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的年味[陈冬梅]
(2025-02-02 11:53:53)分类: 报刊文摘(转) |
泉州的年味
陈冬梅
闽南泉州,传统年味尤其浓郁。从腊月十六的尾牙开始,到元宵节的花灯踩街游行,泉州人过年,能绵延一整个月,传统而深情,酣畅且淋漓。
泉州,是以整座城市名义申遗成功的古城。从晋朝的石刻到唐代的南音,从宋朝的神龛庙宇到洛阳桥的石碑,每一处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泉州的年,便是在这样的文化土壤中生根发芽,绽放出一种难以复刻的独特魅力。除夕,闽南话叫“年兜”,年夜饭则称“围炉”。全家人围坐一桌,共享盛宴。炉火熊熊,桌上摆满各式佳肴,炸醋肉、炸鳗鱼、五香卷等祭祀佳品,让人垂涎欲滴。我特别喜欢那家家必备的春卷,在闽南语中“春”与“剩”谐音,也蕴含着“年年有余”的美好祝愿。春卷味道极佳,一口咬下去,红萝卜和浒苔的香气,伴着荷兰豆、海蛎煎、胡萝卜等各种食材的味道,在口中散开,层次丰富,清新爽口,仿佛能把整个春天都包裹住。
平时工作忙,如今趁着过春节,正好可以上街逛一逛。我最爱穿梭在人群中,从街头一直吃到巷尾。一句简单的“呷未”(闽南语“吃饭”),就是泉州人之间最亲切的问候。连就业谋生,也被称作“探呷”。大年初一串门称“贺正”,无论你走到哪里,都有人请你“呷茶”和“请甜”。地处山海之合的泉州,物产丰饶,美食众多。无论是面线糊的温润、海蛎煎的鲜美、桂花蟹的香甜、烧肉粽的浓郁,还是姜母鸭的香醇,都让人回味无穷。
春节期间,泉州最有意思的活动是踩街。泉州踩街是一种源自中国隋唐时期的古老民俗,融合了中原传统文化与闽南的地方特色。明代何乔远在《闽书》中就曾描述过踩街的盛况,那简直是泉州狂欢的日子。踩街时,人山人海。“来了,来了”,人群中有人高喊,就见车鼓队,舞龙舞狮队伴着喧天的锣鼓声缓缓走来,威武的龙身在舞者的操控下翻飞腾跃,仿佛真的活了过来,我被那气势磅礴的场面深深震撼了。南少林的武林高手们精神抖擞、舞刀弄棍,威武霸气;踩高跷的表演者们在高跷上如履平地,展现出惊人的技巧;拍胸舞的粗犷有力,更是让人感受到泉州人的热情与豪迈。我跟着周围音乐的节奏摇摆身体,沉浸在热烈的气氛里。抬头再看时,只见火鼎公一步一撅臀,火鼎婆一步一摆腰,二人滑稽的情态引发了人们的一阵阵大笑,现场瞬间变成欢乐的海洋。
夜幕降临,避开人群,走进幽深古朴的小巷,一盏盏高高挂起的红灯笼,与门口盛开的三角梅相映成趣。巷子深处,古厝里不时传来悠远动听的南音,那运腔延宕、空远雅致的旋律,仿佛穿越时空,诉说着千年的故事。岁岁年年,锣鼓声声,灯影摇曳,泉州的年味藏在热闹的习俗中,藏在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里,热闹而有韵味。
《人民日报》(2025年01月30日 第
08 版)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pc/content/202501/30/content_30054441.html
前一篇:热闹阿勒泰[徐宜田]
后一篇:三亚涌春潮[杜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