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青笔会:2022年10月七律题图诗

(2022-10-27 22:09:57)
分类: 诗词散曲辞赋古文(转)

长青笔会:2022年10月七律题图诗


原创 长青文史 长青文史 2022-10-27 19:02 发表于广东

2022年10月长青笔会七律题图诗

编者按

深圳市长青诗社是藏龙卧虎之地,除了出产诗人,还出产画家和书法家。长青笔会子豪会长堪称翘楚,诗书画俱工,他的画作《一苇江湖远》,意境悠远,极富禅意,在这美好的秋天里引人遐思。本次笔会,我们以子豪会长的画作《一苇江湖远》为题材,创作题画诗七律,不限韵。要求做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情画意,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本月笔会题图,共收到合格作品104首,经过初评与终评,匿名投票、打分,共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13名,入围奖11名,共计30名获奖作者。(终审评委和当值评委不参评),现一并刊出,以飨广大诗友。


画/子豪

【终评委】

高 源:长青诗社社长、中华诗词学会城镇诗词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周兴海:长青诗社执行社长兼秘书长、长青诗教学院院长

子 豪:长青诗社常务副社长、 长青笔会评审委员会主任

【本期评委】

熊玲燕:长青诗社常务理事、长青笔会第一评审小组组长

宁 宏:长青诗社常务理事、长青笔会评审委员

蒋正华:长青诗社常务理事、长青笔会评审委员

周红平:长青诗社常务理事、长青笔会评审委员

刘晓新:长青笔会评审委员




一等奖

观子豪会长画作有寄

夏晓雨

舟在江湖雁在天,群峰耸峙暮云边。

微微风动芦花白,隐隐秋鸣木叶翩。

画不沾尘堪洗目,诗犹乘兴费吟笺。

果从细品青蓝处,悟得人间一味禅。

老农夫赏析:

此诗工稳圆润,行文十分流畅,意境引人入胜。全篇章法有度,景、情、理次第出现而又相互交融。首联综述,颔联选取两个特写镜头,巧用叠字,继首联之后进一步挖掘宁静意境,烘托主题。颈联叙事抒情,转得大方得体,肯定画作的成功和诗作者创作动机。末联以点睛之笔,给画作以最高评价,推出禅意,同时也使诗作本身意境拔高,作者把读者引入画中,共同修炼清空宁静的定禅心境。好诗当赞!




二等奖

题《一苇江湖远》兼寄子豪兄

李乃祥

入目丹青驻足观,几番欲出几番难。

寻幽但爱千峰险,乘醉谁知一苇宽。

墨洒云天煎浊酒,琴鸣烟月荡清澜。

多情最是同行雁,画里江山并与看。

宁宏赏析:

此律扣题。首联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观丹青,两用几番一词以间隔反复的手法表达了对入目丹青欲罢不能的心理活动,中二联对仗工整,写景抒情虚实结合,动静交替,以想象表现读者千峰寻幽,一苇悠远,煮酒沉醉、泼墨呜琴的美妙感受,使一个内心旷达超凡脱俗的画家和一个沉醉丹青流连忘返的读者形象跃然纸上。尾联又巧用拟人,托物言志,在人雁共鸣中完成对江山如画的观感之旅,深化了主题。全文意脉贯通,首尾呼应,层层递进,情景交融,感情充沛,有艺术表现力。

题子豪会长画

贾瑞红

水阔天长横野汀,澄明牵绕数峰青。

蓬舟西去凝眸送,雁阵南来侧耳听。

淡淡夕阳怀故旧,幽幽旅梦忆曾经。

谁能一苇江湖远?心若安时身自宁。

周红平赏析:

诗首联实写画中之景,颔联景情融汇,凝眸、侧耳中“凝”、“侧”堪为点睛二字,可深味感秋怀人之态。诗由此亦自然过渡到下片。“心不静,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客我皆不系之舟,有人坐卧不宁,有人与世浮沉。或谓心安方能自渡,诗末二句综画中孤独之景、画外苍茫之慨,喟然作结,余思悠悠。诗颈联用语偏直白,“怀故旧”、“忆曾经”同义反复,非诗家语,有待玉琢。




三等奖

题图《一苇江湖远》

邵玉婵

椽笔挥来如有神,千山着色入眸新。

凌空雁字征声远,照水芦花染雪匀。

竹径清修留浅梦,江舟独棹荡轻尘。

韶光斑驳心澄碧,逐向天涯归本真。

蒋正华赏析:

《一苇江湖远》是一幅无声的画,而《题图一苇江湖远》是一首有声的诗。此诗将画意与诗情融为一体,相得益彰,自成雅趣,很值得我们学习研究。

一、拓宽画面。诗中写了画面中的群山、飞雁、芦花、小舟等。我们仿佛看到在崇山峻岭之间,长江象一条白练向远方飘然而去,一叶小舟顺流而下。还写了画面外的“征雁声”、“留浅梦”、“荡轻尘”等,正是这些想象和联想激活了画面,使画面中的的物象变得意境高远,情趣盎然。

二、借画抒情。第一二两联,概括了画面内容,三四两联诗人进行了再创造,这也是题画诗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出彩的地方。诗人以竹的“清修”,舟的“独棹”自喻,表达高洁,不同流俗的节操。“留浅梦”“荡轻尘”既为画家代言,也为诗人自己发声,与下文“心澄碧”“归本真”相呼应。“归本真”给人无穷的想象,

此诗虽然不是尽善尽美,但乃不失为一首上乘之作,值得研读学习。

题子豪老师《一苇江湖远》

高云宝

衰苇随风频点头,依稀薄雾漫山游。

难分落叶萧萧影,已见疏林瑟瑟秋。

北去孤帆牵别梦,南飞大雁诉离愁。

劝君莫叹归期远,煮酒重逢在故州。

刘晓新赏析:

题图诗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文化内涵,这首律诗便是如此。首联用了拟人化手法咏物寓人:秋天到了,风吹芦苇频频点头,薄雾在秋山里漫游。依稀朦胧之间便自然地过渡到颔联,去更进一步表达自己对秋天物象的感受。落叶疏林中寻找秋的影子,点明了主题。颈联想到了孤舟北去,大雁南飞,牵动着人的心灵和诉说着淡淡的离愁。尾联尤佳,笔锋一转,劝君如何重逢的斯盼跃然纸上,从而升华了主题。

这首诗层次分明,对仗工稳。结构错落有致,遣词造句朴实不失优雅。情景交融,读起来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余味悠远,引起共鸣,是一首优秀的作品。

题图诗

胡建国

纸上风光笔墨钩,山川出没白云浮。

两行鸿雁空南浦,一苇芦花瘦晚秋。

涧落流纱飞瀑布,江穿薄雾隐兰舟。

丹青绘进人间美,始信功夫在里头。

熊玲燕赏析:

写题图诗不容易,写好题图诗更不容易。最好的题图诗要达到写形写意写自己这样三重境界,除了看准画中之物、看懂画之意境,还应该从别人的画中寄遇一个真实的自己,“借他人之酒浇自己之块垒”。本诗在写形方面做得不错,画中之景一一呈现,尤其是颔联颇见功夫。写意方面也有提及,一个“隐”字非常精准地挖掘出画面的意境,另外“空、瘦”两字也很传神,补充了画面的空灵美、孤独美。但本诗在写自己方面有所欠缺,窃以为诗人应该化身为那个“渡航人”,与画家的情感产生共鸣,而诗人既没有走进去,又没有走出来,仅停留在肤浅的观画(首联)和赞美画家(尾联)的层面上,尤其是尾联,太直白,毫无诗意,“绘进人间美”更是偏离了画作的原意,因此,此诗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评委作品

题子豪《一苇江湖远》

高 源

江湖远眺隐秋山,一棹涛声去又还。

风逼芦花翻白浪,雁随紫雾出涵关。

游僧枉读经千卷,画境幽藏水半湾。

船在迷津求苦渡,心从低处向云攀。

中秋题图诗

(新韵 偷春格)

子 豪

纤纤一苇渡江湖,漫漫群山向楚吴。

尘外清风秋月远,枝头黄叶梦乡疏。

蜉蝣天地独来往,三两知音我不孤。

几度凭高望归雁,为君寄去数行书。

题图《一苇江湖远》

蒋正华

水岸寒林霜叶红,楚城送友下江东。

中天去雁云端客,一苇飞流波上风。

相惜自然怀聚散,再逢何必问穷通。

但期不负归来约,邀月荆山饮几盅。

题图《一苇江湖远》(中华通韵)

宁 宏

清波一苇远红尘,寥阔江天寄此身。

去影萧萧鸿雁邈,归舟淼淼水云深。

秋光最爱飘红叶,冬雪偏为酿早春。

大地苍茫入图画,此生无悔作诗人。

题图《一苇江湖远》

刘晓新

万里霜天笔下裁,观图入境久徘徊。

凭栏望雁排空去,依水行舟踏浪来。

一苇真如寻彼岸,千宗般若筑莲台。

此时顿觉江湖远,禅在其中任尔猜。




优秀奖

题 图

卢敬兵

一苇江湖自远游,橹声轻逐正惊秋。

千重云影挂寒濑,数点波光摇晚舟。

已是豪情生酒里,那堪诗绪到心头。

雁来无尽相思处,几座家山看不休。

题子豪画《一苇江湖远》

赵明秀

一水扬波情自远,芦花照影乐悠悠。

群山俊逸云常访,老树从容叶未休。

次第雁声惊客梦,逍遥渔唱起兰舟。

神工妙意开诗境,好句吟成亦解愁。

题图“一苇江湖远”

张和平

黄昏雁影向西斜,暮色朦胧似晚纱。

渡水苇掀三尺浪,腾云嶂领九层霞。

江湖此处无萧寺,木叶山间压落花。

七八游僧风景外,清辉苦照旧袈裟。

题画巜一苇江湖远》并呈子豪

張树华

霞吐蒼山水易秋,寻声不见雁归楼。

调云弄彩三河苇,飞白星陈五色舟。

欲抹青岚须远望,穷通妙理瘦方休。

江湖豈在静中写,心底风雷画外求。

题子豪会长《一苇江湖远》画作

张 帆

苍霞明处雁南归,数叠巉岩叠翠微。

万里清秋匀入画,千溪野水几成围。

乘风一苇何人渡,逐浪孤帆快意飞。

饶是江湖愁已甚,不辞天远寄禅扉。

题画《一苇江湖远》

黄桂珍

南飞塞雁别清秋,澹澹长河向远流。

一片白帆寻旧影,满山红叶忘新愁。

高僧曾渡凡尘劫,雅客犹歌菊酒楼。

何不拋开身外事,翱翔天地拟轻鸥。

观画有感

曾凡荣

风柔云淡雁南飞,渚白沙黄客北归。

清旷秋光虚世事,生涯襟袖落余辉。

江湖不载功名远,山水未消诗酒肥。

一苇轻摇知我意,陶然天地共忘机。

题子豪会长《一苇江湖远》

付 辉

旅雁依依阵势雄,丛丛苇白伴丹枫。

一船小调学吴越,几个轻鸥思贯翁。

山岭逶迤江有韵,诗心缱绻气如虹。

安居不觉故乡远,疑钓闲情绮梦中。

归 隐

李瑞林

长空雁阵又南还,萧瑟芦花曳水边。

满目秋山留去客,一江澄碧挽离船。

晓行赏景枫前醉,夜泊吟诗月下眠。

荡苇驱开尘世雾,心轻莫过隐林泉。

秋 吟

夏 莉

鸣雁霜天沐晓风,人家错落坐青葱。

覆波芦荻悄然白,饮露秋枫次第红。

一棹清江成碎影,半支渔曲入苍穹。

余生试问耽何处,许向山村作钓翁。

题子豪画作《一苇江湖远》

冯品扬

云水苍茫天地流,远来鸿雁送寒秋。

群山耸立迎屏望,芦荡飘摇过眼收。

梦里江湖朝夕幻,心中风雨四时留。

且凭一苇凌波渡,彼岸何须棹小舟。

题子豪君《一苇江湖远》

蔡 冰

青天直上排云雁,白水横摇顾影芦。

叠嶂苍黄皆入画,危亭隐约恰镶珠。

泉飞崖谷樵歌荡,客醉仙乡蜡屐趋。

且任三千烦恼去,轻舟一叶远江湖。

秋 别

潘耀明

暮霭沉沉天际黄,南飞雁阵路茫茫。

危亭寂寞无人影,叠嶂凋零失耿光。

霜虐汀洲芦草乱,风吹孤楫白帆张。

王孙此去归期渺,一苇江湖岁月长。




入围奖

题画作《一苇江湖远》

李德越

飞瀑孤亭遥对望,人间难得有相知。

青山绵远千回转,绿水流连几度痴。

一片船帆寻雁影,满川苇絮寄秋思。

悠悠岁月情依旧,许我江湖再见时。

题子豪《一苇江湖远》

庄毅生

金风迨至不睽违,数岭山葱入翠微。

芦苇满坡飄白雪,孤舟一棹沐余晖。

烟涛晴泛心生念,云气氤氲我忘归。

举目寂寥天际远,两行征雁向南飞。

题图《一苇江湖远》

何新燕

雾笼苍茫水自流,金风未动雁知秋。

数重林壑接天际,一苇江湖连野丘。

心似祥云山外绕,目随彩笔画中游。

何时抛却身边事,拟把闲情放远舟。

试题《一苇渡江远》图

王忠顺

依山涉水过新亭,从此江湖添一丁。

薄雾素描层叠翠,轻霜渲染荻芦青。

晴观日出阴忧雨,晨饮帆风夜数星。

已惹尘埃应是客,浮生何必怨飘零。

题 图

胥惠芹

谁教征雁领秋风,吹瘦青山旷碧空。

争奈芦花头上白,可怜槭叶脸儿红。

孤帆一片江湖远,逆旅无人道路同。

满座凄然皆不语,为因妙绝画图功。

题子豪会长《一苇江湖远》图·览秋山

陈丽娟

一江秋色抱群峰,人过枫桥寻觅中。

石径蜿蜒接云海,芦花自在入松风。

朝迎暖树衔泥燕,暮送寒塘踏雪鸿。

不问渔夫垂钓事,任凭流水洗心空。

题 图

薄立东

湖畔虫鸣暑气收,高天雁过又惊秋。

风寒渐惹霜林瘦,露重偏怜红叶羞。

新鸭初嬉一江水,芦花早白万山头。

谁家游子相思起,踽踽翩然弄晚舟。

题子豪会长《一苇江湖远》画作

张志平

江湖一苇欲何之,水是眼波山是眉。

倒影兰舟夕阳下,书空雁阵彩云随。

于人稀处续佳句,待月满时持酒卮。

莫道生涯且弥漫,远方有我共新诗。

题子豪图《一苇江湖远》

袁秀芬

千里烟波笼翠微,遥遥北雁正南归。

行舟渐远天渐阔,纵目愈高象愈稀。

梦在江湖由不得,身从世事岂能违。

何如与子同途去,山色云光一忘机。

题图《一苇江湖远》

陈讲一

群山落墨迹难寻,点染芦花喻古今。

野渡迟来鸿雁杳,孤帆远去白云深。

何妨鬓发如堆雪,幸有仁慈胜积金。

皆悉江湖不由己,谁人识得画家心。

题画巜一苇江湖远》兼呈子豪

陈秀峰

乘兴高秋度宝山,方知仙境在人间。

满川霜叶翻红袖,四面烟岚绾翠鬟。

皋鹤声中移岁月,云鸿影外老容颜。

孤舟一苇江湖远,无限乡愁载梦还。

END



长青嘉宾

CHANGQINGSHISHE

林峰 沈华维 熊东遨 刘庆云 邓世广 沈家庄 宋彩霞 周燕婷 包德珍 丁欣 徐晋如 武立胜 何鹤 王逸群 张金英 刘安定 谢伯端 刘军 陈志逵 沈家庄 舍得之间 梁剑章 武立胜 李建春

长青诗人

CHANGQINGSHISHE

高源 陈显赫 周兴海 张和平 黄湾 唐佩芬 庄毅生 彭定军 汪霞 赵秀敏 王若峰 梁莉萍 兰衣 陆玉梅 华慧娟 熊玲燕 穿石 钟晓红 钱建淮 刘义军 黎钢 蒋正华 任改云 周达 李唐瀚玥 唐石成 陶涛 王敏健 黄重远 张乐鹏 陈作耕 张效煌 郭力宜 邓荣森 庄重 石晓玲 王琼兰 许明 陈亚洲 丘尾菊 黄玉昆 蔡玲俐 张卓娜 姚作磊 李养环 马星辰 周金添 桐荫 邓玉水 李志刚 于景琴 曾凡荣 李乃祥 陈丽娟 冯小光 曾建华 刘永和 胡平 谭丽玲 江南柳 陈遇胜 周红平 盛月富 周海 白水 李宏伟 贾云程 张士平 陈耀辉 池雪平 吉增伯 胡光夫 姜祚正 赵俊辉 姜晓玮 岳露 蓝健雄 向志六 陈林洲 刘万专 王良明 黄桂珍 余寒生 李建希 卢敬兵 曹联华 胡红武 刘义军 钟茂荣 今剩叹 康怀军 周剑平 王友贵 魏俊山 蒋正华 周立军 杨忠明 范让能 李斌 钟晓红 唐佩芬 郑志华 宁宏 陈讲一 韦秀孟 刘晓新 江杰 傅占魁 詹彩梅 曾继全 贺东东 孙胜权 陈秋红 羊志强 张学祥 邱俊标 楚雪 风尘儒侠 张小笨 黄晓华 张秋波 刘新颖 侯明浩 屠向云 黄昆阳


——————长青文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