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容堂”杯第十二期一等奖获得者山东马瑞新谈创作心得

(2023-03-13 18:06:03)
分类: 楹联/诗钟/作品(转)
12,“有容堂”杯第十二期一等奖获得者山东马瑞新谈创作心得





梨花风起,杨柳烟飞,泪水忽沾襟,春光正好谁同看;
杏雨丝长,子规声切,纸钱犹化蝶,墓草重生人不归。
——山东  马瑞新





    创作心得:南宋诗人吴惟信的《苏堤清明即事》写道:“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梨花风为第十七番花信风,亦为清明的到来拉开了序慕,起句即以此点明时令。清明既是踏青游春的好季节,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祖节日,负载着追思怀远的意义,此作正侧重于此。继而“杨柳烟飞”进一步以景渲情,再笔锋一转引出“泪水忽沾襟”,在这柳暗花明的大好春光里,为什么会忽然流泪呢?结句“谁同看”则不问自答,是因为逝去的亲人不能同赏春光而黯然神伤。洁白的梨花和飞扬的柳絮既为这个节令蒙上了淡淡的忧伤,也寓意着对亲人纯真的情愫。

    下联则通过丝丝细雨和声声子规让人的感情变得更加沉重,有“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悲切,又似乎有“子规夜半犹啼血”的不甘。那飘飞的纸钱像蝴蝶一样飞走了,也带走了绵绵不绝的思念。而坟墓上的宿草正焕发勃勃生机,又获得了新生,但失去的亲人却不能重生,永远也回不来了。至此,情绪已达最高点,笔锋戛然而止,令人荡气回肠。

      在构思的时候,为了更好地表达情感,个别地方并没有刻意地去要求小类工对,尽量避免斧凿痕迹,个人觉得还是比较成功的。此副联作的特点就是用大量的景语来渲染气氛,用美好的春光来反衬哀伤的心情,让读者随着镜头的切换渐渐深入,如身临其境而达到情感的共鸣,从而获得了生动感人的艺术效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