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诗词散曲辞赋古文(转) |
房献忠|浅谈如何提升七绝创作水平
原创 浣笺阁 浣笺阁 2022-11-02 07:00 发表于江苏
编者按
房献忠,微信:fxz9180,1968年生,江苏泰兴人,专职律师,业余从事诗歌创作,有诗词歌赋300余首面世。其所创作的七绝,读来琅琅上口,读后余音绕梁。他的律诗直陈时弊,震撼人心。
七绝创作,说难也不难,说易也不易。为何说不难呢?因为七绝只有四句,而且不要求对仗,相对于八句两对仗的七律而言,要容易些。为何说不易呢?因为千百年来,能够脍炙人口的七绝,也不过百首而已。这就是说,古代那么多的才子,平均每十年,才能创作出一首好七绝。可见其不易。
本人并不擅长作诗,偶尔写几首,基本也是拼凑拼凑,但我喜欢读诗,又因做过教师的缘故,很擅长总结。下面就把我读诗过程中体会到的东西,总结一番,与大家共享。
一、情感最重要
古人讲,诗以言情,诗以明志。写诗最重要的东西,是真情流露。倘无真情实感,无论你怎样的努力,无论你有怎样深厚的文字驾驭能力,也无论你的文学功底如何,你写出来的东西总会给人干巴巴的感觉。反之,倘若情感真实自然,即使是普普通通的句子,也会产生强大的感染力。
看几个实例:
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是一首送别诗,千百年来经久不衰,缘何?因为向西而去是茫茫的戈壁大漠,你恐怕很难再遇到熟人了,你必须独自熬过异乡的孤单与落寞。这种惆怅,很容易引起共鸣。
2、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作者明天要上战场了,随时会有战死的危险,但我不能因为怕死而退却,于是痛醉一场,一种悲壮的感觉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了,丝毫不亚于“风萧萧兮易水寒”。
3、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去年的桃花依旧盛放,只是去年的人儿已不知去向了哪里,物是人非,于是惆怅顿生。
4、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曛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大家都知道,宋人以词见长,诗的水平不比唐代 ,但这一首绝对是经典。第一句的写景,“山外青山楼外楼”,是千古名句。更妙的则在最后一句。北宋的首都在开封,是古时的汴州。南宋偏安于杭州。相当多的人家是从开封迁移到杭州来的。可这些人似乎已经忘却了首都沦陷的痛苦,依旧昏昏然沉醉于杭州的暖风之中。直把杭州作汴州,如同当头的棒子,敲打着世人的心灵。
二、独特的视角
徜作一首七律,因为有八句的缘故,此处的缺陷可以在别处弥补,工整的对仗也可以适当弥补其它的不足。最典型的莫过于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了这一句,谁还敢说诗不好?七绝中也有靠对仗出彩的。比如杨万里的: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说实话,要不是后两句对仗的工整,这首诗是摆不上桌面的。因为前两句基本是废话。
但是七绝只有四句,你没有多少浪费字眼的机会。前人说过的话,你不能再重复。前人的观察视角,你可以再写,但要写出新意,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取自己的视角。因此而成功的诗例很多:
1、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郞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一战,周瑜大败曹操,后人对周瑜多不吝赞美之词,但小杜不同意。杜牧认为周瑜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如果不是因为东风的巧合,赢得胜利的一方定是曹操。
2、
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因视角独特而成功的典范。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笔锋一转,联想起南陈亡国的故事,感慨之情隐而不发。实在是太棒了。
3、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前两句写景,但水平很一般,如果只有这两句,此诗早被丢入历史的垃圾桶。此诗脍炙人口的根本原因在于后两句。古时穷人家的房子都很矮,燕子不会来。燕子飞入的都是豪门大院。但是,作者看到的,却完全不同。燕子飞入了寻常百姓的家里,这是什么缘故呢?好,引发人思考,诗就成功了。
4、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自唐以后,诗作水平一代不如一代,但清代似乎有所反弹。此诗堪称清诗的代表。午后时分,日渐西沉,分手以后,我们将各在天涯。虽然我已经老了,但我仍情系国家。我要像落花一样,化作泥土,成为培育下一代的肥料。绝!妙!简直是极品中的极品。成功的关键在何处?一般人送别都写感伤的情绪,一般人写花,都写花的美,而作者的送别,不是感伤。作者看到的花,不是美,而是奉献,是用生命培育后代的牺牲精神。
5、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一般人写诗,求大,求壮观,而此诗从小处着眼,生动细致,初夏的景象跃然纸上,一切都是那样的自然和谐。此例说明,只要选对视角,诗就成功了一半。
再看写草的:
6、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要写美景,当然要写花。花才是美的代名词,而草代表的往往是反面角色。但,作者看到的草,既不是美,也不是丑,而是一种天所赋予的顽强的生命力。有了这样一个与一般人不同的视角,于是才有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千古名句。
单就草自身而言,是很难言其美的。但它一样是春天的一分子,早春之际,有了草的装点,春天别有一番景象。且看: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严冬方过,春风乍起,百花尚在沉睡之中,郊外的野草率先嗅到了春的滋味,纷纷冒出泥土,向世人展示自己盎然的活力,于是从远处看去,我们看到了绿油油的一片,可走近一看,地上却什么也没有。如果你曾细心的观察过生活,想必曾有过这番相同的经历。韩愈只用了七个字:“草色遥看近却无”,便准确地记录下了这一生活现象。全诗之美,就在于这一句。
三、敢发奇想
想人之所不敢想,说人之所不敢说,是七绝创作的一个窍门。诗人靠想像力才得以成为诗人。奇思妙想,非常重要。
例:
1、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前两句写景,无甚过人之处。此诗为什么受后人追捧呢?关键在后两句。一匹快马过来,扬起了路上的尘土,皇宫里的妃子发出了欢快的笑声。妃子有没有真的笑?就算真的笑了,杜牧身处皇宫之外,听得到么?看得到么?想像而已。靠了这一想像,才设下了悬念。因为人们会好奇,一匹快马,与皇宫里的妃子,之间有什么联系?为何妃子们看到快马会笑?好,作者要的就是这效果。于是,结句的力量就显现出来了。
2、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三千尺当然是夸张。但此诗的绝妙不在于夸张,而在于末句奇想。作者看到壮观的瀑布,怀疑是银河之水从天上飞流而下。真是奇之又奇。
3、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儿童都会背的诗。妙在何处?春风与剪刀扯上了关系!奇与不奇?
4、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此诗名气不是很大,作者名头也不响。但,就诗论诗,是好诗。妙就妙在,在作者眼中,洞庭湖变成了一面镜子,仙女们日常梳洗都要借助于这面镜子。
5、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这是历史上著名的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诗。菊花在西风中静放,冷冷清清,孤孤单单,蝴蝶为什么不来?莫非是嫌弃菊花的蕊寒、嫌弃菊花的香冷?如果是这样,他年我如果成为管理花卉的神,定让菊花与桃花一样,在朝气蓬勃的春天开放。花的开放是自然现象,并非人力可以改变。在自然条件下,菊花永远也不可能与桃花一起开放。但作者却敢于奇想,奇想的同时将自己的情感与抱负巧妙地融入了诗中。
四、刻画细节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前两句对仗工整,而且读起来琅琅上口,一下子提升了绝句的质量。但此诗最好的地方不在于前两句,而在最后一句:闲敲棋子落灯花。
如果你已年过半百,又有农村生活经历的话,一定用过油灯。油灯用纱线做灯芯,燃烧久了,灯头就会碳化,从而出现板结现象,这就是所谓的灯花。所以,油灯每点一段时间,就必须用剪刀剪剪灯花,然后把灯芯向外挑出一点,方可维持一定的亮度。这个过程叫挑灯。辛弃疾名句“醉里挑灯看剑”,证明挑灯这个动作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本诗的作者,想必是约了朋友晚上来下棋,于是准备好棋盘,摆好了棋桌,只等朋友一到,便可对弈。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朋友却久等不至。等的时间长了,油灯已经烧出了灯花,怎能不令人烦躁呢?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无论你怎样的故作镇静,人的烦躁情绪,一定会通过某种表象流露在外。作者的烦躁是怎样流露的呢?--闲敲棋子。闲者,故作镇静也。敲者,下意识动作也。短短的七个字,把一个百无聊赖,又万分焦躁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无论何人读之,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艺术的生命力在于真实,细节的刻画是让艺术作品变得真实可信的重要途径。可以说,此诗的成功,就在于对细节的刻画。
五、对比手法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晚春)
字面意思好理解:春天将去,好景不常了。花花草草们纷纷抓住最后的时机一展芳姿,而杨树花、榆荚之类无美可呈的树花,只懂得像雪花一般漫天飞舞。诗中描写的景物被分成两类,一类是斗芳菲,一类是作雪飞。斗芳菲的核心是个“斗”字,斗就是与人相争,以此暗喻官场上那些抓住退休前的最后机会争名逐利的小人。作雪飞的核心是个“漫”字,漫就是自由自在,天马行空,与人无争,暗喻的是自己。如此一来,两类事物就形成了强烈对比,通过对比形成的反差,给人以深刻印象。作者通过写景,巧妙地寓褒贬、志趣于其中,为后人留下了这首好诗。
六、炼句
有很多诗,非常出名。分析他们的艺术特色,却又很难说出个所以然。这一类诗,主要是依赖诗中名句而受人喜爱。比如:
一枝一叶总关情。
只待新雷第一声。
不拘一格降人才。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咬定青山不放松。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如果诗人们能够反复运用以上六个窍门,写出来的绝句一定不会差到哪里,写出精品,也不太难。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