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唐杨炯《夜送赵纵》欣赏

(2022-07-06 19:30:02)
分类: 诗词散曲辞赋古文(转)

杨炯的一首送别诗,构思精妙,全文只有一处实景,其余都是虚境


原创 云水 云水心语 2022-06-24 06:45 发表于安徽


古人云,诗不厌巧。诗人在创作过程中因情造文,但又不以辞害意,从而形成巧妙构思。人们在欣赏古典诗歌时,需要审慎辨别,摒弃一些无病呻吟的作品,觅取内容健康、形式活泼的优秀诗歌,从而更能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送别诗中就有不少语妙天下的作品,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曾感动了很多人。初唐还有一位才子也创作了一首绝句,却很少有人读过。下面介绍杨炯的一首送别诗,构思精妙,全文只有一处实景,其余都是虚境。


夜送赵纵

初唐:杨炯

赵氏连城璧,由来天下传。

送君还旧府,明月满前川。




杨炯是陕西华阴人,初唐四杰之一。他文采出众,虽然传世作品不多,却对唐代诗坛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诗人的朋友赵纵即将远游,诗人为其送行时题赠了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一番真情。


开篇引用了战国时期完璧归赵的故事,赵惠文王得了一块价值连城的璧玉,将其视为镇国之宝。可是消息不胫而走,秦昭王很快就知道了,他也非常想得到它,于是就派人对赵王说,自己愿意用秦国的十五座城来交换这块璧。


赵惠文王半信半疑,他猜测对方不安好心,但又不敢得罪秦王,就派蔺相如带着这块璧到秦国去,与秦王交换城池。蔺相如对秦王说,这块玉是天下人都知道的宝物。


诗的第二句“由来天下传”,是把蔺相如赞美的话语,稍加改变。蔺相如早就知道秦王“以城换璧”根本不可能,他只是为了欺骗赵王,其实他就是想白得这个宝贝。后来的故事家喻户晓,蔺相如想了一个办法,终于把这块璧完好无损地送回了赵国。


杨炯送别他的朋友,为何要在诗里提到这个历史故事?原来诗人采用了巧妙的手法,用“赵氏连城璧”来比喻赵纵。因为诗人的朋友也姓赵,而且还是赵国旧地之人,赵纵的故乡是山西,正是以前赵国的国土,也是“连城璧”的故乡。


赵纵这一次又是回故乡去,杨炯送他,就像当年蔺相如把璧送回赵国,这一切该是多么凑巧。一个“君”字,一语双关,既是指璧,又是指赵纵。


“旧府”指古代赵国的国土,也就是赵纵的故乡。诗人用珍贵无比的璧玉来比喻赵纵,不仅是因为巧合,还说明诗人对朋友十分敬重,高度赞美了赵纵的人品和才华。


诗人对朋友充满了深情,彼此难分难舍,他送了一程又ー程。他们来到了一条大河旁,皎洁的月光洒满了河面,诗人的一片深情就像月下的河水,永无止境地奔流着。


“明月”二字,点出了题目中的“夜送”。一个“满”字,饱含了朋友间的无限深情。全文不乏神韵,除了第三句的旧府是实写景物,前后俱用虚境,却令人感受到诗歌的魅力。


杨炯的这首绝句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只用短短20个字,就将一段传奇故事与朋友间的友情联系起来,令人叹服。可见诗歌创作需要一定的底蕴,不仅要有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扎实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还需储备一定的历史和文化常识。


同时作者还要善于观察,用心思考,并有一颗热爱自然、关爱亲友的赤诚之心。最后祝愿喜欢诗歌创作的朋友,都能写出反映现实、歌颂美好生活的优秀作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