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诗词散曲辞赋古文(转) |
杜甫的两首五律,初读不知所云,细品才感觉意味浓厚
原创 云水 云水心语 2022-09-08 06:36 发表于安徽
安史之乱让大唐王朝从繁荣和昌盛,逐渐走向衰落和虚弱,仿佛一位患了重病的中年人,虽然强打精神,但最终还是显得奄奄一息。
烽火硝烟、动乱不停,既让百姓们流离失所、永无宁日,也使得很多才子仕进无门、垂头丧气。诗圣杜甫胸襟阔大、心系天下,他通过独特的视角,并用自己的诗篇,抒写了对这场动乱的深刻认识。下面分享杜甫的两首五律,初读不知所云,细品才感觉意味浓厚。
《斗鸡》
盛唐 杜甫
斗鸡初赐锦,舞马既登床。
帘下宫人出,楼前御柳长。
仙游终一閟,女乐久无香。
寂寞骊山道,清秋草木黄。
题目取自起首两个字,其实并非描写“斗鸡”,但又确实与其有关。李隆基还未登基时就喜欢观看民间斗鸡,等到他成为唐玄宗,他便在皇宫中设立鸡坊,然后四处搜求高冠雄鸡,并专门挑选了几百位儿童训练它们。
唐明皇还从各地挑选了无数妙龄女子,等到她们入宫后,就衣以文绣、教以歌舞。每当皇帝在勤政楼上大宴群臣时,就会让人表演斗鸡、歌舞等节目,君臣一边饮酒、一边欣赏。
前四句展现出一幅盛大的场面,一边是激烈的斗鸡节目,另一边又有优雅的舞马表演。经过精心训练的几百匹骏马,身披锦缎,在人工搭建的高台上飞速旋转。台下的观众也看得眼花缭乱,纷纷喝彩。
与此同时,那些训练有素的“宫人”也从帘帷后面现身,她们身姿曼妙、风韵卓绝,步履轻盈、顾盼呼应,更让观者感到赏心悦目、流连忘返。读者也仿佛如临其境,更能体味到开元盛世的繁华和热闹。
后四句却转而描述了一派凄凉的场景,“仙游终一閟”,是指神仙一般的生活终于结束了。安史之乱后,杨贵妃被赐死,唐玄宗也四处避难,过着凄凄惶惶的日子。
“女乐久无香”,是说那些歌女们都四处流散,留在皇帝身边的一些宫人,也不再像从前那样表演节目了。閟(bì),停止、穷尽的意思。
诗人感叹骊山的华清宫显得极其寂寞和凄凉,秋日的野草也早已枯萎和凋零,与之前的“楼前御柳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短短八句话,就抒写了一段盛衰存没,实在令人满目泪痕。
《洞房》
洞房环佩冷,玉殿起秋风。
秦地应新月,龙池满旧宫。
系舟今夜远,清漏往时同。
万里黄山北,园陵白露中。
杨贵妃死后,唐明皇深感悲叹,他日思夜想,有时不经意中看到她的遗物,就会痛哭流涕。可是人死不能复生,他只能默默忍受痛苦,并在余生慢慢地回忆过往的那些美好画面。这首诗创作于作者寓居夔州时,诗人观月抒怀,表达出自己对那段往事的追忆。
杨贵妃死后,很多宫女也都离开,后宫中显得极其凄冷。秋风萧瑟、草木枯黄,更令人倍感荒凉。作者首先用“环佩冷、起秋风”,渲染出一种令人窒息的气氛,展现出昔日灯火辉煌的“洞房、玉殿”的别样景象。
接下来诗人又用“新月、旧宫”进行对比,虚写出长安秋夜之景。诗人想象地处秦地的长安城的上空,正悬挂着皎洁的新月;而位于兴庆宫的龙池,估计也是涨满了秋水。可是时过境迁,已经很少再有人去念叨那位让唐玄宗神魂颠倒的贵妃了。
后四句感慨唐明皇的离世,诗人远在夔州,他系舟江畔、独立船头,耳边不时地想起报时的漏声,让他怀念起自己在长安城里值夜班的场景。诗人深情地眺望北方,他又想象出在万里之遥的黄山宫,唐玄宗的孤魂,还在沾满露珠的秋草下,深情地思念着贵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