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诗词散曲辞赋古文(转) |
[潍州散曲•潍曲情]端午节散曲专辑
潍
州
散
曲
wei zhou san qu
【双调·清江引】 端午龙舟赛
南广勋 北京
离弦箭龙舟翘首,百舸争先后。俯仰划桨急,扯嗓呼声骤,恰便似人人醉酒。
【中吕·山坡羊】龙舟赛罢江依旧
南广勋 北京
铜锣声断,云消人散,龙舟闲靠西江岸。柳缠绵,鸟飞还,涉江不见昔人面。滚滚江流波浪宽。清,也向前;浊,也向前。
【正宫·塞鸿秋】端午怀屈原
王重生 北京
人间万事纷杂乱,离骚一卷剖陈看。心捐热土天人见,身投逝水苍生念。龙舟屡屡闻,香棕家家见,汨罗难洗直臣憾。
【双调·水仙子】端午感思
程连陞 北京
金瓯破碎怨君王, 投向激流了断肠。滔滔江水掀波浪,家国夜未央。两千年义理传扬。血染江山丽,精神继世长,万古昭彰。
【双调•水仙子】包粽子(通韵)
郭顺敏 潍坊学院
叶儿折起一头尖,米枣淘得满把甜。学娘也作拿捏范,瞧瞧不美观。嘴嘟囔欲掩羞惭:“搁绳捆,用手抟,这有啥难?”
【双调•水仙子】端午节寄思(通韵)
郭顺敏 潍坊学院
屈原一纵汨罗江,从此诗人血脉张。龙舟千载声威壮,难平国士伤。劝鱼儿、莫噬忠良。民心热,皓月凉,粽子清香。
【双调•水仙子】诗人节咏(通韵)
张恩勤 高密
词仙诗祖誉灵均,九死一生亲爱民。沉冤千古投江愤,《离骚》昭赤心。咏流传屈子精神。兴国运,承韵魂,新时代节庆诗人。
【中吕•迎仙客】屈子祭(通韵)
张恩勤 高密
千古冤,祭屈原,风骚楚辞惊世言。汩罗沉,香粽填。诗祖词仙,竞渡龙舟念。
【仙吕·太常引】端午节悼念屈原(通韵)
徐泮珍 临朐
家家七彩粽儿缠,系上那悲欢。系上那平安,系上那人间玉篇。 〔幺篇〕诗词歌赋,风生水起,谁不念屈原。一代祖诗贤,被顶拜千年万年。
年年今日粽儿甜,艾草挂门边。想起了屈原,一阵阵鼻儿痛酸。 〔幺篇〕《离骚》《天问》,空前绝后,开拓了诗田。唤醒了诗坛,赚了个诗人祖先。
【中吕•山坡羊】端午节的纪念(通韵)
崔连仁 高密
求实执拧,为官清正,楚辞千古人皆敬。倡君轻,重民生,龙颜怒下夺官令,身跳汨罗将命轻。生,竭尽能;卒,史刻名。
【中吕•山坡羊】端午祭屈原(通韵)
宋业征 奎文
忠魂飘荡,湘江翻浪,离骚音绕云天唱。悼国殇,祭忠良,胸怀社稷堪崇尚。追念诗神悲泪淌,名,皆颂扬;节,齐赞扬。
波涛激荡,群情欢畅,争先恐后豪情放。创辉煌,志高昂,加油呐喊声威亮。众口同声齐赞赏,嘿,真正强;哈,真是强!
【中吕•山坡羊】端午哀思 ﹙通韵﹚
范永来 昌乐
东山采艾,西集买菜,插门斟酒躬身拜。怒萦怀,放悲哀,为何奸把忠良害?千古英魂多壮哉,揪心,发愤慨,出声,哭俊才。
【双调•沉醉东风】端午采艾﹙通韵﹚
范永来 昌乐
早晨起、骑车外出,旭日升、采艾归途。高插万家门,欢度今端午。散清香、防疫消毒。但愿瘟神早铲除,普天下、邪魔尽屠。
【中吕·山坡羊】端午出新门(新韵)
张庆海 诸城
端阳热盛,新门回敬,走亲当属亲娘粽。肉香浓,米香浓,花生蜜枣谐音正,满满一兜全是情。传承,跟个风;心诚,真个灵。
【越调•天净沙】端午祭(通韵)
辛永金 高密
桨翻鼓响人喧,楚山湘水舟欢,忠义精魂赤胆。沧江两岸,投食共祭屈原。
【中吕•山坡羊】端午迎麦收(通韵)
辛永金 高密
粽缠彩线,艾插小院,榴红窗外莺声啭。热风翻,少云翩,天晴炎日犹烧炭,麦子挺身迎快镰。车,满地蹿;人,尽笑颜。
【中吕·山坡羊】悼屈原(通韵)
范黎青 潍城
凄风飘泪,骚人心碎,汨罗江洗平生晦。九歌飞,楚辞归,几番奢望高怀醉,遭害陷泥终不悔。人,独傲梅。魂,独傲梅。
【正宫•双鸳鸯】女娃过端阳
范黎青 潍城
艾轻扬,粽飘香,五色绳缠嫩腕芳。额上点红神彩映,作揖频练唱吉祥。
【正宫·塞鸿秋】诗人节(端午)祭屈原
李士花 寿光
飘香米粽屈原念,驱邪艾草门前现。黎民祭奠罗江岸,龙舟汨赛如飞箭。离骚永世传,天问思思念。诗魂代代传慈善。
【正宫•塞鸿秋】端午
刘汉泽 昌邑
端阳又到灾邪去,粽香阵阵凄哀诉。汨罗江上龙舟渡,雄黄浊酒消愁绪。无穷家国情,漫漫追求路,英魂永在如灯炬。
【仙吕·醉中天】思屈原
刘汉泽 昌邑
汨水向前流,滚滚永无休。求索精神引骋舟,勇把波涛斗。壮志豪情未酬,一枝独秀,离骚浪漫千秋。
【正宫•塞鸿秋】端午抒怀(通韵)
赵传法 临朐
榴花重五屈原祭,俗风百姓发豪气。诗神天问书奇志,怀沙绝笔惊人世。红绳米粽缠,艾叶门旁立,龙舟竞渡观协力。
【中吕•快活三带朝天子】风俗种种祭屈原
赵传法 临朐
年年端午迎,不变是真情。俗风处处祭亡灵,屈子人人敬。 【带】正能,尽能,天问声声硬。今朝匹庶最安宁,盛世和平赠。岸上锣鸣,江中舟竞,恩情米粽凝。党领,胜景,业业繁荣盛。
【正宫 • 塞鸿秋】端午(通韵)
马洪奎 昌乐
榴花怒放人欢笑,机收小麦挨着号。门插艾叶毒不到, 香甜米粽商家造。家乡端午节,没有龙舟闹,全民齐唱清平调。
【中吕·喜春来带普天乐】包粽子
赵传勤 青州
匹麻捆绑蒸烹累,粽叶清香闻味飞,米包蜜枣挤成堆。芦叶围,麻线煞来回。 (带)米浸时,荷清味。煮烹控水,采摘芦葳。小火文,锅温沸。轻去轻来调和最,正雄黄酒烈驱虺。欢天喜地,和和美美,黍粽香随。
【正宫·塞鸿秋】端午节
赵传勤 青州
黄白糯米随心愿,采来粽叶精挑遍。买来大枣掺柔面,如同珠玉玲珑篆。端阳节里乐,良馔珍馐炫,亲朋好友羊锅眷。
【正宫•塞鸿秋】我家过端午
张效宇 潍城
今宣午日奇招献,咱来整个崇文宴。看家绝计君夸炫。突围节序真功见。老头忙写诗,惹得哀家怨。谁言角粽神仙变?
【正宫•塞鸿秋】悼屈原
李庆林 昌乐
坚贞效楚忠言上,谗奸使坏遭流放。汩罗投水含悲壮,为人风范千秋唱。庶黎念旧情,节日成风尚,中华传统民心向。
【仙吕•忆王孙】端午思
李庆林 昌乐
年年端午到来时,每每心头翻历史,痛那屈原无奈死。众哀思,衍变成俗节祭之。
【正宫·塞鸿秋】端午节(通韵)
李春厚 沂水
清晨雀鸟枝头唱,青山药草圆珠靓。铁锅煎煮身强壮,米香粽子河中放。楚辞之祖师,世界都说棒,屈原万载谁能忘?
【正宫·塞鸿秋】端午吟(新韵)
吕学文 昌乐
老翁采艾东山涧,太婆包粽精调馅。儿媳闺女争着干,素荤搭配分咸淡。孙儿诵九章,齐把屈原赞,阖家老少诚心奠。
【正宫·塞鸿秋】屈原颂(新韵)
吕学文 昌乐
左徒奋笔风雷动,九章天问千秋诵。佞臣陷害楚梁栋,大夫正气黎民敬。万家飘艾香,糯粽龙舟送,离骚浪咏忠魂定。
【正宫•叨叨令】端午曲
杜耀福 昌乐
乘云鸿雁飞音报,投江屈子书声报。含愁米粽龙舟报,悬忧艾草痴人报。但自苦也么哥,但自甜也么哥,红尘莫忘恩情报。
【中吕·十二月带尧民歌】端午佳节缅屈原(通韵)
王百智 寿光
激流滚滚,碧草茵茵。东风紧紧,波浪纷纷。群情振奋,万众同心。 【带】龙舟竞渡念灵均,糕粽飘香缅诗魂。波涛荡漾悼仙君,汨水涟漪祭贤臣。看如今,九州气象新,四海风光俊。
【双调·水仙子】端午怀屈子(通韵)
王百智 寿光
汨罗江畔悼屈原,端午佳节缅栋贤。今逢盛世如心愿,《离骚》千代传。看《九章》、其乐无边。读《天问》,筑梦圆,火箭飞天。
【大石调·初生月儿】端午(通韵)
乔云峰(诸城)
街头走来闻粽香,驱尽妖邪午日阳,一枝艾叶成妙方。不慌张,万石粮,齐收麦、一片繁忙。
【中吕·山坡羊】咏端午(新韵)
张传诗 寿光
端阳插艾,粽香最爱,龙舟竞渡欢歌快。赛人嗨,号合拍,骚风曲韵真豪迈,留下诗花扬靓彩。旧风,脚下踩;新风,迎日来。
【双调·庆东原】咏端午(新韵)
张传诗 寿光
龙舟渡,掀巨澜,骚风曲韵惊霄汉。忠心义胆,雄才汗颜,无力回天。留万古诗风,歌颂千年赞。
【双调·庆东原】粽子香(通韵)
王树平 昌邑
逢端午,包粽忙,枣儿糯米齐收账。甜心在腔,柔情入装,满口清香。传万代儿孙,牢记谁能忘?
【越调•天净沙】端午节包粽子(通韵)
孟祥森 临朐
枣儿糯米齐全,细绳粽叶来缠,小火温闷半天。香飘满院,吃甜粽念屈原。
【越调·天净沙】端午节忆屈原(通韵)
迟寿明 高密
汨罗江水流长,缅怀逝者悲伤。磨砺一生志刚,才高德尚,楚辞诗韵声扬。
高吟诗者屈原,离骚千古佳篇。一辈追求志坚,国人怀念,汨罗江里安眠。
【商调•满堂红】话说端午节(中华新韵)
邱兆松 高密
孩童腕系五花绳,也波绳。艾蒿边角撵毒虫,也波虫。苇叶包粽亲朋送,也波送,世传承,念屈公,尽忠诚,丹心一片史留名。
生活要有滋味,必是书香为伍,必是阅读伴随。
潍坊诗词学会散曲专业委员会
特邀顾问 l 南广勋 张存寿 张景放 崔景舜 王重生 程连陞 李乃富 闫志德 李宏弟 刘进美
顾问委员会 l 郭顺敏 李永明 赵爱军 张恩勤 冯恩利 张玉欣 王立军 窦在章 杨泰 罗文霞 庄兰香
潍州散曲专委会 l 郭顺敏 张恩勤 徐泮珍 王殿永 孟庆平 孟庆生 王玮 王树鹏 荆翠 李宝翠 李庆林 张庆海 崔健 杜瑞红 赵传法 钟瑞华
主编 l 郭顺敏
执行主编 l 张恩勤
副主编 l 徐泮珍 王殿永 孟庆平 孟庆生 王玮 王树鹏 荆翠 李宝翠
编辑部主任 l 徐泮珍
编辑部常务副主任 l 王树鹏
编辑部副主任 l 荆翠 李宝翠
责任编辑 l 王殿永 孟庆平 孟庆生 王树鹏 荆翠 李宝翠 李庆林 张庆海 崔健 杜瑞红 赵传法 钟瑞华
特邀评论员 I 孟庆平 马士林 王殿永 吕增信
组稿 I 荆 翠 赵传法
审稿 I 李宝翠 杜瑞红
制作丨徐泮珍
初审丨张恩勤
终审 | 郭顺敏
——————潍坊诗词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