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传销大学生打死“新人”一事触目惊心

(2011-03-03 13:29:35)
标签:

长辛伢

坏男人

蒙眼布

夜总会

传销

大学生

打死

新人

校园

传销大学生打死“新人”一事触目惊心

文/长辛伢

 

9名曾经顶着荣耀的大学生,如今变成了杀人的屠夫,这前后的变化让人惊醒。

 

事件发生在2009年12月9日7时许,一首催人命的音乐响起,同时响起的还有一名所谓“新人”的惨叫声。在“杏花村”,一个以大学生为主体的传销组织毒窝,他们进行着惨绝人寰的行径。

 

2006年,吴某亮、杨某坤、刘某星、曲某江、牟某鑫、于某山、焦某波、何某芬、汪某周9人先后来到“杏花村”,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一个个成为了“杏花村”的骨干,其中,刘某星成为了“杏花村”职务最高的“片长”,汪某武成为“杏花村”的“家长”,于是他们在这两位长官的带领下,开始了万恶的传销之举。

 http://www.syd.com.cn/contentimg/attachement/jpg/site2/20070730/xin_15070430213734300242.jpg

   这批大学生采取的也是老手段,通过诱骗手段将自己的学弟学妹带进了“杏花村”。24岁的刘某智就是糊里糊涂的被骗进了“杏花村”,然后他遭受了大学生的非人折磨,直至他的生命最终消逝。

 

24岁得湖南小伙刘某智被骗进“杏花村”之后,在他意识到这是一个传销组织之后,他拼命的反抗,想要逃离这个魔窟。他的反抗行径遭到了那些传销骨干大学生的一致反感,最后在“片长”刘某星的决策下,他们采取了“放音乐,送人”的措施。

 

所谓的“送人”,牟某鑫的解释是传销网络内部的“潜规则”,就是“交钱走人”。2009年12月9日7时许,在“杏花村”的新人房内,吴某亮、杨某坤、曲某江要刘某智缴纳3800元“加盟费”,牟某鑫和汪某武在客厅和活动室内用手机大声播放音乐。牟某鑫供述说,“送人放音乐”也是潜规则之一,目的是为了掩盖被殴打者的惨叫声。当音乐声响起的时候,惨叫声也同时响起,这一下子就持续了好几个小时,在几名大学生骨干传销者得“武力”下,受害者刘某智实在是招架不住了,他先是被迫交出了600元,随后又让朋友给他存了2000元。

 

怎知这些钱都没有挽留回他的生命,在10多个小时之后,刘某智年轻的生命就这样葬送在那一批大学生手中。刘某智出事之后,这些丧失人性大学生早已经变成了“恶魔”,杀人的“恶魔”,他们没有第一时间选择报警,而是选择抛尸入珠江。2009年12月29日,广州市南河道上滘船厂附近水域,刘某智的尸体被群众发现。“送人”出事后,为了躲避警方的追查,按照“片长”刘某星的安排,吴某亮、牟某鑫等人先后离开了“杏花村”传销窝点,这也是吴某亮和牟某鑫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脱离传销。

 

去年1月~6月,刘某星、于某山等9人先后归案,其中曲某江到河南省兰考县公安局投案,备受良心煎熬的吴某亮在父亲的劝说下,到河北省定州市公安局投案。这起大学生传销罪案让人惊醒,也让我们看到了很多的问题,包括社会和教育问题。

 

其一,大学生在找工作之时一定要学会自保,不可“饥不择食”。很多大学生在就业形势不好的情况下 ,在遭受诸多的工作困扰之后,他们很容易失去自己的信念和理智。而在这种情况下,人很容易做出错的决定,像案件中的刘某智就因此付出的生命的代价,因为一份工作而被骗进了万恶的传销组织。社会上类似的陷阱可谓是五花八门,一旦大学生失去理智,那很可能就会掉了进去,再也爬不起来。

 

其二,传销组织已经成为了一个恶疾,这并不是社会的七年之痒,它一直就存在在那里,从来就没有真正的消失过。我们可以说社会的警力并没有给力,每年因受骗进传销组织出事的人不在少数,但是这个问题就一直存在着。或许传销组织的隐蔽性越来越高,警察们也拿他们没有办法,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呼吁社会的力量,做到人人都去同传销组织做斗争,让它们无地生根。

 

其三,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太容易扭曲,这话说出来或许很多人会说,这纯属站着说话不腰疼。但实际情况就是,那批进去“杏花村“的大学生们没有真正的逃离,难道他们找不到一点的求救方法,在仅仅十天的轮番教育轰炸下,他们的理智就沦陷了,然后他们开始做发财和光宗耀祖的美梦为了这些扭曲的人生价值观,为了那些梦想,他们忘记曾经受过的道德教育,做出了匪徒一般的举动,最终走向的是万恶的深渊。他们的行为不仅害了自己,也害了别人的性命,也让一个家庭的希望彻底的破灭,我们不禁要问,他们受过的教育在那一刻怎么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

 

其四,自我价值的认定错误。在这个传销组织的片长刘某智无疑是这起杀人事件的主导者,他们这些传销大学生竟然以骗人成功为自我价值的实现,并且一种优越感竟然让他们逐步的迷失自我,并进一步的去做一些违法的事情。他们的自我价值明显认定错误,把错误的事情认定我实现自我价值,这太可怕了。

 

综上所述,传销可怕,人心更可怕,教育为本,根治之道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