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析杨万里诗歌语言的审美特征[吴保兴]

(2025-02-07 23:03:49)
分类: 诗词散曲辞赋古文(转)
浅析杨万里诗歌语言的审美特征

                                                                 吴保兴

 

 摘 要:插万里诗歌清新活泼,风趣自然,形成风格独具的“诚斋体”。本文通过对语官形式的分析,从雅俗、疏密、婉直、浅深等四个方面对杨诗语言的审美特征试作探讨。

       关键词:杨万里;诗歌语言;审美

   杨万里的诗歌清新活泼,生趣盎然,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诗人透脱的胸襟与灵动的诗思。充满着诗人对自然对人生新奇而又敏锐的感受,被人称之为“活法”。在宋代诗坛上他的诗歌别树一帜,形成清新活泼,风格独具的“诚斋体”。对诚斋“活法”的具体内涵及其形成原因前贤已作了广泛的探索,本文拟从语言形式的分析人手,进一步探析杨万里诗歌语言的审美特征。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离开了对语言形式的具体分析就很难准确地把握诗歌的思想意蕴及审美特征。杨万里诗歌的“活法”在很大程度上与语言形式的灵活运用有着密切地联系。下面从四个方面试作讨论。

   

一、浅深相映

   

     诚斋体给人最直接的印象就是“浅”,亦即语言浅俗、浅白。正如袁行霈先生在其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中所反复指出那样:“用浅近自然的语言把他的所见所感表现出来”,“不用奇奥生僻的字句或矢矫奇崛的结构,却用浅近明白的语言和流畅直致和章法,近于口语”。诚斋诗集中的许多诗作的确十分浅近流畅,明白如话。如:

   坐看西日落湖滨 不是山衔不是云   寸寸低来忽全没 分明入水只无痕

   《湖天暮景》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宿新市徐公店》

   稚子相看只笑渠 老夫亦复小胡卢(胡卢而笑)   一鸦飞立钩栏角 仔细看来还有须

   《鸦》

   这些小诗语言明白如话,的确显然十分“浅”,但如果我们只看到这一点显然是不全面的。诚斋诗往往在浅近的语言形式中寄寓深刻的理趣与深沉的情感,这是不可忽略的。下面试作例析:

   莫言下岭便无难 赚得行人错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 一山放出一山拦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水嫌岸窄要冲开 细荡沙痕似剪裁   荡去荡来元不觉 忽然一片岸沙摧

   《岸沙》

   南风融雪北风凝 晚日城头已可登   莫道雪融便无迹 雪融咸水水成冰

   《郡圃残雪》

以上这些诗语言都十分浅白,但其中各自都蕴含着不同的生活哲理:《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告诉我们山外有山,岭外有岭,生活历程中处处充满艰难阻碍,不应被眼下的顺境所迷惑而丧失意志;《岸沙》提醒我们要防微杜渐,祸患常起于忽微;《郡圃残雪》阐明事物相互转化的道理,说明应该用运动变化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一切……言虽浅而理趣深。杨万里曾是位理学家,但理学思想并没有窒息他的诗情,却增添了他诗中蕴含着的哲理睿思。

   有些诗作则在浅显的语言形式中寄托着深沉的情感.内涵。如:

   南北休兵三十载   桑麻麦垅正连天   (过瓜洲渡》

   只余鸥鹭无拘管   北去南来自在飞   《初入淮河四绝句》

   却将葑草分疆界   葑外垂杨属别人   《寒食雨中同舍人约游天竺得十绝句》

   道是残红何足惜   后来并恐没残红       《风花》

   鹭鸶第一清高底   拂晓溪中有干无   《明发茅田见鹭有感》

以上诗句皆意在句外,极为含蓄地抒发出诗人心灵深处那丰富而又复杂的情感:对朝廷偏安一隅不图恢复的不满;对爱国人士被陆续排挤倾轧的痛惜; 对自身置身宦海的厌倦,等等。语浅情深,感人肺腑。“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善之善者也”[1]。言浅旨深,浅深有致,这也是诚斋“活法”在诗歌语言表达上的审美效应。

  

 二、疏密相宜

 

  诚斋诗的“活法”不仅体现于语词运用的雅俗相济,还体现于语词运用的节奏变化上。他的诗句时而疏朗、时而密致,时而流畅、时而拗涩,张弛起伏,充满弹性与张力。如:

   如何今夕寒   只与客子期   《宿度息》

   吟虫将落叶   为我拍还歌   《雨夜》

   不知蝉报夏   为复自吟风   《山居》

   何人知道诚斋叟   独著驼裘破雨行   《刘村渡》

   竹深林密虫吟处   时有微凉不是风   《夏夜追凉》

   以上诗句有个共同点,即两句一意。如果从语法结构上进行分析,全都是由两个格律句构成一个语法单句。如:何人知道诚斋叟独著驼裘破雨行。诗句的语义空间显得比较疏朗。而下面一组诗句则不然:

   倒卧/卧不得   起行/行无处   《感秋五首》

   坐来堪喜/还堪恨   看得南山/失北山   《小舟晚兴》

   近岭已看/看远岭   连峰不爱/爱孤峰   《过谢家湾》

   路旁野店两三家   清晓无汤/况有茶   《道旁店》

   莫欺老眼/犹明在   和雾和烟数得渠   《舟过安仁》

   这一组诗句与上一组正相反,都是一句含两意。如果从语法结构上分析,皆为紧缩式复句。如“清晓无汤/况有茶”为递进式复句,意谓:清晓这野店连汤也没有,茶就更不用说了。“和雾和烟数得渠”为让步式复句,意谓:即使遥山烟雾迷浸,我这老眼也数得清清楚楚。以上这二种语句语义一疏一密,在诗中相互映照,显得摇曳多姿。

   另外还值得一提的是,一般说来,杨诗语言风格的主要特点是平易流畅,如行云流水一般。如:

   河岸前头松树林   树林尽处见行人   行人又被山遮断   风肚酒家青布巾

   《舟中晚望》

   诗句一句紧接一句,一气呵成,十分流畅;但有时诗人也有意运用一些拗涩的句法以形成“别调”。如:

   宿昔春风又   新阡去岁无   《寒食上冢》

   “春风又”即“又春风”的倒装。

   筒中有句在   下语更谁曾   《题湘中馆》

“下语更谁曾”即“谁曾更下语                                                  

绿池落尽红蕖却   荷叶犹开最小钱   《秋凉晚步》

“落尽红蕖却”即“落却尽红蕖”   征衣愁著尽   凭槛喜犹能   《题湘中馆》       “凭槛喜犹能”即“喜犹能凭槛”   我行安用相逢得   不得趋隅又北东   《道逢王元龟阁学》

“安用相逢得”即“安用得相逢”。 周汝昌先生在注释此句时曾明确指出:“作者惯用这类句法,以见警峭。”[2](P27)可见这种拗句也是诗人常常有意为之的,在诗句中如运用得当,能产生一种警峭顿挫的表达效果。

 

 三、婉直相形

 

 清代著名诗论家陈衍曾评说诚斋诗“直意曲一层说,正意反一层、侧一层说” [3]。周汝昌先生也指出:“诚斋的活法,除了包括新、奇、活、快、风趣、幽默几层之外,还有一点,就是层次曲折、变化无穷。”[2](P6)这些话十分精辟地指出了诚斋诗歌语言的又一个显著特点:婉直多姿,充满曲折变化。他的诗歌,在直笔述事写景时往往笔锋忽然一转,给人一种峰回路转、别开幽径的感受。如:

   袈裟著了愁多事   著了袈裟事更多   《送德轮行者》

   桃花爱做春寒信   只恐桃花也自寒   《二月一日晓渡大和江》

   已分忍饥度寒岁   更堪岁里闰添长   《悯农》

   富贵不愁天不管   不应丘壑也关天   《送傅山人二绝句》

   有些诗句描写从错觉到醒悟的过程,承转之间也常常给人出乎意料之感:

   忽惊平地化为水   乃是月华光满庭   《迓使者夜归》

   只怪南风吹紫雪   不知屋角楝花飞   《浅夏独行奉新县圃》

   忽从平地起高城   乃是圩塘堤上行   《宿峨桥化城寺》

   初疑夜雨忽朝晴   乃是山泉终夜鸣   《宿灵鹫禅寺》

   有时诗人还运用问答句式上句设问、下句设 答。但所答又往往并非直接回答所问,而是意随笔 转,别出新意。如:

   两山名姓君知么   一字玄晖一圣俞   《晓过花桥入宣州界》

   玄晖,南齐诗人谢跳,字玄晖,曾任宣城太守;圣俞,北宋诗人梅尧臣,字圣俞,宣城人。两位诗人 都是作者心中景仰的,故一到宣城就因山及人,顿生追慕之情。

   晓风草草君知么   不为高荷惜水银   《六月九日晓登连天观》

 晓风如此草草(这里有“蛮横无理义”),究竟是为什么呢?原来它要掀翻掉那荷叶上如水银般晶莹的露珠呀。   

   拥稠起坐何人伴   只有残灯半晕青   《霜夜无睡闻画角孤雁》

 通过这些一问一答之间的语义转折,诗人十分巧妙把自己的主观情感最大程度地投射到自然景物之上,诗句中那“青山、晓风、荷珠、灯晕”等无不充满着可爱的生机与灵性。诗中这些答句所表达的意义往往出人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真是妙不可言。清代诗论家朱庭珍曾说过:“诗人用笔,要捉得空、放得下、转得快、人得透、出得轻……,方尽用笔之妙。”[4]诚斋诗的“活法”正充分体现出这种“用笔之妙”。

   

 四、雅俗相济

   

 多用俗语词是杨万里诗歌语言的一个显著特征,他的许多诗句都具有极为鲜明的口语特征。如:

   仰架遥看时见些   登楼下瞰脱然佳   《披仙阁上观茶蘼》

些,少许,一点点。

   夜浮一叶选盟去   已被沙鸥圣得知   《夜离零陵以避同僚追送之劳留二绝简诸友》

圣,伶俐,乖觉。

   春工只要花迟暮   愁损农家管得星   《农家叹》

星,极言数量少,一星半点。

   不须复手与翻手   可杀青云没十咸   《舟过安仁》

十成,定准。没十成,犹云出尔反尔。

   道是渠侬不好事   青瓷瓶插紫薇花   《道旁店》

渠浓,他。

   不分两窗窗外月   如何不为别人明   《夜泊平望终夜不寐》

不分,意为不满,不平,不服。

   湖山有意留侬款   约束疏钟未要声   《同君俞季永步至普济寺晚泛西湖以归得四绝句》

 款,流连,亲热。

   ·有些俗语词在杨诗中运用频率很高,读来活泼亲切,饶有生趣。然而如果一味求俗,则容易流于浅率,不耐咀嚼。诚斋诗的语言既有其浅俗的一面,也有其清雅的一面,有不少诗歌中语词的组合与运用,富隽永雅致之趣。如:

   剪剪春风未是轻   犹吹花片作红声   《又和二绝句》

 唐刘长卿曾有“闲花落地听无声”之句,这里反其意用之,说落花有声可闻,且声作红色。这种想象出人意表,极为隽雅新奇。

   越王台上落花春   一掬山光两袖尘   《三月晦日游越王台》

“山光”本是无固定形体的,这里却用“一掬”来形容,使之具有质感,从而化虚为实,空灵别致。

   星淡孤萤月一梳   迎春早起正愁予   《十二月二十一日迎春》

以“一梳”来喻残月,既贴切又新奇。

   杨万里诗中此类匠心独运、新奇典雅的意象结构俯拾即是,他如“且将瘦句了梅花”(《同岳大用……二日》);“寒草动暖芽”(《人日诘朝从昌英叔出谒》);“净扫痴云展碧穹”(《新晴读樊川诗》);“嫩水浮红岸岸花”(《题湘中馆》);“一樯霜日上淮船”(《过瓜洲镇》)等皆自铸新词,典丽工雅。这些隽永雅致的语词与那些浅白的口语词在诗中相互映衬,饶有佳趣,形成色彩斑斓、参差有致的语词景观。

 

 

参 考 文 献:

[1]姜 夔.白石诗话[A].中国古代诗话词话辞典[C].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87.

12)周汝昌.杨万里选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3]陈 衍.石遗室诗话卷十六[A].中国古代诗话词话辞典[C].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172.

[4]朱庭珍.筱园诗话[A].清诗话续编[M].郭绍虞.


https://blog.sina.com.cn/s/blog_50ce4f8e01011uh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