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文笔记》第一册(10)

(2018-10-27 01:51:51)
标签:

钱锺书

钱锺书手稿集

中文笔记

分类: 中文笔记

《吳氏一家稿》中吳清鵬程九《笏庵詩》二十卷畢[1] 。聞名十年,始得寓目。不依傍乃翁籬下,卓然欲自立門戶,命意立格在成大家,詩學亦深,非如穀人之徒恃詞華侈艷者。祈嚮宋人,尤學東坡。雖好言放翁,却不似其現成妥貼也。五十後作,往往類籜石、覃谿。《養自然齋詩話》卷三謂其宗誠齋,乃拾錢衎石牙慧,盲人評古之談耳。好發議論掉文,晚年尤有任心掉臂之慨。骨力開張,不屑作漁洋、竹垞、樊榭格調。惜詞句欠圓切,氣韻不深厚,有獷淺之恨,蓋欲變而未通者。抗志學宋人,亦未得髓,要在當時為豪杰之士矣。七古、七律最擅。

卷一《午坐假睡》:〝勞勞水渾,不可以再汲;懨懨花病,不可以再折。養之不死與休息,吾心萬物此一刻。槐陰日長啼鳥寂,揩眼看書手落筆。龜息如絲鶴頭側,儋州謫守知此適。〞

卷二《冬夜枕上偶成》:〝醒不復眠知老矣,起思小坐奈寒何。〞

《宿靈隱寺》:〝亂山銜月影微殘,小閣驚風夢未安。舂枕濤聲終夜急,逼燈嵐氣早秋寒。已無海日吟僧衲,猶有天香繞佛壇。晨起欲求泉試汲,一杯還恐洗心難寺有洗心泉。〞

卷三《論詩十首之七》:〝古詩十九首,建安六七子。下逮陶謝輩,以及韋柳止。遺山論五言,似不數子美。後來王阮翁,操選亦本此。二子豈無識,遂恐橫決始。要亦形似見,未為熟精理。莫誤二子言,規規事模擬。能自成一家,坡谷吾敢毀。〞

《八》:〝七言稱神品,近體杜尤擅。摩詰亦臻妙,東川不可慢。義山長諷刺,刻意出深鍊。……遂開明諸子,空同可一戰。雄拔為之主,備此一體善。吾師劍南老,杜後獨盡變。[2]

卷五《嶽廟觀劉塑戲成》[3] (七古用〝九佳〞、〝十灰〞兩部韻殆盡,僅遺十六字。刻劃刀山、油鍋等地獄變相,黑、白無常、牛頭、馬面諸鬼物情狀,筆酣墨飽,絕無僅有之作)。

卷六《讀黃文節公集》:〝黃詩少所習,初若逆梳髮。兹秋庶務掃,得讀竟累月。嶔嶇陟嵩華,沓渺泛溟渤。窮造得夷途,始出豁幽窟。足知造化奇,元氣更一洩。〞

卷八《夏夜》:〝螢飛點草露脚清,夜涼簟席始有情。心疑三更已鷄鳴,窗綠未上初白生。有風肅肅過樹行,不聞鳥聲聞羽聲〞,自注:〝放翁詩不聞水聲聞磑聲′似有意擬東坡不聞人聲聞履聲′之句,因亦試擬一句。〞

        《答項梅侶》:〝井不與時為冷煖,錢能用世極方圓〞,自注:〝或問居心之道,余曰:井以冬暖夏涼也′;問處世之道,余曰:錢內方外圓也。′〞

《答楊生問詩何以可傳》:〝建安而後幾成名,我自難言子勉行。須是古人無此語,仍於後世有同情。當時更復何書讀,作者都如並代生。且向春風閒領取,花非昔態鳥今聲。〞

卷九《東坡先生生日》:〝但惜平生至誠意,區區尚欲明其虔〞,自注:〝昌黎詩‵遠追甫白感至誠′,吾於先生亦云。〞

《閒齋偶成》:〝此來星紀又周環,鬚雪雖盈未改顏。戀世味於無味外,全身材與不材間。客從說劍喙三尺,兒解觀棋豹一斑。最是官閒堪愛處,七年曾未直朝班。〞

            卷十《鼻簫》(五古咏鼻中作笙蕭聲者。〝其單也孤引,其叠也均配〞疊句十二;〝彼張若吹筒,或翕若鼓鞴〞疊句三十六)。

《漁洋山人戴笠像又戲作》:〝杜陵詩統蘇禪陸,遺山代興局迫促。有明一朝不足論,青邱無命厄數屯。聊將閏位付何李,天下南北方此分。我 朝新城生異人,一見驚倒賀季真。初下江南而東巡,乃西收三蜀,南平百粵,四海望風皆拜塵。惟時獨趙初不下,有似魯連不帝秦。我若生其間,正恐亦被一口吞。抑或猶當相避於中原,英雄惟孤與使君。〞

《讀淮南子》:〝理不如太元,文不如韓非。拾得半段槍,補成百衲衣。〞(按吳氏兄清臯鳴九《壺菴駢體文》卷一《周小湖太史集唐詩序》亦有〝拾槍半段,補衲百家〞之語。)

卷十一《尋詩》:〝尋詩偶出逐春行,景物新奇眼倍明。笑矣乎開風正過,鱗之而長水方生。南華莫悔曾經讀,爾雅還愁未識名。最愛放翁多巧句,不須屬對倩飛卿。〞

《奉酬錢星湖給諫》:〝叔黨何曾稱坡老,誠齋本不如放翁。可憐小子愧家學,棄絕雅音為變風。〞(附原作有云:〝人知長水有文盎,我憶麂山承籜翁。更看吳詩證離合,陋從句法溯家風〞;又云:〝集中瘦句似誠齋,詩到誠齋孰見佳。〞按見《衎石晚年詩稿》卷四。程九答詩第一首明言不學誠齋,《養自然齋詩話》尚云云,何也?)

《小兒》:〝讀書聲裏罷翻瓶,下學同來戲滿庭。倒甕捉將紅孑孓,持竿網得綠蜻蜓。年年見汝年隨長,事事思予事盡經。行樂爾曹須及早,催人急矢幾曾停。〞

卷十二《俞康山布衣喜余詩欲得一篇云將以附名》:〝君且莫思蠅附尾,我還未得豹留皮。〞

卷十四《代書簡紅生太守》(〝紅生兄足下:昨來守廣陵──區區煩鑒察,再頓首清鵬〞)。

             《為梁芷鄰跋書畫》。

《祝京兆代其夫人與女小札》(〝是月十日為納孫婦三朝之辰,專請歸會。端此,母白賢女小姐〞)。

《王文簡二十一札》:〝人言漁洋詩愛好,我謂先生實不如,但不愛好尚愛譽。錢牧齋乃是何人歟?一見感知己,為之顏開色笑愉。趙秋谷豈非吾徒乎?一語不入意,何至齗齗憤莫攄?〞

《又梁中丞乞題窗燈梧竹圖》:〝蘇齋談詩口,如把天地戶。我向謁其門,亦曾為覼縷。獨稱黃涪翁,為善學老杜。學蘇不學黃,若散曲無譜。〞

《又七言二首》:〝廣長舌吐微妙音,蘇齋論詩見古心。要從鬼語破幽險蘇齋論山谷詩有似長吉者,如用吏斷加刻深蘇齋論道園詩有似山谷者。〞

卷十七《讀莊子》:〝莊子吾師六十年,平生多得不傳傳。草書恣肆皆其妙,詩思逍遙亦此詮。〞

《有論漁洋詩者余謂名將風流美人骨韻比之武侯羽扇虢國蛾眉殆非毀譽也》:〝元明而下幾清才,詩到漁洋又別開。八陣在胸揮羽出,六宮無色掃蛾來。牧齋賞駿徒憐愛,秋谷談龍自忌猜。惟有小倉評最允,且推一代仰丰裁。〞

《又論曝書亭詩》:〝文恪家聲長水支,竹垞詩法自論之。一從翰苑身歸後,三變田園句就時。倘削二千言更好《風懷二百韻》,曾披八萬卷原期。平生有說皆心折,不喜涪翁未敢隨。〞

《總題鄭板橋書畫》[4] :〝此卷不可無我題,起把栗尾滌澄泥。詩不多讓書小遜,惟有畫名難與齊。〞

 

────────────────

 

《是程堂集》十四卷、《二集》四卷畢[5] 。孟昭與郭𠐺伽、查梅史交好齊名,詩格亦出入二子間,而尤近𠐺伽。梅史較緻貼雕繪,𠐺鬆爽清峭,每以白描擅勝,蓋得力楊誠齋者(參觀《且住樓日乘》四月十二日)。孟昭於誠齋有同嗜,七言近體遂與𠐺伽同調,而遜其輕靈妥貼。古詩視𠐺伽貌為雄厚,頗學東坡,而新意不如。乾嘉時解學誠齋者又得一人,可補《談藝錄》[6] 。【謝堃《春草堂詩話》記屠好斷袖。】

卷一《送友人》:〝我輩聲名山上赭,世人憂患壁間弓。〞

卷二《胸次作痛不得進飲食》:〝童子何時投石去?惠師無處覓心安。即傾苦茗偏生惡,便得濃醪不解寒。笑爾喉中生苯,本來胸次隱巑岏。黃庭自在關元上,只合流霞當晚餐。〞

【《拂塵庵題壁》:〝醉後翻教無一字,如何喚作釣詩鈎?〞】

卷三《晚眺》:〝扁舟初卸落帆風,獨立江亭指斷虹。東面夕陽西面雨,春陰只在半江中。〞

卷四《同華秋槎丈等集湖舫》:〝乳燕雛鶯又一年,扶頭相約醉花前。故人小別紛如雨,春水方生已拍天。笋長貓頭應上市,酒呼缸面不論錢。去程約略揚州路,時節匆匆過禁烟。〞

《遣興》:〝欲盡花開宜緩緩,未留鬚茁已鬑鬑。〞

《錢清夜泊》:〝鷺鷗未必閒於我,雲水何妨即是家。〞

【卷四《幽栖》:〝江山清氣入書幃,幾點疎花掩竹籬。猿鶴不知秋士怨,峯巒故作夏雲奇。直尋枉尺憑誰較,雌伏雄飛祇自疑。如此幽栖合終老,行藏那更問蓍龜。〞】

【卷五《甲子除夜邗江作》:〝帆收瓜步蕭蕭雨,春近蕪城惻測寒。〞〇《戲作二絕句》:〝祇愁胸次塵難洗,漫笑眉間氣不黃。攬鏡自求真面目,幾時摶土戲媧皇。〞】

卷五《鴛湖秋泛圖》:〝聽來蓮葉田田曲,放出瓜皮小小舟。〞

《西湖訪秋》:〝當門竹密全無暑,除架風微却送涼。〞

卷六《夜讌》:〝花木不煩人位置,軒窗都受月玲瓏。〞

卷七《讀楊誠齋詩》:〝百三十卷誠齋集,亦有蘇黃亦杜韓。公論自推南宋冠,真詩不解世人看。得秋氣候文章健,處國危疑涕淚乾。誰把頭顱寄孤憤,南園記好却權奸。〞按《二集》卷一《題王石谷畫》云:〝我初學畫學檀園,頗將筆墨破籬籓。誠齋詩格正相似,自謂當在二子間。中間學詩學蘇韓,畫法一變求董源。董源筆力遠難到,亦如詩學蘇韓難。華亭尚書具魄力,平心靜氣學始得。于唐白傅宋放翁,自有性情驅筆墨。詩源未可劃唐宋,畫派終須合南北。虞山王翬其庶幾,杜法且傳黃魯直。〞又按《初集》卷十二《舟夜懷人》第十三首云:〝刺船誰迎海上,橫經曾立雪中。餘藝漫分柳惲,雕蟲已悔揚雄〞,自注:〝余弱冠從白雲陳先生遊,受經、史、古文詞之學。繼交郭頻伽、查梅史二君,稍通詩法。繪事則手摹奚丈鐵生,篆隸金石則心折陳曼生、陳秋堂〞云云,孟昭師友淵源盡見於此。集中與奚鐵生唱酬甚多,極推尊之。鐵生固亦嗜誠齋者,《冬花厂燼餘稿》卷上《夜讀楊誠齋詩》五古可證。卷十四《題畫竹三首引》云:〝鄭板橋工畫竹,余亦稍稍學之〞云云,此又《舟夜懷人》詩所不及者。

 

【卷七《同人蘇齋小集》:〝淺水池如環曲尺,早荷花欲放重臺。〞】

卷七《臥病菴中示座客》:〝坐對無言忘可否,微吟有句待增刪。〞(下一聯云:〝貧還不減杯中物,病亦能消鏡裏顏〞,太襲山谷〝心猶未死〞、〝春不能朱〞一聯[7] 。)

《贈鄰翁》:〝茅屋三間營燕壘,土牆一角護牛宮。〞

 

《秋晚》:〝蛾眉新月小,螺髻遠峯高。〞

卷八《舟中雨夜》第三首五、六云:〝已逼殘年翻作客,便無離思亦關情〞,全是誠齋章法句法。

《偶然作》:〝湖面平開三里濶,市梢略有幾家存。先生擁被不親見,童子推蓬為我言。已過蘆墟應小泊,倘沽春釀一傾樽。今宵更比昨宵好,月白全無水氣昏。〞純然誠齋作法。

《舟中望攝山》:〝白雲迎到十里外,黃葉疎於三日前。昨夜江風吹夢醒,一峯如繖立船邊。〞

《燈下看花讀畫》:〝色即是空申佛說,形還贈影補陶詩。〞

卷九《遣興》:〝池傾硯墨魚爭唼,几供瓶花蝶自來。小爾雅方疏草木,古尊彛不辨雲雷。〞

《自邳州抵陰平宿》第二首:〝茅柴酒劣喚頻添,瓦銚烹茶似漉鹽。不滅一燈依土壁,無多殘月上蘆簾。人情樸野寧嫌陋,書劍飄零尚戒嚴。差喜朝來風日美,馬頭青露遠山尖。〞

【卷十《二絕句》:〝天才俊快世莫比,我愛錢郎謂衎石我不疑。間日不來來竟日,入門無語只吟詩。〞〇《論詩三昧九絕句》:〝圓靈妙覺只空明,塞斷聞根見性情。春氣漸深宜燕語,秋心先得是蛩聲。〞】

卷十一《遊北山寺用王逢原韻》:〝酒力易消同宦薄,詩才漸退學僧寒。〞

《曉起見雪》:〝縣中禱雪已三日,昨日出門天尚晴。臥起江干夢初覺,拓開閤子眼雙明。踏枝凍鵲竹森立,斷渡顛風帆貼平。聽說白沙三萬戶,歡聲不減潤州城。〞亦誠齋體。

卷十三《病起奉回任之檄》:〝宦趣依然門外漢,詩才渾似口頭禪。〞此聯似東坡。

卷十四《遊山光寺》:〝却就鐘聲禮龍象,忽蒸水氣聚蜻蜓。〞此又似誠齋。

《二集》卷二《臯亭山觀梅之七》:〝幾家茆屋自成村,兩派清溪曲抱門。坐到月明休便去,城中無此好黃昏。〞

 

《靈隱寺山樓》:〝諸峯暝合危樓外,一塔孤撐去鳥邊。〞

卷三《舟次書悶》:〝身家此日成孤注,出處中年近兩難。〞

卷四《喜慈仲至》:〝別又兩年如昨日,近雖百里總他鄉。〞

《春晚》:〝刪除世故交情見,解讀醫書病候深。〞

《客有勸余謁選者憮然有感》第八首:〝貧到求官成下策,病思不藥倘中醫。〞

謝堃記孟昭事見前。

 

────────────────

 

閱《九煙先生遺集》六卷,湘鄉左仁、湘潭族孫周詒樸合輯刊者[8] 。覓此集十許年矣!他處所見零星篇什幾無不在,惟《尺牘友聲集甲集與張山來札》、張山來《尺牘偶存》卷一《與黃九烟札》中所載廋詞、袁潔《蠡莊詩話》卷三所載《情竇詩》皆漏而未收[9] (參觀《燕巢日記》第四冊八月三十一日)。又卷一《芥菴和尚詩序》所載二絕一律,亦宜重編入詩中。九烟詩文弔詭拖沓,而乏逸韻隽語,故在明末江湖小家中,亦非上乘。其奇怪處,均矜心刻意,非涉筆成趣,然自可觀。以流傳甚少,故多錄之。【《寄園寄所寄》云:〝《百家姓》但有字,無文理。黃九烟編之成文,妙矣。[10]〞《艮齋雜說》:〝黃九烟有《改韻千字文》。〞】【潘問奇《拜鵑堂詩集》卷三《青蘋》序曰:〝詩為九烟黃先生作也〞etc.;詩云:〝賦成楚國有遺民,魚腹平安可託身〞etc.。《歸莊集》卷七《書黃周星事》謂:〝父金陵人,黃氏。有楚人周某客金陵,無子,遂養以為子。余嘗至嘉一見,如舊相識。顧不自言,今吳司成述其事如此。〞】

 

《傳略》,周系英撰:〝姓周氏,諱星,字景虞,號九煙,育於黃氏。亂後變名人,字略似,號半非,別號而菴,晚號笑蒼道人。〞

卷一《天地與日月食論》:〝狂夫之言,聖人擇焉。世間有所謂西土之學者,誠荒誕不足道。然其論天地之形與日、月食之理,則至當而不可易。曰天包地外,地居天中,地形如大圓毬,海水繞球而流,人物環球而生〞云云。按九烟如此見識,世人論吾國治西學者,皆未知也。

《選唐詩快自序》:〝媧皇制字,心之為志,言之為詩。後世以為未足,而復於之下增寸,則似有取於尺寸矣。尺寸者,法度所由生。康節曰:須信畫前元有易,自從刪後更無詩。′夫詩也者,三才之靈籟也,如云刪後無詩,則必春秋以後并天、地、人皆無之而後可。自僕言之,不但刪後有詩,即畫前先已有詩。曷言之?既有天、地、人,即有天、地、人之三籟。彼三籟,非詩也乎哉?詩自皇初以來,至李唐而大盛。唐以詩取士,故舉一世聰明之士,竭智殫精以赴之,雖欲不盛而不可得。而唐之一代,垂三百祀,不能有今日而無明日,不能有今年而無明年。初、盛、中、晚者,以言乎世代之先後可耳,豈可以此定詩人之高下哉!猶之乎春、夏、秋、冬之序也。四序之中,各有良辰美景,亦各有風雨炎凝。歡賞恆於斯,怨咨恆於斯。不得謂夏劣於春,冬劣於秋也。況冬後又復為春,安得謂明春遂劣於今冬耶?世俗小儒,騖外好高,哆口取法乎最上,其勢不進於盤古不止。則何不直求之混沌之初,未有天地之始乎?《詩快》之選,釐為三集,曰驚天′,曰泣鬼′,曰移人′。移人則人快,驚天則天快,泣鬼則鬼亦快。惟一以性情為斷。凡讀斯集者,喜者可以當歌,歡者可以當劇,鬱者可以當香,病者可以當藥,嫠者可以當婿,曠者可以當姬。〞

《題泣鬼集》:〝古今來善泣者無如鬼。昔皇頡制字,鬼為夜哭。哭字耳,非哭詩也。然而有字即有詩矣。《檀弓》云:有愛而哭之,有畏而哭之。′後世詩有佳有劣,不知此夜哭之鬼,果愛其佳而哭耶?抑畏其劣而哭耶?〞

《題移人集》:〝天下之最難移者,其惟斯人乎!禮樂移之不得,政教移之不得,甚至兵刑移之亦不得。而獨有一物焉,即所云釋西伯而走司寇者是也。故於《傳》有之曰:尤物移人。′然此物安可多得?則思得近似者以充之,詩也[11] 。詩雖與尤物同功,祇恐世有魯男子與登徒大夫,則真無可如何耳!〞

《陶密厂詩序》:〝余故有《選夢》一篇,記生平夢中所得詩、文、聯、額之屬,凡十餘卷。〞按卷二《寄陶嵾公》云:〝僕生平頗多奇夢,嘗裒輯夢中所見詩、文、聯、額之類,錄為十卷,大都自作者什七,閱他人作者什三。〞董若雨《寶雲詩集》卷二《黃九煙居士重過寶雲》第四句云:〝夢國河山太史書〞,自注:〝自言有《夢史》,高一尺。〞

卷二《將就園記》四首、《將園十勝》、《就園十勝》。按此九烟之意園也潘少白則有《臆園記》。道之津津,言之鑿鑿,反復描畫,轉嫌多事矣。卷五《仙乩紀略》復託文昌帝君語,索觀原稿,嘆為才子,并謂天上所無,上清按圖構造,更痴而誕。十勝皆附詩,惟《將園十勝之二羅浮嶺》詩云:〝紅滿層崖綠滿溪,美人高士到還迷。六宮粉黛多如許,羞煞孤山處士妻〞,稍有致。 

《補張靈崔瑩合傳》。按以唐六如言作崔張合傳,而集中無此文,故補之也。文筆俚鄙可笑。

《戲為逆旅主人責皋伯通書》。按僑寄逆旅而主人不禮,故作此以抒寫牢騷。文冗散而不爽辣,嘻笑、怒罵兩無是處。

《復錢牧齋》:〝昌黎月直南斗,東坡命居磨蝎。毀譽固是生前帶來。〞

《與程坦厂》:〝僕命薄數奇,雖倖竊科第將三十年,初未嘗一日離貧賤也。然自有一樂,每至歲除之夕,世人皆逼拶欲死,僕獨開口而笑。因戲拈數語云:人不負我,我不負人,三十夜果然快活。′原無意屬對也。一日有友強僕對之,僕乃對曰:吏若無民,民若無吏,初一朝真是昇平。′〞按張山來《尺牘偶存》卷一《與龔半千》改末句云:〝主不賀賓,賓不賀主,初一朝纔得安閒。〞

卷三《夕陽詩》,見《燕巢日記》第四冊八月三十一日。

《姑山草堂歌》、《楚州酒人歌》、《六月六日登洞庭西山縹緲峯放歌》皆似易哭厂晚年頹唐之作。又《假黃九烟歌》、《黃人謠》、《罵人歌》(皆見《別集》,不見《遺集》)亦然。九烟《仙乩紀略》、《張崔合傳》等文、志趣、行事亦類哭厂。

《小半斤謠》。按此為九烟最傳誦之作,亦集中壓卷也(〝市肉市肉,震驚神人。乃公終身不飲酒,窮年不茹葷〞;〝有銅如金,有錢如琛。把授童僕,不覺掩淚酸心〞;〝童曰一斤,公怒欲捶。僕曰半斤,怒猶未已〞;〝徐伸四指,曰小半斤。小半斤者,半斤之半。半而又半,祿已踰算〞;〝一增再增,肉重於權。名小半斤,不啻六兩〞)。

卷四《和楚女詩十絕》、《夢得楚女姓名一絕》、《妄得楚女姓名四絕》、《真得楚女姓名六絕》。按事頗趣,詩甚劣。

《癡情三首》序云:〝偶與二友同舟,余曰:吾素無名利之想,但生平有二恨:一無知己,二無奇緣。但願得遇一文君,足矣!′一友笑曰:世間寧有老相如?′余曰:又安知無老文君也?′〞云云。按詩亦劣。

《千春一恨集唐六十首》序云:〝千春一恨者,思彼美而不得也。彼美伊誰?蓋出於某王孫之家,而眾人畜之者也。某與王孫同避亂福唐西陳村,見而慕之。王孫固夙稱交好者,初慨許持贈,既而負約。每五夜傍徨,拊枕咄咄。因思昔人所云,英雄如項籍,而不得天下;高才如杜默,而不得一第。今風流俊逸如某,而不得彼美。此三恨者,真堪鼎足千古。雖然某湖海元龍,生平奇遇較多,亦安可少此一恨。所可慨者,王孫之不仁,而彼美之薄命耳。〞

《絕命詩》。按詩已佚,僅存杜于皇題詞,見《變雅堂文集》卷四。

卷五《鬱單越頌》序曰:〝向聞衲子述俱盧洲之樂云:自然衣食,宮殿隨身。′窮愁中每思此二語,輒為神往。頃見《法苑珠林》所載《長阿含經》一篇,始得其概。因釐為七則,喜而頌之。〞按皆五言,即本《長阿含經》中之《世紀經》西晉譯作《大樓炭經》,隋譯作《起世經》《鬱單曰品第二》之文也。《彌勒下生經》可參觀。

《西湖三戰詩》,事趣而詩極劣,程光禋詩尤獰惡。《戊子之戰》九烟《冬日初至西湖十首》【本孫太初《太白山人漫稿》卷八《西湖六首》】有云:〝饑漢江瑤柱,鰥人雒浦姝〞;〝想何從預設,貌不敢全窺〞;〝揚州那可死,留命配西施〞;〝人言蒙不潔,我見尚明粧〞;〝湖今為我有,天地不須愁。〞程光禋奕先《和十首》序有云:〝告周子:西湖乃我之西子也,挑之必怒。原同習禮明詩,持此安歸;非若壺醯瓿醬,物各有主〞,亦多言。詩有云:〝向以一杯水,強而名曰湖。縱然非里醜,未必是都姝〞;〝好色余非不,湖尤肯作緣〞;〝倡家君莫誤,夫婿自窺粧〞;〝湖原為我有,之子枉多愁。〞

《壬辰之戰》奕先《秋日與略似戶部湖上話舊詩》七律一首結云:〝扁舟一棹蘭江去,贏得西湖不字黃。〞九烟復詩序云:〝余初至西湖,作詩十首,有留命配西施′之句。有新安程子按程自稱錢塘撊然不平,亦作十詩爭之。別去五載,復投一詩云云。噫!豈餘妬未忘耶?且西湖之字黃,久矣!〞詩有云:〝朅來西子玻瓈國,真似盧家玳瑁梁。酒壚多為黃公醉,肯信兹湖不姓黃?〞自注:〝女子以夫姓為氏,己姓為名,如李衛、趙管之類皆是。〞

《丁酉之戰》九烟《與新安程子決戰詩》七古序曰:〝丁酉秋,相遇鳩兹,時西湖已歸余十年矣。程子出《江上吟》一卷示余。嘻!程子不爭湖,而爭江猶爭湖也。夫江,余家也;湖,余室也。舊歡新寵,誼難俱捐。顧師老寇深,積怨奚解?無寧以江易湖,程子報曰如約。未幾程子復投余一詩,似譏似謔,類巾幗然。于是與程子決戰。〞奕先步韻詩序曰:〝錢唐江上鳳凰山下天所立西湖主人謹再拜寓書于秦淮河口桃葉渡頭自稱西湖主人閣下:蓋西湖者,固我之西子也。姓黃,則果不字黃矣。君猥以大江歸我,我久嬪湖主,重媵江妃,左江右湖,其樂無有,遂啞然笑而受之,而紿君曰:如約即止。〞

于湖羅世繡瓈柯《江上弄瓦詩》歌行一首,為二人息爭。按《黃九烟先生別集三戰詩》有沈士柱小引,此本無,略謂:〝夷光非嬪夫差,即婿少伯,天下豈有中立兩可之佳人哉!〞

卷六八股文《吾豈匏瓜也哉》五篇。

《怎當他離去秋波那一轉》六篇小引云:〝昔有老僧,所居四壁皆畫《西廂》。或謂:僧家安取此?′僧曰:吾正於此參禪耳。′【《古今談概》卷十一記作為丘瓊山問老僧語。】怎當他離去秋波那一轉′,此真禪機也。【《蕙風簃隨筆》卷二:禪門訶綺語,亦有以綺語說禪者:〝頻呼小玉元無事,只要檀郎認得聲〞,見《五燈會元》昭覺克勤禪師章次;〝佯走乍羞偷眼覷,竹門斜掩半枝花〞,見《會元》雲居德會禪師章次。′】宗錄中載此段公案。而尤君展成集中,則取其語為時義,業已名噪上林。友人輩尚欲余別創新裁,將題中險要盡破〞云云。【《艮齋雜說》卷五記九烟事,有云:〝與余初不相識,一旦貽詩十絕云:踏遍吳門知幾度,今朝始得見尤侗。′和余《秋波》六義甚奇。〞自訂《悔厂年譜》康熙九年記九烟贈詩事,又云:〝嘗擬余《秋波》文六篇,甚奇。〞】【《池北偶談》論尤西堂《臨去秋波》制藝云:〝近見黃九烟此題七篇,亦極游戲之致。〞按弘治本《西廂記》卷下有國學生撰《鬆金釧減玉肌論》(〝離別之機將興,憔悴之容逮見〞),原本《題評西廂記》卷下有此《論》及無撰人名《秋波一轉論》(〝甚矣哉,情之動於內者不可遏,則神之馳於外者不可掩〞)。】【《雪橋詩話餘集》卷一:〝葉學山《贈九烟》詩云:情懷無奈託雕蟲′,自注:‵先生近著《秋波六藝》。′〞】第一篇自注云:〝總書大意〞;第二篇自注云:〝拈怎當′二字〞;第三篇自注曰:〝拈一′字〞;第四篇自注曰:〝拈轉′字〞(〝天下之理,莫苦於拘,莫妙於轉。情以一往而深,以一轉而愈深。禪家於公案難通者,輒請人下一轉語。未知此一轉與秋波之一轉何若?〞);第五篇自注:〝拈他′字〞;第六篇自注:〝拈那′字。〞

 

────────────────

 

閱《黃九烟先生別集》畢[12] 。不分卷,九烟子槆禹弓輯,有康熙二十七年松江朱日荃《序》。與《九烟先生遺集》各有詳略(見前六月九日),合而損益之,便成定本矣。不知何以周、左二氏未見此本?惟尺牘一首、廋詞一則仍闕。

《衡嶽遊記》後附詩《遊衡嶽詩題丹霞寺僧卷》:〝五嶽今纔遊一角,百年吾已歷三旬。〞(周、左二氏輯本中遊衡嶽諸詩僅有此首,見卷三。)

《歎夢》:〝薝蔔櫻桃屢犯猜,昔年慚謝已心灰。如何萬壑千峯裏,猶自崎嶇夜半來。〞

《閒情雜詠情竇詩五首》〝偶見葉生所鎸《美人情譜》一帙,中有此題,喜其新創,而詩苦不佳。程生乞余更咏,遂戲為五律應之,得毋見笑大方耶?〞

〝何愁混沌鑿虛空,竅妙天然在箇中。泉泛魚津疑丙穴,山分鳥道想蠶叢。御溝葉小隨波送,桃洞春深有路通。却恨守宮能印臂,花房夜夜擣殘紅。〞

〝試浴端宜五蘊湯,助嬌尤喜合歡牀。縱眠氷簟巾偏暖,那識羅襦別有香。溝似渥丹嚴自守,肌能盈實何傷。溫柔鄉裏原堪老,个是溫柔第一鄉。〞

〝湘裙巫髻總風騷,丹穴誰知有鳳毛。漫道花間宜宿蝶,肯教葉底慣偷桃。蚌珠有淚拋商隱,鸚舌無言笑薛濤。若得瓊漿酬玉杵,玄霜搗盡敢辭勞。〞

〝谷口丹崖一線奇,風流千古惹相思。花深還許僧窺戶,草細何妨鳥宿池。東海夫人呈異品,上宮逸女見凝脂。破瓜年好春無限,莫待狂紅片片吹。〞

〝石榴杯底似深山,仙窟元來咫尺間。火齊吐時傾漢殿,丸泥封處異函關。玄霜絳雪誰能採,暮雨朝雲總不閒。若使鷄皮真得道,好將丹鼎供紅顏。〞按坐實題目,將《雜事秘辛》踵事增華,未免粘皮帶骨。然降格以論,亦工妥見心思,迥異九烟平日體製。

《芻狗齋詩集假黃九煙歌》序云:〝黃九烟安得假哉?乃旅屩所至,往往有搶豎輩,見其貧賤坦易,而形容復不老,竊相與揶揄云:此必假黃九烟也。′因作此《歌》以自問。〞略云:〝咄咄白門黃九烟,爾為真耶抑為假?似兹真假兩莫據,一個九烟在何處?一疑九烟定富貴,不應行徑太寒酸。二疑九烟當蒼皓,那能鬢髮顏渥丹。三疑九烟必宦套,豈肯真率輒披肝。誰知果有假九烟,昔年相遇江淮邊。車從甚都事干謁,深情厚貌工周旋。一聞我到輒宵遁,有如燕雀避鷹鸇。我聞昔日楊鐵崖,賓朋高會顧氏齋。門外復投鐵崖刺,相戒勿語肅升階。其人入坐殊魁岸,揮毫浮白驚羣儕。眾賓酣暢或漏語,坦然略不縈襟懷。又聞衡山文待詔,山游避雨投村釂。座中先有衡山存,據案橫肱何倨傲。徐出詩文強叩之,惶恐乃說真名號。聞恆三非文衡山,異字同音堪一笑〞云云。按葉水心事後,又得此三事。

《罵人歌》序云:〝我曾一罵假曹瞞,我曾再罵頑馮道。我曾三罵邪李贄,九烟所罵不過是。我今向人首百頓,九烟一言乞聽信。可罵與否自在人,我罵與否何須問〞云云。有杜于皇跋,不見《變雅堂集》。

《臯嘯序》略云:〝頃天公醉甚,燕太子呼之不聞,屈大夫問之不答,鼂道元箋再上不報,將芻狗萬物。或告愚黔曰:此公自蛻高龍漢來,積算既夥,年齒長矣,聰明衰矣。毋乃菁華已竭,褰裳去之乎!′語未既,有登東臯而嘯者,若遠若近,嘯不一人,人不一聲,聲不一詞,詞不一調。愚黔亦大嘯,聲滿天地,響震岩壑,九天雲垂,四海水立。後巫陽從帝所來,言此公為諸君暫醒者數日。〞按文情瑰瑋。又有《詰天公文》,略謂:〝臥病一月,形神顦顇,無所歸咎,乃為文以詰天公,曰:公年耄耋,公位崇膴。謂宜亶厥聰明,輔我元后,勸善如飴,鋤惡如莠。乃吾熟窺公之所為,竟大謬而不然。′天公嗑然笑曰:吾聽子言,維鞀維鼓。吾適沉醉,假寐縣圃。今與子約,守之終古。子毋我誚,我毋子苦′〞云云。中間誚讓一段學《楚詞天問》頗肖。二文用意相發明。又有《怨天說》可參觀。

《告石兔文》(〝年五十三,僅有三女。妻有娠四閱月,忽隕墜,則男胎也,痛惜之!地則石門,歲則癸卯,故追名之石兔〞)有云:〝今汝母方虛腹以待汝來,仍居故處。我聞竺乾氏之言:鬼為中陰身,舉目幽暗,惟視交媾處則最明。汝魂魄去此不遠,欲來則竟來耳〞云云。奇語不成語[13]

《樸女子傳》、《八字情郵錄》何以未收入《虞初新志》?《新志》卷十三僅收其《補崔張合傳》耳。

《薇咢集黃人謠》序云:〝一客謂余曰:子無所不佳,但恨太真爾。′又一客謂余曰:子窮而寡合,其病在不俗爾。′〞

 《謠》略云:〝黃人,黃人,誰令爾太真,復不俗〞云云。

《香櫞代妾詩》引云:〝杜子新亡愛姬,歌哭無緒。偶同余入市,買香櫞四枚。余笑曰:貧士何須此?′杜子曰:吾聊以當妾′〞云云,可謂無聊之極思。

《江館歲暮雜詩》:〝山川無語日,天地不通時。八股還魂債,五言落魄親。無人堪說鬼,有事只書空。〞

《余屢為人作書鎸篆厭苦殊甚》:〝有筆應呼鐵,能雕亦號蟲。〞

《贈別錢年兄》:〝怪事滿空書咄咄,商歌長夜嘆漫漫。〞

《秋日與杜子(按左、周輯本《遺集》卷三此詩題作〝杜于皇〞)過高座寺登雨花臺》:〝披髮何時下大荒,河山舉目共淒涼。客來古寺談秋雨,天為高人放夕陽。去國屈原終婞直,無家李白只佯狂。百年多少憑高淚,每到西風灑幾行。〞

《近日詩人太多詩刻太盛余竊憂之因為二絕》。

《乞開喉音懺疏》:〝伏念某幼稚何知,書香有志。方朝吟夕咏,雖期耳畔之琅琅;乃口誦心達,甚苦喉間之格格。矧溯厥賦形之始疾,匪得於天生;若究其習染之因咎,或由於自作。蓋緣弱齡過郡,飽聽北剎之鐘;適逢老衲談經,謇類南蠻之鴃。聞之失笑,時與玩弄於同群;偶爾效顰,遂致聲音之酷肖。至此瓊樓竅塞,玉管腔遲〞云云。

《解蛻吟十二首》序略謂:〝今歲在庚申,余年已七十矣。念世事之都非,嘆年華之易盡。與其苟活,不如無生。聊為解蛻之狂吟,以當獲麟之絕筆。〞末首云:〝皇天后土心無愧,萬古千秋氣不磨。此去何須生怨恨,江風山月自高歌。〞按詩後有杜蒼略岕跋,而無杜于皇濬跋,謂先生子禹功相訪。杜于皇跋則言禹功出《絕命詩》二首,未及此《吟》。按此《吟》語氣,不應別有《絕命詩》也。

《豈想菴選夢略刻》:〝夢閱他集,記其五言古風一首云:蒼然白髮童,向我乞石髓。此物非餌,安得多多許。還叱爨下羊,入山擷堯芋。′〞

〝夢登一亭曰臨烟亭,得二句云:為汲長江水,挑燈煮落花。′〞

〝夢與同人數輩坐古剎,傍有水軒一楹,中設几榻筆研如就試狀,云是應制。首表已題為冊封宮人,似是新承寵加徽號者。余援筆疾書,止記代宮人自敘處云:手似柔荑,不寫相思之字;眉如翠柳,空含未慣之愁。′〞

〝夢閱他集詩二句云:縛來天已散,劓去眾方存。′〞

〝夢過友人齋中,見堊壁上大書云:宦海焚陽虎,儒宗醢祖龍。′余詢以二語從何處得來,友人云:得之邵陵郡古碑中。′〞

《試官述懷》夾帶文章藏穀道,即李笠翁《憐香伴》周公夢所謂也[14] :〝虧我當初喜做龍陽,預先開闢了這座名山,以為今日藏書之地也。〞

《復姓疏》、《復姓紀事》自記不容於周姓、顛沛流離諸事極詳備。

            【……柳枝形容得其旨矣[15] 。】

 



[1] 《中文筆記》第一冊 74-8 頁。

[2] 〝明諸子〞原作〝明七子〞。

[3] 詩題原脫〝觀〞字。

[4] 手稿此節標以勾號。

[5] 《中文筆記》第一冊 79-81頁。

[6] 《談藝錄三三》已補(香港中華書局 1986 年補訂本 448 頁;北京三聯書局 2001 年補訂重排版 370-1 頁)。

[7] 〝心猶未死〞原作〝心還未死〞。

[8] 《中文筆記》第一冊 82-6 頁。

[9] 〝蠡莊〞原作〝彝莊〞。

[10] 〝成文〞原作〝成文理〞。

[11] 此處引文斷句有誤,〝詩也〞二字當下屬後文節略者。原文作〝……則思得近似者以充之。詩也者,文章之尤物也。〞

[12] 《中文筆記》第一冊 87-90頁。

[13] 手稿此節標以勾號。

[14] 手稿此節標以勾號。

[15] 此段殘句補於《中文筆記》第一冊 87 頁眉,前半脫落,不知所指為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