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诗词散曲辞赋古文(转) |
[钟振振 宋吴文英《梦窗词》新解]第四十三集
原创 钟振振教授古典诗词解读答疑信箱 云帆诗友会 2022-10-12 00:00 发表于江西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云帆诗友会
作
者
简
介
钟振振,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等。曾应邀在美国耶鲁、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讲学。
钟振振:宋吴文英《梦窗词》新解
第四十三集
木兰花慢
施芸隐随绣节过浙东,作词留别,用其韵以饯
几临流送远,渐荒落、旧邮亭。念西子初来,当时望眼,啼雨难晴。娉婷。素红共载,到越吟、翻调倚吴声。得意东风去棹,怎怜会重离轻。
云零。梦绕浮觞,流水畔、叙幽情。恨赋笔分携,江山委秀,桃李荒荆。经行。问春在否,过汀洲、暗忆百花名。莺缕争堪细折,御黄堤上重盟。
关于“念西子初来,当时望眼,啼雨难晴”
杨铁夫先生《吴梦窗词笺释》卷三曰:“此指芸隐所眷者言。”
按:“所眷者”即所爱恋者,一般不指妻子,而指情侣,且以青楼女子居多。友人施枢此番是随上官路过浙东绍兴,似不应有情侣同行。且以西施喻指其人,似乎也比拟不伦。故杨先生此说,笔者不敢苟同。
窃以为,此三句不过是说,友人离去时正值连日阴雨。将连日阴雨比作西子之泪雨难晴,是文学语言。西施是越地美女,当年被越王勾践挑选了来,将献给吴王夫差,以惑乱其朝政。故词人想象,她初到越王都城(即绍兴)时,必是悲苦欲绝,泪流不止。此喻形象鲜明生动,一妙也。又切合绍兴之地,二妙也。友人姓施,西子也姓施,隐语双关其姓氏,三妙也。若真以为指施枢之“所眷者”,真有一貌若西子之大活人在,便呆看了。
关于“娉婷。素红共载,到越吟、翻调倚吴声”
杨铁夫先生《吴梦窗词笺释》卷三曰:“此喻吴伎,故曰‘到越’‘倚吴声’。”
按:杨先生刚说上文“西子”指施枢之“所眷者”,又说此处“共载”之“素红”为“吴伎”——绍兴哪来的“吴伎”?难道又是施枢带来的?“素”“红”是两位女子,加上被喻为“西子”的那位,一共是三位了。这个施枢带了那么多外地的歌妓到绍兴来,得有多大的财力才办得到?何况他所跟随的长官本身就是负有监察官吏责任的“绣节”,他要真这样放纵不羁,他的上官是管还是不管?这不“坑爹”么?因此,杨先生的解说,万不可从。
其实,吴文英词所谓“娉婷。素红共载”,应是说施枢路过绍兴时,词人陪他冶游,或此番为他饯行,是招了两名当地的歌妓作陪的。“素”“红”当是“越妓”,而非“吴伎”。“到越吟、翻调倚吴声”,与“素”“红”未必有什么联系,应是指施枢“留别”词人的原唱之词。施枢是丹徒人,丹徒是当时镇江府(今江苏镇江一带)的属县,在“吴”地的范围内。故称其“到越”之“吟”,“翻调倚吴声”。吴文英虽是庆元府(今浙江宁波)人,但早年曾在平江府(苏州)居住、生活过较长时间,苏州是他的第二故乡。苏州是古“吴”地。因此,施枢之“翻调倚吴声”,在他听来,自会勾起他对早年吴地生活的记忆,有某种熟悉的亲切感。
只有这样解说,词意才更为贯通,更为合理。
关于“得意东风去棹,怎怜会重离轻”
杨铁夫先生《吴梦窗词笺释》卷三曰:“白居易诗:‘商人重利轻别离。’上韵‘共载’,是虚拟之词;此韵离别,方是正意。”
按:白居易诗“商人重利轻别离”,是夫妇之别。杨先生用它来解说吴文英此词之“会重离轻”,是说施枢与谁离别呢?是与被喻为“西子”的那位“所眷者”呢,还是与被指为“素”“红”的那两位“吴伎”呢?无论如何解读,都是说不通的。难道施枢把这三位女子都留在绍兴,拜托吴文英代为照看不成?真是一步错,步步错,错到底了。
窃以为,这里的“得意东风去棹”,分明是说施枢此番离去,是跟随“绣节”,有所高就,春风得意;而“怎怜会重离轻”,则是抱怨友人轻易与我分别的意思。这,只不过是表达自己与施枢的交情深厚,遗憾此番相聚的时间太短而已,并非真的嗔怪友人。
如果不这样解读,这两句就无法说通。因为此词是施枢先有“留别”之作,而词人“用其韵以饯”,断断没有不说自己与友人之别,却说友人与情侣之别的道理。如果那样写,便是喧宾夺主了——退一万步说,即使真有什么情侣之别,也是朋友的私事,该由朋友写词“留别”与她们;用不着吴文英来“越俎代庖”,在自己的送别词里替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