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杂志“拉网对句”(第2期)出句:月宿荷池莲影动(河北/瀚海)
(2023-05-07 11:24:34)分类: 楹联/诗钟/作品(转) |
[2021.9.30截止]《对联》杂志“拉网对句”(第2期)出句:月宿荷池莲影动(河北 瀚
海)
出句颇有意境。所谓意境,是指文艺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明代朱承爵《存余堂诗话》中说:“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彻,出音声之外,乃得真味。”作对联也是如此,要呈现出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并带着生命律动的诗意空间。“月宿荷池莲影动”,月亮倒映在荷池,出句者用一“宿”字,显得调皮可爱。而随着月亮西斜,莲影徐徐移动,又给人一种静谧空灵之感。
要对好这个出句,不但要在营造意境上下功夫,还要识辨出出句者暗藏的一点小心思,也就是出句中“荷”与“莲”的关系。出句者设置的这个小机关,使得出句除了意境擅胜之外,又有了些谐趣在里面。
对句时,首先要注意两个关键字的锤炼。出句中的“宿”和“动”字,分别描述的是月亮和莲影的状态。原本月亮是动态的,偏着一“宿”字,让它安静了下来;而莲影相对是静态的,却用了一“动”字,这种错位的感觉很奇妙,无理而得趣。对句中,如联友罗乐洋的“摇”和“扬”、孙凤光的“掀”和“飞”、枫叶丹的“侵”和“斜”、孙玉杰的“穿”和“喧”、胡建国的“推”和“摇”、曹振鹤的“潜”和“穿”等等,都是通过仔细锤炼的,很精彩。另外,有用“香”“宽”“轻”“斜”“疏”“鲜”“新”等形容词来对动词的,不但符合联律规则,而且还比较出新,值得借鉴。
至于出句者暗藏的小机关,我们大部分联友的眼睛是雪亮的,是火眼金睛,并没有被出句者欺骗过去。本期所选对句就证明了这一点。对应出句中的“荷”与“莲”,联友们脑洞大开,积极应对。如“竹(篁、筱)”与“笛”“箨”“笋”“玉”、“茅”与“草”、“柳”与“絮”、“水”与“浪”、“芦”与“苇”“荻”、“稻”与“谷”“穗”、“舟”与“桨”、“鸿”与“雁”、“雪”与“玉”等,都相应构成了有内在联系的特殊关系。
(谢卫民)
(第三期)出句:
月宿荷池莲影动(河北 瀚 海)
入选刊登对句:
风摇竹径笛声扬(湖南
罗乐洋)
诗题茅屋草堂香(湖南
肖宇亮)
雨过篁路笋衣宽(湖南
田兴隆)
风行竹径笛声飘(湖南
谭伟军)
风掀柳幔絮花飞(湖南
孙凤光)
舟眠水榭浪声轻(山东
凡尘清唱)
风行芦荡苇身摇(辽宁
韩东林)
风吹芦荡荻花飞(天津
傅绍智)
风吹苇荡荻花飞(辽宁
王永良 安徽 夏环宝)
风流竹苑笛音扬(贵州
陈 雨)
风吹稻浪谷风翻(安徽
董 敏)
浪摇舟楫桨声移(安徽
王银行)
风临谷垄稻花香(贵州
唐世友)
风临柳岸絮花飘(湖北
夏海兵 山东 崔长勤)
灯摇鸿案雁书来(浙江
张建军)
风侵竹海玉干斜(湖北
枫叶丹)
风开竹径箨声疏(安徽
刘 杰)
风开竹径箨声喧(江西
肖玉莲)
风穿筱径竹声喧(河北
孙玉杰)
风推稻浪穗声摇(江西
胡建国)
风喧竹苑笋衣鲜(江西
谢樟林)
春回竹坞笋芽新(江苏
月 下)
歌传水岸浪花追(江西
兰志芳)
莺归梨苑雪花飞(江西 吴归赣)
春潜竹苑笋衣穿(江苏
曹振鹤)
风过篁岭竹声吟(浙江
奇 顺)
风鸣竹圃笛声扬(广东
刘晓芳)
风经篁径竹枝歌(贵州
张洪辉)
风吹稻浪谷花香(云南
彭昱发)
风吹雪岭玉龙飞(四川
求 真)
云穿鸿影雁声留(甘肃
董西珍)
风掀柳浪雪花飞(上海
范积宽)
香穿石径玉人来(江苏
张修顺)
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