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过年吃什么[刘中才]
(2025-02-08 18:24:53)分类: 报刊文摘(转) |
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社会,人们过年具体都吃些什么呢?
古人过年吃的主食,大致包括麦饭、饺子和汤圆三类。早在古代社会,我国粮食种植就是传统的南水稻北小麦。
先秦时期,古人过年吃的主食是麦饭。这是一种极其简单的饭食。一般是把各种杂粮磨成粉,裹到野菜上面蒸熟即可。饺子最早出现在东汉,当时主要用于治疗人们耳朵上的冻疮;唐宋两朝经济富庶,北方地区广种小麦,面食日渐增多,饺子本有“交子”之寓意,所以春节期间吃饺子蔚然成风。与此相应的长江以南,水稻种植渐成大势,吃汤圆成为南方人过春节的主食。
单从主食来讲,古今基本没有太大区别。但是,若从副食的菜品上来说,古今则是迥然不同。古代生产力低下,物质匮乏、食材种类不多,古人春节吃的菜品主要是五辛盘、猪羊肉和时令蔬菜。《荆楚岁时记》记载,南朝时期过年人们餐桌上常备五辛盘。孙思邈在《食忌》一文中也说“正月之节,食五辛以癖疠气”。魏晋时期,吃五辛盘是在正月初一的早晨,东晋御史中丞周处在其著作《风土记》中说,“当迎晨啖五辛菜,以助发五脏气而求福之中。”
何为五辛盘?简而言之,就是将大蒜、小蒜、芫荽、韭菜、芸薹5种辛味蔬菜装入盘中,蘸上酱汁生吃,类似于今天的凉拌菜。唐中后期,在五辛盘的基础上衍生出春盘,即在其中增加了其他时令蔬菜,寓以生发迎春之意。杜甫在《立春》中便说,“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明朝人对五辛盘十分偏爱,嘉靖年间的《漳平县志》记载:“人家无贵贱,咸御鲜衣,诣所亲贺岁,主人辄出辛盘与其款洽。”而且,明代的五辛盘比前朝各代更有讲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述:“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取迎新之意,谓之五辛盘。”
过年,古人自然也不能缺少荤菜,最典型的便是鸡、猪、羊肉。鸡与“吉”谐音,古人过年吃鸡,寓意大吉大利;猪肉和羊肉因味美鲜香,在古人过年的饭食、尤其是年夜饭中当属上品佳肴。唐人韦巨源在《烧尾宴食单》里记录了58种菜品,其中有数十种是羊肉制品,可见羊肉在古人年夜饭中的分量。宋朝人更是喜爱羊肉,过年期间,只要条件允许,官府和坊间都要宰割羊肉。猪肉则因产量高、口感好、没有羊肉的膻味,而成为两宋之后人们年夜饭的主角,东坡肘子、东坡肉相继在北宋问世。
古代没有高温大棚,特别是北方地区,进入寒冬以后基本没有绿色蔬菜。所以过年期间,古人能够吃到的新鲜时蔬极为有限,主要品种仅有白菜、牛蒡和紫苏。而且炒菜这种烹饪方法是在南北朝以后才逐渐普及的,所以古人一般用蔬菜煮羹或是直接生吃。
------2025年02月08日《西安晚报》第6版文化周刊
文化纵横
https://xafbapp.xiancn.com/newxawb/pc/html/202502/08/content_250640.html
前一篇:话说正月[讷言]
后一篇:春风最随美人意[北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