、三女子,五龍、九虎、十先生。”

“雲郎玉隕,尚在髫齡,迦陵《湖海樓詞》卷二十《瑞龍吟》、任青際繩隗《直木齋全集‧摸魚兒詞》可證。《茶餘客話》記冒葚原謂雲郎‘黃鬚如蝟’、‘執御商丘’,蓋誣也。”

“秦、晉世為婚姻,而世尋干戈。今人甫聯姻,則仇釁漸開,用‘秦晉之好’最切。”

“東坡《送李方叔》‘日五色’者,以李華擬之耳。《古戰場文》、《日五色賦》,皆李華作也。”

𠄏《廣韻》:‘都了切’,《集韻》:‘丁了切,鳥懸也。’鄭樵《通志‧六書略》:‘訓童子陰。’”

 

“清代風氣:經生黷財,名士好色。”

“雍正時,有江位初者,面長方而黑,棱層板摺,人呼為‘舊’字面孔。清制大挑舉人,相傳以‘同’ 體方長、‘田’身方短、‘貫’頭大身直長、‘日’肥瘦長短適中而端直以上中選)、‘身’體斜不正、‘甲’頭大身小、‘氣’單肩高聳、‘由’頭小身大(以上不中選)八字為衡。”

 

────────────────

 

【“五伯不足六”邪?[12]

            【“竹垞有‘豈絕李騫期’句,然《明詩綜》不錄黃太沖,義亦嚴矣。[13] ”】

            【梁公約詩:“妾蠢如牛兒似犢,躬耕無地奈伊何?”】

            【“奪朱非正色,異種也稱王”乃蔡顯《閒閒錄》中引“古人詩”。】

 

────────────────

 

《宋景文集》[14]

【任天社曾注景文詩,亦不傳[15] 。《曲洧舊聞》[16] :“宋子京讀《醉翁亭記》數過,曰:‘目為《醉翁亭賦》有何不可?’歐公在潁上,取《新唐》列傳令子棐讀,而公臥聴。至《藩鎮傳》,嗟賞曰:‘若皆如此傳,其筆力亦不可及’”;“黃魯直於相國寺得宋子京《唐史藁》一冊,歸而熟觀,自是文章日進。此無他也,見其竄易句,識其用意故也”;“近世所傳宋景文公《刀筆集》,雖平文而務為奇險,至或作三字韻語”云云。按《麈史》記宋子京亦多,已采入《談藝錄》矣。】

唐庚《序》:“兄弟於字學至深,故文多奇字,讀者往往不識。將殁世,又命其子無刊類文集。”

卷一《皇帝後苑燕射賦‧》有云:“惟魏祖畋南皮之野,一日射雉,獲六十三頭,史筆詫其妙;文成避靈丘之區,仰山發矢,高四百餘丈,琰刻旌其處。對長”【《魏書》卷五《高宗紀》[17] 。】

【“手澤”、“言泉”[18] 。】

卷二《臥廬悲秋賦》:“左思洛中之傖父,蕭育杜陵之男子”;“心隨波蕩,愁並斛量。”

《感交賦》:“楚魂外散,蜀肺中焦”【“越盟”、“牙絃”;“謝鼻”、“蜀肺”;“惠梧”、“侯釡”;“宋苗”、“越射”;“莊篇”、“漢冊”】;“李廣數奇,偉長不朽”(按《窮愁賦》云:“李廣數奇,孟軻迂事”,皆讀“數”為入聲);“墓木將拱,州來之歎曷勝;青簡尚新,秣陵之言永已。”

《詆仙賦》。

卷三諸律賦開首皆破題體,故知八股制藝出於駢體制藝[19]

卷五《七不堪詩》七章分詠嵇康書中語以自儆

五古多《選》體。七言歌寥寥,典而不麗。《羅承制自戎州罷歸》以下四首皆七律抝調,誤編入七古。《公是》、《彭城》二集,及其他《聚珍版叢書》自《永樂大典》輯出者,皆有此病。蓋館臣祇知有試帖詩耳。

卷八《和天休舍人奉祠太一宮見寄》:“瑞木千尋竦,仙圖幾卷開。”按當依《東觀餘論》作“弔”字。

《旬沐》第一首:“燕口將泥重,蜂脾抱蜜喧。”

第二首:“里無休汝騎,牕有上羲人”,那復成語?【《公會亭》第二首曰:“靜時飛蝶夢,閒處上皇風。”】

《到官三歲》第四首:“惟應不能飲,元解讀離騷。”

《春晏北園》:“落花風觀閣,睡鴨雨池塘。”

《聞蟬》:“斜陽掛高柳,落日淡遥城。”

《朝天嶺》:“灘聲逢石怒,山氣附林昏。”

《夏日江瀆亭小飲》:“暫雲消樹影,驟雨發荷香。”

《出城所見賦五題》(“二月雨、花、水、草、風堪愛”)。

《華州西溪》:“霽波平撼日,寒崦側藏雲。”

《送客》:“天勢高無極,原姿秀可餐。”

《答客》:“摧藏不鳴雁,排迮後來薪。”

《春暉寓目》第二首起云[20] :“春意都無幾,還持歡緒歸。”

《遊海雲寺》:“天形欹野盡,江勢讓山回。”

《行藥》:“遠【新】水都成浦【生縠】,高雲自作鱗。”

《閏月晦日》:“輕風生樹態,暖日淡雲容。”

《訪僧舍》:“眾花天作雨,千焰佛傳燈。”

《揚雄墨池》:“蟾蜍兼滴破,科斗共書殘。”

《物外亭》:“風含太虛爽,雲作下方陰。”

《題清風閣》:“禪心溪上月,佛髻檻前山。”

《訪隱者》:“青谿一道士,籃轝兩門生。”

《答書》:“胡能反招隱?更欲傍牢愁。”

《臘後晩望》:“凍崖初辨馬,昏谷自量牛。”

《城隅晩意》:“水落呈全嶼,雲生失半山。”

《中秋對月》:“明極翻無夜,清餘遂作寒。”

《屬疾》第五首:“何言漢樸學?正似楚枝官。”

《答張學士西湖即席》:“返霞延落照,餘岫補疎林。”

《晩晴》:“遠雷猶送電,殘照即成霞。”

(屬對使事極精切,然佳者多在寫景白描。綽有杜風,歐公未能過也。“樸學”、“枝官”一對見《集》中,《宋詩紀事》引《哲匠金桴》,蓋未見《集》耳。”)

《歸沐》:“枉是胸中存壘塊,可能皮裏有陽秋。”

《寄獻臣》:“生意不隨枯樹盡,危心重伴死灰然。”

《有詔解郡作》:“何幸復燃灰不死,未應為失馬重歸。”

《歲稔務間因美成都富》[21] :“賣劍得牛人息盜,乞漿逢酒里餘歡。”

《登樓》:“桑田海上悲深淺,城郭人間歎是非。”

《答李從著作》:“全生正似婆娑樹,不死翻成觳觫牛。”

《感秋》[22] :“天上有星寧免客,人間無地可埋憂。”

《一雨》:“歸期只覺刀頭遠,别恨偏敎帶眼長。”

《清明日集西園》:“正緣從事青州至,更許書生洛下來。早葉已成花半落,新巢未定燕千廻。”

《擬杜子美峽中意》:“驚風借壑為寒籟,落日容雲作暝陰。”

《懷故里》:“山上有山成久客,吏中非吏得空名。”

《再逢成上人》:“每與文殊同問疾,不知靈運遽升天。”

《邑外晩景》:“雲容不動寒垂地,陂影無涯靜合天。”

《到郡仍修唐書》:“吾黨成章真小子,官中了事是癡兒。”

(七律都以使事工整勝矣。)

【“心旌”、“思緒”。】

《希夷峽》:“夢休孤蝶往,蛻在一蟬空。”

絕句《九日食糕》:“劉郎不敢題糕字,虛負詩家一代豪。”【《湛園札記》卷一譏景文誤:“‘糕’字見唐賈公彥疏中,非出《周禮》鄭注也。北齊綦連猛、趙彥深時,童謠有‘糕’字。”】

《春夕》:“弱柳兼風困,高花戰露危。”

《遊小圃》:“春草抽心終不死,夏禽反舌已無聲。”

《對太學諸生文》仿韓愈《進學解》。

《治戒》:“吾生平語言,無過人者。謹無妄編綴作集,使後世嗤詆吾也。”

(《致工篆人書》、《乞禁便俗字疏》豈其注意六書之證,《邵氏聞見錄》、子西《序》不誣也。駢體典而不麗,古體澀而不暢。李義山古文亦澀,蓋駢文家失所依傍,故為澀體,以自異也。)

《邵氏聞見錄》“梁園賦罷相如至,宣室釐殘賈誼歸”一聯詩不見《集》中,《宋詩紀事》亦未引【僅《再侍經筵》“攀樹已驚劉放老,受釐猶及賈生來”】。此為《叢書集成本》,以《佚存叢書本》所有而《聚珍版》所無者補於後。然複見者至二十餘首,亦見商務校刊之疏矣!

詩多怨望沉淪之意,世人祇知其紅燭修書之豪耳[23]

 



[1]《中文筆記》第一冊 606-7 頁。

[2] 卷六。

[3] 同上。

[4] 卷七。

[5] 卷八。

[6] 同上。

[7]《續眉廬叢話》。

[8] 同上。

[9] 同上。

[10] 同上。

[11] 《中文筆記》第一冊 607 頁。

[12] 此數語補於 607 頁頁邊,而與《餐櫻廡隨筆》無關。

[13] 鄭孝胥《海藏樓詩集》卷九《丁衡甫中丞屬題張力臣符山堂圖卷卷中有于晦若侍郎題云梅庵欲削龔芝麓余沈同情各有詩卻憶竹垞和厚語蘇卿豈絕李騫期之語然於明詩綜不錄黃太沖義亦嚴矣余為此詩或異侍郎和厚之意而頗不背竹垞屏黃之旨時晦若已於六月二十五日卒於崑山舟中矣言笑永絕可勝愴然》。

[14] 《中文筆記》第一冊 613610-1 頁。此處錯簡,613 頁當置於 610 頁之前。

[15] “不傳”原贅一“不”字。

[16] “曲洧舊聞”原作“曲洧紀聞”。

[17] “靈丘南有山,高四百餘丈。乃詔羣官仰射山峯,無能踰者。帝彎弧發矢,出山三十餘丈,過山南二百二十步,遂刊石勒銘。”

[18] 卷二《古瓦硯賦》:“荷提携於手澤,涵文飾於言泉。”

[19] 此處密圈。

[20] 《中文筆記》第一冊 610 頁,上承第 613 頁。

[21] 此處密圈。

[22] 同上。

[23] 《曲洧舊聞》卷六:“宋子京修《唐書》,嘗一日逢大雪,添帟幕,燃椽燭一,秉燭二,左右熾炭兩巨爐,諸姬環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