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陪老爸看秦腔[王晓霞]
(2025-03-02 19:41:05)分类: 报刊文摘(转) |
老爸对秦腔的热爱,是深入骨髓的。
在我的记忆中,高亢的秦腔伴随了他大半辈子。天阴下雨他会唱,开心失落他会唱,上山干活他也会唱。现在七十多岁的他,在农村自乐班演出从未间断。
去年十一月份,我邀请他来西安住段时间,家里有暖气,他不用生炉子不用烧炕,很方便。老爸说他喜欢围着炉子熬罐罐茶。我说我们想你了,他说过年就见面了。我最后说,你来了我陪你去戏曲研究院看秦腔。结果,两天后老爸就来了。
我提前选择了《铡美案》整本戏。印象中,老爸曾经在老家十里八乡的多个戏台上演过多次本戏的主角。当年完全不懂陈世美到底有多可恶,只记得有次戏台上老爸扮演的陈世美被人抬向铡刀的瞬间,我哭着冲上了戏台,从此再也不喜欢看戏了。
得知整本戏需要三个小时,我悄悄地给自己下载了游戏,因为我不能保证三个小时能陪得下来。可是,一开始秦香莲《闯宫》那场戏,就深深吸引了我。我不懂演员的唱腔是否精准,也不懂动作是否到位,只是被秦香莲坚贞不屈、勇敢善良的人物形象所吸引。虽然之前从未完整地看过这部戏,但在大人们口口相传的故事留给我的印象中,总觉得秦香莲就是一个封建社会弃妇的代名词,从未想到她竟是如此坚强勇敢。
我没有拿出手机,而是静静地盯着舞台,认真地看着字幕;在字幕的帮助下,我才能更好地了解剧情。反而是身边的老爸,一会儿拍录,一会儿发朋友圈,或者给他们的戏迷群里发评论。我悄悄地说:“您先好好看啊!”他说:“这位秦香莲演员的功底不错,无论是唱功还是表演技巧以及感情的投入都非常到位。”真是内行看门道!
要说我开始关注演员的表演技巧,应该是从第二场戏《杀庙》开始的。这场戏的主角韩琦,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韩琦被驸马陈世美派去杀秦香莲灭口,而正义的他从起初的奉命行事,到了解真相时的内心煎熬,到后来拔剑自刎以保全秦香莲母子。
这一系列思想斗争与情感变化,他不是用唱词来表达的,而是用一个个动作和一声声叹息来表达的,并将这种复杂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在韩琦倒地瞬间,我突然心疼不已。既心疼如此刚正不阿的好人要付出生命的代价才能维护正义,也心疼这位演员直愣愣地倒下去要承受多少心灵和肉身的痛苦。真可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精彩的艺术之花都应该绽放于汗水的浇灌之中!
我想起了曾经追过的那些肥皂剧,随着演员的精彩演绎和故事情节的推动,也曾爱憎分明地表达过我的感受。而那一刻,我却被秦腔的几个动作和几段唱腔感动得一塌糊涂。不得不说,戏曲才是真正的大众艺术,它带给人的震撼不仅是长久的也是深刻的。
后面的几场戏,我看得越来越投入。在《告状》中,秦香莲面对包拯哭诉冤情
,声声悲切的唱腔,将她的哀怨、委屈与无助展现到极致。我深深地感觉到了秦腔艺术的巨大魅力,尤其是那如泣如诉的叙事风格与悲愤、凄哀的感情。我甚至产生了替秦香莲收拾陈世美的冲动。在《辩理》中,秦香莲的勇敢执着、包拯的不畏权势、公主的嚣张霸道,在几位演员的精彩演绎下,个个形象生动、鲜明。我急忙拿出手机录了这一段,以便长久地回味这场文化盛宴。
回家时,已是晚上十点半;寒冬的夜晚冻得人瑟瑟发抖,但我内心很激动。坐在出租车上,我不停地和老爸交流观剧感受,探讨这一台戏得需要多久的排练、多少人的精诚合作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单是乐器的演奏者就让人佩服,他们看不到演员,却能将音乐与演员的表演精准契合,太不容易了。
“爸,以后您常来,我常陪您看秦腔。”我对老爸说。“是我陪你看吧!”老爸开心地回应道。
都行!多一位秦腔发烧友岂不幸哉!
------2025年02月28日《西安晚报》第8版终南 晚晴
https://xafbapp.xiancn.com/newxawb/pc/html/202502/28/content_255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