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道什字话今昔[晨骊]

(2025-05-10 03:50:54)
分类: 报刊文摘(转)
  五道什字位于西安小东门外,是西安东关外围城郭偏北毗邻护城河的一个街区,有东西南北四条街。因十字路口曾有一座明清时供奉五道神的五道庙而得名,是市民和农民交互居住的街区。沿五道什字路口向北是五道什字北街,向南是五道什字南街,1966年改名“新创街”,1972年恢复原名。沿五道什字路口向西,是五道什字西街,向东是五道什字东街,1966年改名“永新街”,1972年恢复原名。在五道什字东街,距十字路口约100米处的路北有一个巷子,叫“孟家巷”,1966年改名“红音巷”,1972年恢复原名。

  昔日的五道什字因地处东关边缘地带,不如东关正街繁华热闹。而今,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一

  过去的五道什字有四条街,都不宽,许多路段仅能过一辆大车。除北街、十字路口、孟家巷和少数路段民居较多外,其他地域稀疏,颇显空旷荒凉。作为一个老街区,在人居较多的路段,不乏深宅大院和参天大树。据说五道庙很神奇,能掌管当地人的平安。凡欲远行的游子,常进庙烧香敬表,祈求出行时得到神灵护佑,门前曾有一副对联:走四方尊敬乡党朋友同事,行千里不忘父母妻子儿女,横批:一路平安。上世纪中期道路拓宽时,庙堂被拆。

  五道什字北街长100多米,北头有东关外围土城墙,城墙有门,叫“北廓门”,这条街也因此被叫成“北廓门”,房屋密集,树木高大,主要有国槐和椿树,春夏季节浓郁蔽日。这里的土城墙和东廓门南廓门的土城墙一样,黄土夯成,高10多米,底宽6至8米,城墙外面有城壕,宽5至6米,一人多深,壕底潮湿,长满杂草,有三棱草、芦荻、荆棘、猫尾巴和狼尾巴草。城壕外面有村庄、庄稼和坟地,常有野兔奔跑、野鸡腾飞。随着岁月的流逝,城壕被填埋,城墙被抚平,久而久之,形成一条路,就是今天的永乐路,西起五道什字西边护城河的边上,向东到长乐坊北火巷的北口,再向东到兴庆路。北火巷的北口,曾有城墙,有门,也曾叫“北廓门”,门外是“安仁街”。永乐路与兴庆路交会的路口曾是东关外围土城墙的东北角拐弯处。路北有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大门朝向长乐西路;路南有西安热工研究院,大门朝向兴庆路。永乐路以南属于碑林区,永乐路以北属于新城区。

  五道什字南街长约300米,路东有民居,路西曾有一个大坑,再向南是一个丁字路口,接炮房街和董家什字,房屋密集。炮房街,顾名思义,曾有许多制作鞭炮和爆竹的作坊。这条路,连同东边的长乐坊是一条斜向街道,东头偏北,西头偏南。在丁字路口东边路北,有著名的寺院罔极寺,系西安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说是唐中宗神龙年间太平公主为母后武则天祈福所建的皇家寺院,后为尼姑庵,有大雄宝殿、金刚殿、钟鼓楼和山门,山门朝向炮房街。炮房街路南有官店巷和人和巷。官店巷是明朝官府接待过往官员的街巷,有官店,向南被房屋阻断,是一条半截巷子,南北长约100米。人和巷曾叫“仁和巷”,仁爱之巷,过去也是一条半截巷,在官店巷的西边,长不足100米,现在向南直通东关正街。1966年,这里改名“更生街”,1972年恢复成炮房街,1981年恢复原来的名称。沿炮房街向东,接更衣坊和长乐坊,是一个丁字路口,路北曾有一个楼亭,叫“接官亭”,是明朝官府接送朝廷高级官员的楼阁,一般官员住官店巷。以后,人们把这个路口叫成“接官亭”。更衣坊在路南,分更衣前坊和更衣后坊,因官员在这里更衣而得名,1966年改名“更新街”,延续至今。在炮房街西头曾有一座庙宇“洪福寺”,门前有一条路,叫“洪福寺街”,向南直通长乐门外的东关正街。洪福寺街不足100米,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旧城改造,东关正街和环城东路拓宽,洪福寺和门前的道路被高大建筑群占据。炮房街向西,直通环城东路。

  五道什字西街长约200米,向西正对西安古城的小东门,路南有民房,路北曾有荒地、土壕和大坑。昔日城里人向东,前往临潼高陵渭南方向时,出长乐门向东到鸡市拐,转向北到长乐坊,再向东到东廓门出城。或者经洪福寺街到炮房街,向东到长乐坊和东廓门。也有人沿护城河边上的小路到五道什字西街,经五道什字北街出城。久而久之,在五道什字北街的西边踩出一条路。1935年大中火柴厂迁到这里,这条路在以后被命名“中兴路”。由中兴路出城,向北偏东,直通今天的长乐西路,1966年改名“乘风路”,1972年恢复原名中兴路。

  五道什字东街比较长,大约400米,向东一直通往长乐坊的著名道观八仙宫。路北的孟家巷不像一般的街巷,纵横一条街,而是长方形的阵,或叫“堡”。西边的巷子南北走向,叫“前巷”,巷口有门楼,匾额“孟家巷”,字迹苍劲,醒目亮丽。前巷北头有一条东西向的巷子,西接北廓门,叫“上巷”。上巷东头有条南北向的巷子,叫“后巷”。在后巷的南头有一条没有人居的东西小巷,叫“背巷”,也叫“马道子”,曾是一个柴市。在前巷和上巷有深宅大院,门前院内树木高大。在孟家巷上巷的北边,还有东西向的两个小巷,八家巷和郗家巷。在孟家巷口的对面,有一所小学,始建于1952年,叫“孟家巷小学”,1968年改名“永新小学”。

  在孟家巷口的东边有一块空地,颇显荒芜,向东约300米处有一个偏南向东的小弯。路两旁各有几户人家,有深宅大院,有做香火生意的摊铺。路北的一个院子里,曾住着我的一位中学同学。路南曾有西安市第二初级中学的后门,后来改名“西安市第22中学”。再向东,到八仙宫门前。这里有一个很大的广场,穿过广场向东到北火巷,向南到长乐坊。

  在孟家巷口对面偏西有一个小巷,叫“庙子巷”,因南头的罔极寺而得名,偏东有一条向南的小路。儿时我家住长乐坊南面的一个小巷,外婆和堂舅住在东新街北面东二路的平民二所,母亲常带我去看望外婆和堂舅。最初乘坐洋车,后来改乘三轮车前往,经五道什字东街和西街,进小东门。一次返回,三轮车夫沿着这条向南的小路,经炮房街到长乐坊。那时,小路的两旁是数米深的大坑,坑底聚集雨水,有人在坑底放养鸭子,这个坑曾被叫成鸭子坑,向南空旷。以后有人在此建房,毗邻庙子巷。坑底,也有人建房居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的一位中学同学就曾住在鸭子坑。

  另据康忠文先生撰文,在五道什字南街路西大坑的西岸和北岸曾有民居。西岸院子的大门向西,朝向护城河,距护城河不足10米;北岸院子的大门向北,朝向五道什字西街。在北岸还曾有一个半截巷子,叫“郗家庄”,巷口正对中兴路。在大坑的西南角,向下有一个二阶台,台上有庵房和窑洞,住有人家,在窑洞里生豆芽,拿到市场上去卖,这个坑曾被叫成“豆芽坑”。坑底聚集雨水,边上长有水草,春夏季节空中有蜻蜓、彩蝶飞舞,水中有青蛙鸣叫。就在五道什字西街路北的坑底,也曾有房,住有人家。

  昔日城里人盖房,采用土木结构,需大量的土坯,于是有人在这里取土打土坯;城里人盘炕、盘炉灶、和煤饼,需用黄土,有人在这里取土,用车子拉到城里去卖。这也是当时人们营生的一个行业。于是,在这里留下了许多土壕大坑。久而久之,坑底住进了人家,叫“坑底人家”。即使在小东门里,东新街的两旁,都曾有过这样的大坑,都曾住有人家。

  五道什字也曾写成“伍道十字”,东西南北的四条街也曾叫“巷”,即东巷、西巷、南巷和北巷。即使现在,也有人这样称呼。

  二

  1927年,冯玉祥将军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在西安古城墙的东侧,正对着五道什字西街开了一个门,取名“中山门”,有两个门洞,南边的叫“东征门”,北边的叫“凯旋门”。长乐门俗称“东门”或“大东门”,北边的中山门就被叫成“小东门”。小东门的开挖,为人们进出西安城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于是,五道什字北街和北街西边被人踩出的那条路,成为人们进出西安城的重要路径。以后,来自临潼高陵渭南的硬轱辘轿车、胶皮轱辘大车以及后来的汽车,常经这里进出西安城。1935年大中火柴厂迁到这里,生产车间在路西,住宅和办公区在路东。随之而来的大批难民,也在这里落脚。

  自“九·一八事变”后,日寇陆续南下,致使华北局势紧张,许多工厂内迁,许多人士来西安办厂,名气大的有大华纱厂、大中火柴厂、华峰面粉厂、成丰面粉厂等。在五道什字也建起一些小厂店铺,有皮革厂、鞋铺、裁缝铺、油坊、磨坊、骡马运输队、大车店、客栈、土产杂货店和肉食店。这使得五道什字人口递增,许多饭馆小吃应运而生,最具特色的是河南人的浆和浆面条。它不是用芹菜白菜或者野菜腌制,而是用绿豆粉发酵而成的,食之,可口倍香。除了街口,孟家巷的富商大户也随之递增,有在东关正街开铺子做生意的商界名人,有身居官府和军界的达官贵人。1940年,大中火柴厂更名“中南火柴厂”。1947年,在中兴路北段路东建起一所私立“中兴”小学。新中国成立后改为公办,更名“中兴路小学”。

  1942年河南大饥荒,迫使大批河南籍难民向西逃亡,许多人在西安落脚。城北,也叫“道北”,有大华纱厂吸纳难民进厂工作。城东,有中南火柴厂为难民提供赖以生存的就业岗位。中南火柴厂除了吸收工人进厂工作外,需要大量的火柴盒。糊火柴盒不用进厂,把原材料领回家,在家里糊,常常一家人齐动手,往往是小孩比大人糊得快。这就为许多人提供了就业的机会。许多家住东关的市民,也以糊火柴盒为生。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糊火柴盒一度成为许多家庭谋生的手段。在我儿时居住的巷子里,许多院落、许多人家,包括我的几个小学同学,都在糊火柴盒。那时,常见有人用架子车或三轮车装着,或用扁担挑着,把糊好的火柴盒送往厂里。在我家住的院子里有四户人家,房东牛家住上房,我家住门房,两边厢房也叫厦房,住着另外两户人家,其中三户人家糊火柴盒。在各自房内或廊檐上放一张低矮的桌子,几个人坐在小板凳上操作,旁边放一个笸篮或者箩筐,盛放过手的小盒。我年少好奇,曾从房东牛家要了200个火柴盒的原料,在母亲的帮助下糊了200个,挣得2角3分钱。

  1951年,在中南火柴厂北面的长乐西路,中兴路路口的西边,建起西安人民搪瓷厂,生产骆驼牌搪瓷器皿。1952年在中兴路北段建起一个中兴路联合诊所,1972年改为长乐西路公社卫生院。1955年又在中兴路路口的东边建起一个汽车拖拉机修理厂,以后发展成西安拖拉机厂,生产延河牌四轮拖拉机。西安人民搪瓷厂建厂后,在中兴路建起职工家属院。西安拖拉机厂也在中兴路建起职工家属院,还设有一个翻砂车间,时称“铁工场”。于是,在搪瓷厂东边向南形成一条小路,叫“搪瓷厂南巷”。

  昔日,在环城东路南段开通之前,五道什字西边与护城河之间常年脏乱。西有护城河,东有大坑,道路崎岖狭窄,人们常向坑里和护城河倾倒垃圾。记得1961年早春的一个星期日,西安市人民政府号召城里人送粪下乡,支援农业生产。于是,附近的单位派人到五道什字西街口城河边上,把经年堆积的垃圾挖出来过筛子,取筛下的细末装上架子车,送往东郊的田地里。那一天,天气晴好,风和日丽,场面宏大,装满粪土的架子车插上“支援农业”的小红旗,由两人或三人拉着,一溜一溜地跑向东郊的田野里。那时,我上初中三年级,学校组织我们学校学生参加了这次送粪活动,主要是筛垃圾和装车。直到上世纪70年代,环城东路全线开通后,这一地区才显得整齐洁净了。

  三

  1955年,碑林区人民政府在五道什字成立了一个街道办事处,叫“五道什字办事处”,办公地点设在五道什字南街路东的一个大院里,是区政府的派出机构,管辖区域就是现在长乐坊街道的管辖区域,西起五道什字西边环城东路,东到东二环金花北路,北起永乐路,与新城区毗邻,南到长乐门外东关正街至互助路。随之而来的公安派出所也迁到了这里,叫“五道什字派出所”。上世纪60年代初期成立城市人民公社时,在这里成立了“五道什字人民公社”,是一个政社合一的政权机构,取代了当时的街道办事处。1966年改名“更新街人民公社”,1972年改名“长乐坊人民公社”,1979年人民公社撤销,改称“长乐坊街道”。五道什字派出所也曾改名“更新街派出所”,1972年改称“长乐坊派出所”。

  1956年,五道什字地区的农民以自家的土地、农具、牲畜入社,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虽说是农民,却分散居住在周围的几条街巷,土地分散在周围的几个区县,最远到城东的长乐坡和田家湾。合作社取名“星火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成立农村人民公社时改名“星火大队”,隶属灞桥区长乐人民公社。1962年,星火大队被划归碑林区兴庆人民公社。

  在这之后社办企业兴起,这里办起了制药厂、染织厂、鞋厂、草绳社、毡厂、帆布厂、塑料厂、剪板机厂、铸造厂、钢窗厂、汽车配件厂、牛奶厂和公社卫生院。其中,位于五道什字东街路北的碑林区更新中药厂和位于中兴路北段路东的红卫染织厂,最有规模。以后,红卫染织厂改名“西安市第二染织厂”。

  1954年,国家实施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南火柴厂公私合营。1967年取消公私合营,中南火柴厂改名“西安火柴厂”。上世纪70年代,技术改造,扩大生产,使手工操作由机器替代。这一时期,环城东路开通,占据了火柴厂靠西边的部分厂区,作为弥补,把中兴路部分路段截断,划归西安火柴厂,使火柴厂路东路西的两个厂区合为一体,火柴厂的大门开向环城东路。上世纪90年代,西安火柴厂被西安热力公司兼并后停产,主要设备和剩余原材料转由部分职工作价承接。随后,这些职工在西安市北郊办起一个西安复兴火柴有限公司,生产“复兴”牌火柴。进入21世纪,气态打火机普及,火柴不再红火,而复兴火柴仍在继续生产。热力公司系新城分公司,建有大型热力锅炉,每到冬季向周围地区供热取暖。

  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这里的工厂和卫生院在改革的浪潮中或被兼并,或被撤销,或被搬迁。人民公社撤销后,星火大队改名星火村。随着旧城改造,在中兴路中段和南段建成庞大的居民住宅区。搪瓷厂南巷改名搪瓷南巷,向南直通五道什字北街的北廓门。星火村的土地被征用,村民住进长乐坊住宅小区。中兴路仅剩永乐路北边一段,仍然直通长乐西路。五道什字西边的环城东路,在上世纪80年代整修城墙和护城河时大变,道路拓宽,路边的银杏树和法国梧桐构成林荫大道,与护城河相映,景色秀美。尤其在长乐门外地下通道开通后,这里成了八车道的交通干道。如今,五道什字的四条街,道路宽敞,人来车往,一派繁华的都市景象。


------2025年05月10日《西安晚报》第7版文化周刊 西安地理

https://xafbapp.xiancn.com/newxawb/pc/html/202505/10/content_269097.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