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过年走亲戚[贾燕燕]

(2025-01-22 19:57:24)
分类: 报刊文摘(转)
  在缺吃少穿的那个年代,过年对于农家来说,是一年当中最大的事。孩子们盼过年,因为只有过年才有新衣服穿,才有糖果吃,才有两角、五角的压岁钱;大人们盼着过年,因为只有在过年的那几天里,才有理由不下地干活,让忙了一年的身心得到短暂的休息和放松。

  关中地区过年走亲戚这习俗,也不知道是从哪一朝哪一辈流传下来的。亲人之间走亲戚,往往从正月初二就开始了,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前。正是那几天的休息日,那几天的你来我往,那几天的吃吃喝喝,也让人们在新年伊始,坚定了生活的信心,积攒了未来的力量,从而获得精神上最大限度的抚慰与满足。生活在乡村的人们,靠着亲属关系来获得血缘和地缘上的认同与维护。毕竟血浓于水,人们更倾向于信任和依赖亲戚。所以,过年亲戚之间的走动,是在增加感情的浓度,给亲人之间提供一种心灵上的慰藉,一种实实在在的支持和帮助。这个过程中,信息的融汇交流也会增加某些资源渠道。

  上个世纪80年代,全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不久,人们生活好一些了,但手头仍然没有多余的钱,逢年过节亲人之间,互相馈赠的礼物,往往是先拿几个自家蒸的年馍,再带一包白糖或者用麻纸包起来的一包点心,如此就能走一家亲戚。那年馍,也叫礼馍,与平常吃的蒸馍稍有不同,更大、更白些,上面往往用梳子印些梳齿印,或者顶端压一颗红枣,透着隆重、喜庆。有一年,我家里各种颜色的年馍收了一大笸篮,整整吃了一个正月。当时没有电冰箱保鲜,最后,没吃完的馍实在硬得咬不动,有的还长了霉,母亲不得已,喂给了后院的猪。

  过年的我,与弟弟不同的是,我要去舅舅家过年。

  有好几年,一到年三十,父母就打发我去舅舅家过年,以能吃肉为诱饵。当时的我,应该是毫不犹豫地就去了。

  现在想想,一个六七岁的小姑娘,在年三十的下午,独自一人,怀抱着自己的新年衣服,路上经过几个自然村,徒步将近十里路,去到舅舅家过年,而且接连过了三个新年,她一路上在想着什么?她又遇见了什么?一路上,她害怕过吗?应该是有的。

  但是,路,不管多远,总能抵达。

  当灰头土脸、发如飞蓬的我,抱着衣服站在舅舅和表哥们面前时,已是天色将黑时分。正在吃肉喝汤的众人围拢过来,在昏黄的灯光下认出了我,立即就笑出声来。馋嘴娃,又来了!我羞愧难当。好在,姥爷及时出现,制止了他们的打趣。舅妈把一碗热气腾腾的肉汤端给我时,我的眼泪不由自主地落在碗里,不知道是紧张还是委屈。

  隔着40多年的光阴岁月,我多么心疼那个时候的我。


------2025年01月22日《西安晚报》第8版终南 闲情

https://xafbapp.xiancn.com/newxawb/pc/html/202501/22/content_248765.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