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诗词散曲辞赋古文(转) |
王维的一首名作,移步换景,抒写了闲适之情,更具有淡泊之味
原创 云水 云水心语 2022-07-04 06:51 发表于安徽
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挫折和坎坷,不过由于每个人的秉性和经历不同,也会表现出不同的态度。有些人见识了大海的波涛汹涌,也遇见过无数的狂风巨浪,不仅视野开阔,而且还具有很强的承受力。
可是也有一些人初出茅庐,本想大展身手,忽然遭受到沉重的打击,于是立刻感到心灰意冷,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与自己作对。盛唐一位才子就有过一次痛苦的遭遇,也让他铭记一生。下面分享王维的一首名作,移步换景,抒写了闲适之情,更具有淡泊之味。
归嵩山作
盛唐 · 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嵩山,又名方外山,在河南登封县北,也位于郑州和洛阳之间。唐代开元年间,唐玄宗曾经有一段时间常住东都洛阳,为了接近皇帝,很多王公大臣都在洛阳置地建屋,王维也在嵩山附近有一处别业。
可是诗人还未感受到那里的幽静,他就从太乐丞的职位上被贬谪到济州。曾经年少得志,忽然不得不远离故园,诗人于是倍感郁闷。他很快就从济州辞官,决定暂时回到嵩山隐居。这首诗就创作于这一时期,表达了作者归途中复杂的心情。
诗人从远地归来,因为急于赶路,没有心情观赏沿途风景。等到他快要到达嵩山时,眼前那些熟悉的景象,又唤起了作者很多美好的回忆,于是作者便振作精神,抒写了回到嵩山的全新感受。
开篇描写洛阳到嵩山途中的景象和感受,“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淙淙、清澈明净,草木丛生、生机旺盛,诗人驾着车马,徐徐而行,内心从容,更显神态悠闲。薄,指草木丛生之地;闲闲,表达出作者辞职后心情放松的状态。
颔联是流传久远的名句,“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流水有意,表达了一份依依不舍;暮鸟归还,却显出不得已之意。诗人厌倦了宦途,开始向往隐居生活,他不愿听凭别人的摆布,更不想一直唯唯诺诺地生活。
流水并不懂得诗人的情感,只是作者采用了移情手段。诗人意志坚定,不改归隐之心,就像流水一去不回。暮禽因为劳累和疲倦,需要休息。诗人的境遇也与其相似,所以用“相与”二字,传达出自己盼望宁静和悠然的生活环境。
吟诵至此,诗人又抬起头来,深情地凝视着天宇中的夕阳,然后略带感慨地说,“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废弃的登封县城一片荒凉,旁边的渡口更显沧桑;夕阳晚照,金色的余晖洒满了秋意深浓的群山。
荒城、落日的意象,表达了一份萧瑟和凄凉。诗人刚才的兴奋和欣喜之情,忽然就被眼前萧瑟的景象冲淡了。诗人当时还不到三十岁,可是他却盼望着归隐,实在令人有点不可思议,也正反映出这一次的仕途受阻,对他打击很大。
结尾进一步点题,表达了作者决心归隐的决心,“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诗人放眼眺望远处的嵩山,默默地在心里念叨:我回来了,还将在山脚下安家,然后紧闭房门、开始修炼,从此以后就于此处,悠然地度过余生。
嵩高,是嵩山的别称。迢递,形容遥远的模样。一个“且”字,含有无可奈何的意绪。诗人状元及第,能诗会画,还精通音乐,可是只是因为一件小事,就失去了朝廷对他的信任,他不敢想象如果他依然执着于功名,以后不知会遭遇何种巨大的挫折。
王维的这首五律移步换景,描写前往嵩山的过程,诗人一边走一边想,既有形象生动的景物描写,又有含蓄深沉的情感宣泄。诗人时而欣喜,时而郁闷,最后又归于平静,反映出内心激烈的情感波动。全文抒写了闲适之情,更满溢出淡泊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