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毕业大学生“下车间”的尴尬事

(2011-03-07 08:47:09)
标签:

长辛伢

大学生

下车间

保障房

ipad2

两会

梁洛施

奥斯卡

个税

曼联

校园

毕业大学生“下车间”的尴尬事

文/长辛伢

 

每一名毕业大学生 ,毕业之后,都将面临很多次的工作选择,这个过程不可避免。

 

我们都知道,目前中国社会的就业形势,“用工荒”饥饿了整个中国的农民工市场。“用工荒”这么严峻,难免会让有些毕业大学生有了找工作容易的错觉。但真等到他们去了招聘会之后,却发现当前的招工远远未达到自己的心理预期。

 

http://s12/middle/5e97711dh9dd9e6b5916b&690
   “找工作难,找一个好工作难。”很多找过工作的人都这样说,我想他们这样说肯定是深有感触。当毕业大学生在招聘会让屡受挫折之后,我想他们终会认识到,目前中国社会所面临的“用工荒”,在某种意义上,其实并不代表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已经走向“春天”。其实,在庞大的毕业大学生人数之下,相对工作岗位并不多的情况下,毕业大学生的就业一直处于“寒冬期”。

 

据目前针对毕业大学生的一份去向调查,数据显示,认为今年就业形势好的毕业生超过总数的80%,理由几乎都是今年不少地方出现了“用工荒”。希望“去办公室”的人占到总数的80%,只有20%愿意“去车间一线”。值得注意的是,认为进办公室工作要比进车间“符合身份”的人数超过一半,而认为去办公室要比进车间更有职业前景的则超过了90%。

 

调查很说明问题,我相信大家一眼都能看个明白,毕业大学生一般都会面临一个“车间”和“办公室”之间的选择,而大多毕业大学生都不愿意“下车间”而更愿意去“办公室”。身份制约和前途未明的问题让毕业大学生心理上有“门槛”,根本不愿意“下车间”。毕业大学生不愿意“下车间”,可以很肯定的说,在目前的社会就业形势下,他们很难找到一份工作。我们不难看出,“用工荒”和毕业大学生的“预期工作”之间并没有一座连接彼此的桥梁,导致两者根本不能达成某一目标。

 

数据显示,毕业大学生找工作注重两个点,职业发展空间和身份认同感,而目前社会的一些“用工”根本达不到毕业大学生的心理要求。而这直接导致了招工单位的工作地点一旦是“车间”,毕业大学生就绕路而走。于是,用工单位找不到工,毕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这两个问题困扰着中国社会近半年,而且似乎并没有改善的迹象。

 

毕业大学生不愿意“下车间”,“车间” 这个词曾让多少大学生为此困扰尴尬。那我们毕业大学生究竟该不该“下车间”呢?我相信,这个问题很多的毕业大学生都考虑过,其实我也考虑过很久。就我个人观点来看,在“温饱”都不能解决的情况下,毕业大学生就该“下车间”。在温饱面前,身份显得多么的苍白,如果你过分的在意你的身份,那估计你将遭受很多的磨难,日子困顿并不远。

 

其实“下车间”并不可怕,毕业大学生千万不要畏之如虎。就个人认识来看,每个人的第一份工作,无论他身在何处,一定能学到很多东西。在“车间”也能学到你在这个社会需要的生存能力,我们未尝不可以尝试一下“下下车间”,其实它并没有那么的难堪尴尬。在某些“车间”企业里,毕业大学生可以从一线员工干起,有机会升到工段长、车间主管甚至副总这样的高级管理岗位。目前的一些企业对于大学生下车间,都有这样的培养计划,这点我想那些迟迟找不到工作的毕业大学生该认识到。

 

毕业大学生刚出校门,欠缺的是社会经验,“下车间”打磨打磨也很好。很多过来人都会有这样的想法,所以毕业大学生不必悲观。其实在“车间”和“办公室”之间并没有那么大的距离,有时候“办公室“并不比“下车间”更有前途,毕业大学生难过的其实是“心理身份”那一关。在毕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上,我想最为关键的点,在于毕业大学生应该学会调整自己的认识,而不是固守在学校里的原有工作观念认识。

 

总之,毕业大学生应当适当考虑“下车间”,而并非望车间而旋走。在毕业大学生找工作这块上,毕业大学生必须提高自己的社会工作意识,企业单位也应该提高大学生用工意识,让岗位空闲和富余人才不再变成两个不能互补的因素。企业要学会如何让大学生“下车间”,大学生要学会如何在“车间”有更好的工作前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