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来看看东坡居士眼中的三秋

(2022-09-30 21:57:20)
分类: 诗词散曲辞赋古文(转)
来着看东坡居士眼中的三秋



2022-09-27 21:19四川成都市新闻出版局(百度App)



在古代,秋天被称为“三秋”。



分别为孟秋、仲秋还有季秋。唐人王勃的《滕王阁序》中就曾提到:“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秋季也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季节,丰收的金黄和略显萧索的灰黄以及热情似火的艳红相映成趣。



既有“秋风秋雨愁煞人”的忧愁,也有“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豁达。



而苏轼一的生宦可谓是海浮沉,奔走四方。



他有极为丰富的生活阅历,也善于从人生遭遇中总结经验、从客观事物中找到规律。在他眼中,极平常的生活内容和自然景物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如果用八个字来形容苏轼的一生,我愿称之为“宠辱不惊,进退自如”。



让我们跟随坡公的脚步,一起来看看他眼中的“秋意”。



孟秋

《浣溪沙·缥缈红妆照浅溪》

缥缈红妆照浅溪。薄云疏雨不成泥。送君何处古台西。
废沼夜来秋水满,茂林深处晚莺啼。行人肠断草凄迷。



“多情自古伤离别”,泼墨如云、零星小雨,昨夜滂沱的大雨使得原本干涸的池沼已经涨满了秋水。



黄莺娇啼、红妆照浅溪,将人、景物、季节融为一体,如同一幅充满朦胧美感的写意画。这是苏轼眼中的初秋。



仲秋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仲秋时节有一个家喻户晓的传统节日——中秋,在这个世人皆阖家团圆秋夕祭月之时,唯有他,只能寄望于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特别是老弟苏辙)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阳关曲·中秋作》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幸运的是在七年后的中秋,苏轼得以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秋月。



虽然前路不明,下一次的中秋团聚不知几时,但至少此时的东坡居士是愉悦又温情的。



季秋

《行香子·秋兴》

昨夜霜风,先入梧桐。浑无处、回避衰容。问公何事,不语书空。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
朝来庭下,光阴如箭,似无言、有意伤侬。都将万事,付与千钟。任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


回望漂泊一生,秋风秋雨历尽。过往的淡然、坚定、洒脱都一一看穿。



苏徐州变作苏团练,最后成为“坡仙”。苏轼的一生亦如多变的秋天一般,哀而不伤却又能乐而忘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