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谈董诗

(2013-11-06 03:04:57)
标签:

董斜川

钱钟书

围城

冒效鲁

钱锺书

分类: 读钱劄记

            《围城》第三章中董斜川展示诗作,“辞军事参赞回国那首诗有:‘好赋归来看妇靥,大惭名字止儿啼’……”,在座众人不敢对其他诗句置喙,便你一言我一语,尽绕着想像中董太太的一对酒涡打转,害得“斜川生气不好发作,板着脸说:‘跟你们这种不通的人,根本不必谈诗。我这一联是用的两个典,上句梅圣俞,下句杨大眼,你们不知道出处,就不要穿凿附会。’”

            斜川之所以生气,盖因其上句典出梅尧臣《初冬夜坐忆桐城山行》一诗:“吾妻尝有言:艰难壮时业;安慕终日闲,笑媚看妇靥”。诗中妻子规箴丈夫致力功业,勿贪闺房之闲。“看妇靥”者,实即“终日闲”之喻也。故“好赋归来看妇靥”一句,无非自叹壮业无成、“赋闲”在家。

            斜川自称下句用北魏平南将军杨大眼事:“时传言淮、泗、荊、沔之间童儿啼者,恐之云‘杨大眼至’,无不即止。”(《魏书列传第六十一》)。而对妻子以“爸爸回来了”恫吓啼儿,亦不免“大惭”丈夫事业仅止于此。

            众人不解此“赋闲”之“惭”,反以为闺乐无穷,亦难怪斜川斥为“不通”。

            又,董诗原型,实为冒效鲁《叔子诗稿》所录《还家作》一诗。锺书先生《得孝鲁书却寄》一文有此叙述:“余在昆明,君寄示《还家》诗云:‘妇靥犹堪看,儿啼那忍嗔?’余覆书谓:君诗甚辣,此则似蜜渍姜,別是风味。”(《国师季刊》第6期,19402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以陈注钱
后一篇:妾心如室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