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楹联/诗钟/作品(转) |
[巧对妙联 | 第1期]三代夏商周,四诗风雅颂
广西楹联学会 2021-11-05 16:14
主 编
广西楹联学会黄涛才
所谓巧对妙联,大者都在构思上独具匠心和巧趣,在手法上运用比喻、夸张、拟人、假借、镶嵌、反复、重叠、映衬、反衬、双关、回文、顶针、排比、对偶、自对、隐匿、歇后、拆拼等修辞妙笔,使妙联上下句词性相对、音韵相谐,本身富有一种字面上的对称美、声调上的韵律美,创造出如诗如画的意境和韵味, 看去赏心悦目,读来妙趣横生。
对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由于诗人墨客的雕章琢句、潜心营构,使对联中的巧对妙联变成对联中的上乘之作和脍炙人口的佳构精品。
广西楹联学会巧对妙联栏目将以清代学者梁章钜的《楹联丛话》和《巧对录》,民国学者丁楚孙的《古今滑稽联话大观》、周莲第的《分类楹联大成》等巧对妙联专集为基础,从古今浩如烟海的对联中,集辑一些对联中的妙联巧对,本栏目总录十辑共一千余副,洋洋数十万言,蔚为大观。所选对联皆格律严谨,以艺术性见长,并融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资料性为一体,或构思巧思妙想,或落笔巧遣妙运,或用典巧取妙引,或集句巧撷妙采,通篇给人随处见巧、满卷生妙之感。
本栏目每期推送5副巧对妙联并点评,着重进行艺术分析,点到巧在哪里,评出妙在何处。欢迎关注订阅。
第一辑
难题
第1期
三代夏商周;
四诗风雅颂。
——(宋)刘攽
刘攽(1023-1089),字贡父,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应历进士,北宋史学家,曾与司马光同修《资治通鉴》。
一次,当朝宰相王安石有意难刘,即出上句让刘对。不料,刘攽未被难住,反而精当巧妙地对出下联。
对句既不能言“三”,又必须嵌入三个字,这就难了。他从《诗经》分类找到突破点:风雅颂。雅,又分大雅、小雅,故又通称“四诗”。以此为对,妙绝!
三光日月星;
四德元亨利。
——(宋)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嘉祐进士,北宋文学家、词人、书画家。
北宋嘉祐年间,辽使抵汴京,朝廷派苏东坡前往驿馆接应。叙谈之间,宾主一上一下,对成此联。
难点与前联类似。巧在苏东坡另有高招,不被所难。摘取《易·辞》中“四德:元亨利贞”。然“贞”为当朝皇帝宋仁宗(赵祯)讳忌之字,故隐而不言。
三光日月星;
一阵风雷雨。
一一(明)吴闻之
辽使当年与苏轼对句,属无情对,联语毫无相干。明代人吴闻之所对下句,从天文气象落笔,与“三光日月星”有了内在联系。亦为难得之妙联!
三光日月星;
六脉寸关尺。
——张幼于
张幼于,不详。以“六脉”对“三光”,也显奇妙。中医切脉诊病,“寸”脉指手腕后一寸处;“关”脉指居中突出关节骨之下部位;“尺”脉指胳膊肘前一尺处。一个人有左手右手,合为“六脉”。“六脉”正巧是上联“三”的倍数。
三光日月星;
四史记书志。
——(当代)张少成
当年苏轼在对辽使上句时,所对“四德元亨利”,省略了“贞”。这里张少成之对句,大胆地 把《后 汉 书》包括于《汉书》,称“书”,连同《史记》、《三国志》,世称“四史”,也属巧对。张少成另外还别出心裁地以“一物荷莲藕”为对,但显得纤弱有余,庄丽不足。
广西楹联学会
主编:18077048626
gxyinglianxuehui@163.com
对论百家事 联通八桂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