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谄不堪效情深自可嘉——潘岳《悼亡赋》赏析兼论其人[李牧童]
(2022-06-23 19:07:18)分类: 诗词散曲辞赋古文(转) |
事谄不堪效 情深自可嘉——潘岳《悼亡赋》赏析兼论其人
原创 李牧童 对古联今 2022-06-22 19:29
发表于山西
点击“对古联今”,关注我们哦!!
国粹名刊选对联 文坛美景好留连
>>欢迎订阅<<
>>>《对联》杂志<<<</font>
2021年10期《对联》杂志刊登
事谄不堪效 情深自可嘉
——潘岳《悼亡赋》赏析兼论其人
文 李牧童
潘岳是西晋著名的文学家,也是古代数一数二的美男子。他字安仁,荥阳中牟(今河南中牟县)人,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年纪轻轻便才华横溢,在乡里享有“奇童”之誉,被比作汉代的终军、贾谊之辈。他的美貌,完全可以用惊世骇俗来形容,据《晋书》记载:“岳美姿仪……少时常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之者,皆连手萦绕,投之以果,遂满车而归。”美到自带流量,让路上的女子们一个个都春心荡漾地放下矜持联手来挑逗,也真是没谁了。所幸身体素质比羸弱不堪的卫玠强那么一点,不然就算不被“看杀”,也要被吓死,或者砸死。相比之下,长得丑则完全是另一种“惨绝人寰”的待遇了,人家扔过来的可不是什么好果子,而是烂石头,“时张载甚丑,每行,小儿以瓦石掷之,委顿而反”。《世说新语》中则将这个“反面人物”说成是左思,对,就是那个传说中因为写《三都赋》而搞得洛阳纸贵的左思,“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邀,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长得丑也就罢了,心里还没点自知之明,非得东施效颦,于是遭到一群妇女大吐口水,唾沫横飞之下,狼狈不堪。想来那时的妇女儿童,审美品位都还在线,且是性情中人,爱憎分明,活得率真。也不得不说,长得帅确实是老天赐予的一大福利。
至于文才,更不在话下。潘岳的诗赋写得非常好,辞藻绝丽,而尤擅为哀诔之文,情真意挚,哀感顽艳。钟嵘在其《诗品》中曾经感慨:“陆才如海,潘才如江。”亦即“陆海潘江”一词的由来。只可惜,名虽并称,而实则多嫌隙。潘陆二人虽有江海之才,却无江海之量,两人虽同为贾谧的“二十四友”中人,却彼此看不顺眼,乃至时有互怼,冷嘲热讽。个中很重要的一点,来自父辈的恩怨。潘岳的岳父杨肇对其有知遇之恩,是他生命中的一大贵人。潘、杨两家本是世交,而潘岳早在十二岁时,就因为杨肇的赏识而逐渐知名。杨肇不仅以国士视之,更是将女儿许配给他,可谓亲上加亲。也因此,潘岳对这个岳父一直心怀感恩,在其去世后写下《杨荆州诔》《怀旧赋》等哀悼之文,从中不难见其钦敬感佩之情。泰始八年(272),吴国西陵守将步阐投降西晋,由此引发了吴、晋之间的西陵之战。吴国派陆机的父亲陆抗出兵征伐,而西晋则派时任荆州刺史的杨肇率兵应援步阐,结果在这一役中,杨肇战败,最后被问责,削职为民,没几年就郁郁而终了。潘岳与陆机虽然本无仇隙,但有了父辈这一段战事之后,两人相见时,想起衔恨去世的岳父,潘岳能有好脸色给身为陆抗之子的陆机看么?
虽然才高人帅,但潘岳的性情却比较轻躁,喜欢趋世利,投机取巧、逢迎拍马这种事并没少干。他历来最为人诟病的,一是“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每候其出,与崇辄望尘而拜”(《晋书》),二则是为虎作伥,奉命写了一篇构陷愍怀太子司马遹的文字,太子最终被设计而废黜。潘岳这种投机图利、干没不已的作风,让他老妈都看不下去了,几次责备他,让他知足,悠着点儿。怎奈潘岳根本听不进去,以致最后连累母亲等一众家人被害时悔不当初。因为这些,潘岳受到后人的种种鄙薄,被视为文人无行的典型。平心而言,从潘岳的众多作品中,不难发现,他并不是一个本性多坏的人,内心还是有着真诚、深情、悲悯和正义的一面。他一直有积极入世的追求,进取心特别强烈,想要建功立业,有所作为,光大家风,这从他《闲居赋》中“顾常以为士之生也,非至圣无轨微妙玄通者,则必立功立事,效当年之用”一句,也可见一斑。只是他过于急功近利,既没有明辨是非、洞察人心时势的远见卓识,也缺乏一个真正的士人所必须的风骨和操守。在那个内斗严重,波谲云诡,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时代,他被潮流权势所裹挟,身不由己,没能做到明哲保身,最终命丧其中。从他早年入贾充府任职;到后来当河阳令、怀县令、尚书郎、廷尉评,以公事免;再到当太傅杨骏主簿,后因杨骏被诛而受累,虽赖曾经善待的公孙宏相救而免死,但却被开除官籍,贬为平民;再后来又复官,选为长安令,征补博士,又因母病而辞官闲居,用他自己的话总结来说,“自弱冠涉乎知命之年,八徙官而一进阶,再免,一除名,一不拜职,迁者三而已矣”(《闲居赋》)。仕途困顿,栖迟多年,老是上不去,才高招人嫉妒固然也是原因,更重要的,恐怕还在于那个职场倾轧、内卷严重、风向变化太快的时代,没有谁是常胜将军,今日虽得势,明日眨眼又失势,一不小心站错了队,随时粉身碎骨。哪怕他后来又傍上了贾谧,成为了“二十四友”之首,自以为安稳了,但是等到贾谧被赵王司马伦诛杀后,他的日子也到头了。那个曾经被他鄙视,并在父亲琅琊内史任上鞭挞羞辱过的小人物孙秀,此时已经大权在握,并且一直怀恨在心,终于找到了报仇的机会。于是,潘岳最终被构陷而遇害,诛灭三族,悲惨至极。想起当日参与构陷愍怀太子之事,这是否也称得上是一种报应呢?
《悼亡赋》是潘岳写来悼念亡妻的一篇抒情之作,一般认为作于元康八年(298)冬,其妻杨氏卒后不久。历来围绕潘岳其人其作的各种争议颇多,包括此赋,也有认为是残篇或者伪作的。又或者认为潘岳先后有过两段婚姻,主要基于两个原因,一个是根据文中开篇“伊良嫔之初降,几二纪以迄兹”中的“二纪”(二十四年)推断,潘岳早在十二岁就已定亲,却在接近三十岁时才初婚,远不合当时男子的平均婚龄。另外则是根据潘岳写的那篇《答挚虞新婚箴》,认为在杨氏之后,他另娶新人。但挚虞比潘岳年纪小,他在《新婚箴》中的最后一句“君子是惮,敢告后生”是说不通的。又有人认为“二纪”当为“三纪”之误,或者推测潘岳先后娶了杨家一门大杨氏、小杨氏两个女儿。众说纷纭,各执己见,但多流于臆测,只是一家之言,无论从史籍还是潘岳本人的作品中,都缺乏足够有力的能服众的依据,故暂不从异说。
赋文用情颇深,开篇回忆亡妻过门将近二十四年以来,遭遇两家各种不幸,处境艰难,最终又薄命早终,就像凋零的芳华,随风而去(婴生艰之至极,又薄命而早终。含芬华之芳烈,翩零落而从风)。而后,又说到装扮亡妻遗容以及殡葬服丧的整个过程,以及作者依依不舍的眷恋(袭时服于遗质,表铅华于馀颜。问筮宾之何期,霄过分而参阑,讵几时而见之,目眷恋以相属。听掫人之唱筹,来声叫以连续。闻冬夜之恒长,何此夕之一促)。“且伉俪之片合,垂明哲乎嘉礼。苟此义之不谬,乃全身之半体”,伉俪情深,一日夫妻百日恩,夫妻阴阳和合,乃为全体,妻子的早逝,好比自己身体的一半已经被掏空。“入空室兮望灵座,帷飘飘兮灯荧荧。灯荧荧兮如故,帷飘飘兮若存。物未改兮人已化,馈生尘兮酒停樽。春风兮泮水,初阳兮戒温。逝遥遥兮浸远,嗟茕茕兮孤魂”,如今人去室空,物是人非,枉然地看着荧荧灯火与飘舞的帷帐,当日的欢乐仿佛就在眼前,一眨眼间,已再没有人为我斟酒助兴,只剩我茕茕孑立、生无可恋的一个孤魂。不得不说,作者写得确实饱含真情,让人读罢沾襟,无限叹息!
除了这篇赋文之外,潘岳还为亡妻写有《哀永逝文》和《悼亡诗》三首。尤其三首诗,感人至深,脍炙人口。潘岳之后,“悼亡”二字也逐渐成为了古典文学中“悼念亡妻”的专用名词。后世有名的优秀悼亡之作颇多,比如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离思五首》),梅尧臣的“终当与同穴,未死泪涟涟”(《悼亡三首》),苏东坡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王十朋的“不见音容忽三月,无从涕泗已千行”(《悼亡》),陆游的“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沈园二首》),王夫之的“残帷断帐空留得,四海无家一腐儒”(《悼亡四首》),王士祯的“江南红豆相思苦,岁岁花开一忆君”(《悼亡诗二十六首》),竺可桢的“生别可哀死更哀,何堪凤去只留台”(《步放翁原韵悼侠魂》)等等,不胜枚举,皆以情真、情深而感人肺腑。
孝忠诚可贵 道义更当先 ——成公绥《乌赋》赏析兼论忠孝之道
虽无才济世 但以酒为名 ——刘伶《酒德颂》赏析
一曲广陵散 千秋忆故人 ——向秀《思旧赋》阐微
心游方外 酒隐人间 ——阮籍《首阳山赋》赏析兼论伯夷、叔齐
本以高难饱 徒劳恨费声 ——曹植《蝉赋》析微
职场“犀利哥”的悲剧人生 ——祢衡《鹦鹉赋》赏析兼论其人
在道义与功名的夹缝中求生 ——扬雄《逐贫赋》品鉴兼论义利之辨
高危职业下的笔墨人生 ——司马迁《悲士不遇赋》赏析
入世超凡两俱难 ——董仲舒《士不遇赋》品鉴
移精变气 妙语疗疾 ——枚乘作品《七发》探微
人微事隐 巧辩雌雄 ——试析宋玉《风赋》的深层内涵
针砭时弊 以笔为枪 ——赵壹《刺世疾邪赋》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