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瀛奎律髓104·卷41子息类,白居易晚年得子,乐极生悲

(2023-04-19 21:44:33)
分类: 诗词散曲辞赋古文(转)
前言

瀛奎律髓第41卷为子息类,子息,即子嗣。这一卷的作品,都是诗人写儿孙的题材。

在这一卷中,方回录入了白居易的几首五律和七律,记录了他最初老年得子的快乐,和儿子夭折后的痛苦。



一、祝贺元稹得子

830年,白居易因病改授与太子宾客分司,回了洛阳履道里,第二年,58岁的白居易生了个儿子。从题目看,元稹也得了个儿子,于是白居易作了两首诗(戏作二什),一来祝贺,一来自嘲。

这首诗的题目很长《予与微之老而无子,发於言叹,着在诗篇。今年冬各有一子,戏作二什,一以相贺,一以自嘲》


其一,应该是祝贺元稹:


常忧到老都无子,何况新生又是儿。
阴德自然宜有庆,皇天可得道无知。
一园水竹今为主,百卷文章更付谁。
莫虑鹓雏无浴处,即应重入凤凰池。



白居易说元稹,总是担忧老而无子,如今新生了一个,又是儿子。

阴德自然宜有庆,白居易诗中有自注,上联后面是(于公陰德,其後蕃昌),出自《汉书》,将元稹比作西汉名臣于定国 ,意思是积德之人,子孙必然兴亡:

始定国父于公,其闾门坏,父老方共治之。于公谓曰:“少高大闾门,令容驷马高盖车。我治狱多阴德,未尝有所冤,子孙必有兴者。”
皇天可得道无知,亦有自注(皇天無知,伯道無兒),老天爷不长眼,让邓攸无儿。这也是一个典故, 出自《世说新语·赏誉》:

“ 谢太傅重邓僕射 ,常言:‘天地无知,使伯道无儿。’
邓攸为了侄儿,舍弃了亲儿子的性命,结果自己绝后 。

一园水竹今为主,百卷文章更付谁,指元稹搬进新居,多有水和竹,百卷的文集也得以完成

莫虑鹓雏无浴处,即应重入凤凰池。鹓雏比作贤人,凤凰池比作朝廷中枢,意思是将来还会重归相位,一展宏图。

这首诗前后有点分裂,前两联祝贺元稹得子,后两联转为祝愿其事业东山再起。不过第二年元稹(831年七月)就去世了。



二、自嘲得子

这组诗有两首,第二首即题目中说的“一以自嘲”:

五十八翁方有後,静思堪喜亦堪嗟,
一珠甚小还惭蚌,八子虽多不羡鸦。
秋月晚生丹桂实,春风初长紫兰芽。
持杯愿祝无他语,慎勿顽愚似汝爷。


我58岁了(830年)才得了这个儿子,静下来想一想,即开心又叹息。很惭愧这么老了,才得了这么小的儿子,但是我也不羡慕其他人儿子多。

颈联说,秋天的桂树结了果实,有些晚了。但是也如同春风中茁壮成长的幼苗。尾联继续自嘲,希望你长大了,不要像我这样顽愚。

白居易在《和微之道保生三日》写道:“嘉名称道保,乞姓号崔儿。” 元稹的儿子,应该叫道保,白居易的则叫崔儿。

同时,他还有一首五言排律《阿崔》,也被方回收录到这一卷。




三、五言排律《阿崔》

谢病卧东都,羸然一老夫。
孤单同伯道,迟暮过商瞿。
岂料鬓成雪,方看掌弄珠。
已衰宁望有,虽晚亦胜无。
兰入前春梦,桑悬昨日弧。
里闾多庆贺,亲戚共欢娱。
腻剃新胎发,香绷小绣襦。
玉芽开手爪,酥颗点肌肤。
[弓冶将传汝,琴书勿坠吾。
未能知寿夭,何暇虑贤愚]。
乳气初离壳,啼声渐变雏。
何时能反哺,供养白头乌。




这首诗中,白居易写得更为详细,自己年老体衰,于是称病回到洛阳。孤单如同邓攸,年老好比商瞿。

伯道,即无子的邓攸;商瞿,孔子学生,商瞿40岁无子,孔子说“年四十后,当有五丈夫子”,果然后来有了儿子。

不料头发白了,才得了一个儿子。本来不抱希望了,如今儿子虽然有点斜眼,但是也比没有好。之前有生儿子的征兆,结果真的生了一个儿子,亲朋好友们都来祝贺。

兰入前春梦,“兰梦”为得子的征兆。出自《左传·宣公三年》:

“初, 郑文公 有贱妾曰 燕姞 ,梦天使与己兰,曰:‘余为 伯鯈 。余,而祖也;以是为而子。’……生 穆公 ,名之曰 兰 。”
桑悬昨日弧。《礼记注疏》记载说,在门左边挂一张弓表示生了儿子:

子生,男子設弧於門左,女子設帨於門右。三日,始負子,男射女否。漢·鄭玄注:「表男女也。弧者,示有事於武也。帨,事人之佩巾也。」
后面几句,是诗人对于新生婴儿的描写:


腻剃新胎髪,香綳小绣襦。
玉芽开手爪,酥颗点肌肤。
乳气初离殻,啼声渐变雏。


《瀛奎律髓》常见的版本中,在“啼声渐变雏”后少了这四句:

弓冶将传汝,琴书勿坠吾。
未能知寿夭,何暇虑贤愚。


方回评价说:

元白皆苦无子,乐天晚得此子後亦夭也。诗人穷相,形容无所不至。晚乃所以妨此子欤。
方回说,元稹、白居易都因为没有儿子而痛苦,而白居易晚年得子后来又夭折。这首诗中显露出诗人的“穷相”,虽然这首诗“形容无所不至”,但是贫贱之相总有不详的征兆,结果一语成谶。

“未能知寿夭”,这种话不要说为好。“何时能反哺,供养白头乌”。结尾用乌鸦反哺的典故,是对于儿子的期待。然而没有等到成人,儿子就夭折了,



四、七律 哭崔儿

掌珠一颗儿三岁,鬓雪千茎父六旬。
岂料汝先为异物,常忧吾不见成人。
悲肠自断非因剑,啼眼加昏不是尘。
怀抱又空添默默,依然重作邓攸身。



崔儿三岁以后夭折,古人论虚岁,应该是出生两年后,所以白居易说自己60岁了。

诗人在颈联说自己:愁肠欲断,泪眼昏花。诗人不直写因丧儿而悲痛,而是用“非因剑、不是尘”反衬。

尾联又用了邓攸的典故。重作邓攸身,邓攸原先是有儿子的,永嘉之乱中,邓攸逃难到南方,《晋书·良吏传·邓攸》记载:

“步行,担其儿及侄儿,度不能两全,乃弃子全侄。后竟无子,卒以无嗣。”


结束语
生儿生女,现代人大多无所谓了。但是古人需要儿子传宗接代。据旧唐书记载,白居易的哥哥把自己的孩子过继给了白居易:

(白居易)无子,以其侄孙嗣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