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容堂”杯第十八期二等奖获得者广西黄云光谈创作心得

(2023-03-07 19:36:40)
分类: 楹联/诗钟/作品(转)
18、黄云光

我是这样构思《道德经》联的





《道德经》乃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其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如何把这样一部洋洋五千言包罗万象的经书入联,用楹联这种特有的传统文学形式表现出来,的确非为易事。作为联,一般都在几十字以内,不可能罗列堆积,面面俱道,而是要找出其最本质最核心的东西。

   在反复研读了《道德经》之后,我发觉老子在阐其道述其德中,关健是从有和无这两方面生发开来,其最有说服力的名句乃无为而治,且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大汉以无为而治作为治国纲领,创造了成功的典范。同时,我又想到了经中的名句,《老子》第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意为祸与福互相依存,可以互相转化。 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此句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很接地气。于是我决定从这两个方面构思。得上联:



无亦有,有亦无,互轮互换,穷于万象;


和下联:

祸盈福,福盈祸,相济相生,道以一经。




此联上联似乎写虚,下联落笔于实,一虚一实,互为因果,互为补充;而在当句中,又以一正一反互为因果,整联从一个侧面表达了出《道德经》深刻的内涵。

在行文上,巧妙地运用虚词,和有规则重字,由此增添了艺术感染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