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元)冯子振《鹦鹉曲·农夫渴雨》欣赏

(2022-07-27 11:07:29)
分类: 诗词散曲辞赋古文(转)

元代才子的一首佳作,开篇语言凝重,结尾却令人充满遐想


原创 云水 云水心语 2022-07-21 06:59 发表于安徽


古代很多才子都出生于农村,自小也体验过农家劳动的艰辛,即使他们有幸进入宦途,也难以忘记乡村生活的美好和辛酸。


元代就有一位才子,才华横溢,虽然晚年隐居林泉、不问世事,但是当他看见田间旱情,又了解到百姓们的疾苦时,心情激动,于是挥洒笔墨,为后世留下了一首优秀作品。下面分享元代才子的一首佳作,开篇语言凝重,结尾却令人充满遐想。


鹦鹉曲·农夫渴雨

元代:冯子振

年年牛背扶犁住,近日最懊恼杀农父。稻苗肥恰待抽花,渴煞青天雷雨。


恨残霞不近人情,截断玉虹南去。望人间三尺甘霖,看一片闲云起处。



冯子振,字海粟,自号怪怪道人。他为人博闻强记,文思敏捷。他一生创作了很多优秀作品,现存小令四十多首,风格豪放不羁,值得称赞。

这首散曲反映稻子扬花时节,农民们却遇到了干旱,他们迫切希望老天下一场及时雨。全文描写细腻,感情真挚。


开头两句语言凝重,作者先总括一笔,写出农民们悲戚的处境和心情,“年年牛背扶犁住,近日最懊恼杀农父。”这些农夫们以务农为业,即使风调雨顺,都难保一家几口的饭碗。元代的农民有着数不清的痛苦和懊恼,不仅有许多苛捐杂税,而且还经常遭遇各种灾害。


“年年”二字,表达出乡亲们劳作之辛苦;“懊恼杀”,接近当时的口语,抒写了他们心中无尽的烦恼。本来农民们是最单纯的,只要有口饭吃,基本上就很安稳。可是他们连这样最低级的要求都难以满足,心中必然牢骚满腹。


如果他们遇到灾害天气,就更加烦恼。他们日日懊恨,只是近日更加懊恼,因为“稻苗肥恰待抽花,渴煞青天雷雨”。稻子正在扬花,如果遭灾就不会孕穂,一年的收成就会无望,但这时却是晴空万里,不见雷雨的踪影。


“渴煞”二字,一语双关,既指禾苗由于干旱渴煞,也是说农民盼雨盼到了极点。可想而知,由于干旱持续时间太久,不仅田地里的庄稼将可能颗粒无收,而且人畜的饮用水也都成了大问题。


他们因为强烈期盼而最终失去希望,其心情亦由烦恼,转而埋怨苍天,“恨残霞不近人情,截断玉虹南去”。晚霞是天晴的预兆,而彩虹是只有雨后才会出现。现在晚霞满天,驱走了降雨出彩虹的可能。


失望之极,农民开始“恨残霞不近人情”。这里是怨天,其实也是尤人。主人公对不公正苍天的怨恨,也是对不公正朝廷的控诉。因为那些小吏只知搜刮民脂民膏,根本不会想到农民们的悲痛。


但是无论乡亲们如何悲怨,禾苗还在等着甘霖,日子也要继续下去。乡亲们宣泄了一番怨恨之后,又开始了新的渴望和等待。他们甚至对那片不能下雨的闲云,也充满了期待和幻想,“望人间三尺甘霖,看一片闲云起处。”


霖,本指久下不停的雨,在他们心中的霖雨,简直就像甘露一样,所以称为甘霖。“三尺甘霖”,虽然是一种夸张写法,却反映了当时禾苗的极度干渴,以及农民对雨水的强烈渴望。作者用这样的手法作结,更能激起读者的感慨和遐想。


冯子振的这首散曲描写逼真,充满深情,作者设身处地站在农夫们的立场上,抒写了久旱不雨时的焦急和盼望,反映了作者对农事的关心和对乡亲们的同情。


作者非常注意通过种种旱象,来表现农民苦旱求雨时的心情,既有懊恼与怨恨,也有盼望和幻想。他们看到一片闲云,也竟然对它寄托着真切的希望,并期待它能降下甘霖,反映了人们处于急难和绝望之中的一种痴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