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缺之美[杜阅天/西安曲江第一学校九(7)班]
(2025-01-28 21:41:04)分类: 报刊文摘(转) |
伏案桌前,我时常思考:若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绝对完美,没有战争与杀戮、衰老与死亡、不公与无序,若我们都能拥有智慧的头脑,共同追求伟大的理想,而不苟活在麻木与无知中,那我们的文明是否能触碰永恒……但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明白,残缺是生活的常态。于是我有了新的发现与思考。
古今中外,残缺的事物不可避免。司马迁忍受宫刑的耻辱,依旧写出了被称为“史家之绝唱”的《史记》;《红楼梦》存世前八十回,留下了无限遗憾,却也铸就了明清文学的巅峰;史铁生身负疾病的折磨,却被赋予了不竭的才华和勇气;断臂维纳斯的雕像展示着不完整的形体,塑造了艺术的雄奇力量,留给欣赏者玄妙的想象……残缺的部分给世人带来精神的震撼,这是因为它们蕴含残缺之美。
残缺之美,是英雄末路的悲壮,是岁月磨砺的沧桑,更是面对泥泞现实却勇敢挑战且坚定追求理想的伟大精神显露。
那些自以为精明声称追求完美的人,永远在稳操胜券的平凡中昏昏欲睡,而敢于挑战现实的勇者,早将成败置之度外,他们会选择热烈地生活和悲壮地死去,在生命的有限中求索真理的无限,宁可千疮百孔、累累伤痕。
阅读书报文章时,我无数次为悲剧英雄流泪叹息。记得《伟大的悲剧》中说,在今天的南极观察山上,屹立着一个十字架,上面镌刻着“要奋斗、要追求、要发现,决不认输”的话语,斯科特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却摘得了荣誉的桂冠,他的人生不尽完美,却依旧不可撼动地成为我心中的巨人。向山顶推起巨石的西西弗斯,向风车刺去长枪的堂吉诃德,向无限大海驶去的桑地亚哥……他们一次次地跌倒,是无可奈何的结局。但他们“只能被毁灭,从未被打败”。他们即是残缺美的创造者。
意识到残缺是种特别美的人,大都不会再苛责他人在奋斗中面临的失败。我们每个人都各有不足,但没有一个人会因此而放弃对美好的向往。人类的勇气和智慧就是去探索未知、征服未知,就是在巨大的困境前执着行进,展示“浮士德式”永不退缩和永不满足的精神。
要不惧怕“阴晴圆缺古难全”的宿命,勇敢付出成功的代价,缔造自己的人生之美。
指导老师 王敬涵
------2025年01月28日《西安晚报》第8版成长ing
https://xafbapp.xiancn.com/newxawb/pc/html/202501/28/content_249815.html
后一篇:隆冬回家记[刘诚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