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渝:王安石五律二首解析

(2022-04-20 13:40:55)
分类: 诗词散曲辞赋古文(转)

[古诗新读](之二)有一种爱,春风取花——读王安石《半山春晚即事》

原创 雪尘 渝子成说 2022-04-07 19:30

【古诗新读】(之二)

有一种爱,春风取花——读王安石《半山春晚即事》

张渝

袁枚惊艳时光的句子是“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这句诗的确写得好。但是,细读之后,会发现袁枚的眼光还在皮相处打磨,真正具备骨像深度的文字是王安石《半山春晚即事》的首联。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袁枚只看到春风的“来”,而没有想到春风的“去”。而真正的优雅,既在于来得高贵,更在于去得大度。一旦时风不对,直接按下“撤回键”。还是先读《半山春晚即事》: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

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床敷每小息,杖履或幽寻。

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对于此诗,方回《瀛奎律髓》卷十云:“半山诗工密圆妥,不事奇险,惟此‘春风取花去’之联乃出奇也。余皆淡静有味。”在我有限的阅读里,从“收回”的角度写春风,王安石是第一人。

图片

清代篆刻家邓石如给自己书房撰联:“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其“春风大雅能容物”句,活灵王安石“春风取花”的大度——无私的开花,花败后,无怨的收回。更奇的是,对于即将过时的花,“春风”不是简单的一收了之,而是继续大度地“酬”以“清荫”。春风之美,大雅能容,于此可见。

知乎上有一个话题:王安石与苏轼,谁的诗更好?结论是苏轼更好。但是,在我看来,这是一个伪命题。王、苏二人,都是一时俊杰。若真论诗歌,王安石也未必不如苏东坡。只是王安石官至宰相,其诗更重载道,苏轼也在官场,却一贬再贬,其诗更加通透。此外,美食也帮助热爱美食的苏轼圈粉无数。因此,以粉丝数量言,苏轼完胜王安石。但王安石“墙角数枝梅”,也的确一直都在暗香浮动。需要指出的是,王安石的“暗香”是理,是道。借助精巧的语言,把乏味的道理说得舒闲容与,活色生香,是王安石的功夫。

图片

古人称眼前的事物为“即事”。王安石另有一诗的题目就是《即事》。其诗如下:

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

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

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

说完“即事”,再说“半山”。

众所周知,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因此“半山”在《半山春晚即事》中,不是半山腰,而是王安石的“半山园”。“半山园”遗址在今之南京。王安石晚年居住在白塘。白塘一地距江宁城东门7里,距钟山主峰也是7里,所谓半途上处,故曰“半山园”。

图片

王安石《金陵即事三首》其一有“水际柴门一半开,小桥分路入青苔。背人照影无穷柳,隔屋吹香并是梅”句,也是我喜欢的。前两年,南京18位画家众筹了一个名叫“柴门”的茶馆,很有格调,不知它现在是否挺住了疫情?我在南京时,曾与股东之一、江苏国画院画家李金国约茶“柴门”,却阴差阳错地错过了。但我内心一直惦记“柴门”。“柴门”之外,原诗中“隔屋吹香”的意象,实在是妙。它与“为有暗香来”句,异曲同工。

王安石与苏轼,并立于唐宋八大家。但王安石不以词名,苏轼却能以诗为词,且开一代词风。仅此一点,可以看到苏轼的广阔。刘熙载说“东坡词颇似老杜诗,以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也。”倘若以此观王安石与苏轼的诗,应该说二人的诗,都具备此特点。不同的是,王安石执着于说理,如先生上课;苏轼则“直将和气接儿童”。王安石让人跟着学,苏轼让人跟着玩。

重读《半山春晚即事》,我看重“春风取花去”这句。唐人元稹“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句,也好,都是言近意远的风范,但王安石“春风取花”,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最后说句题外话,元稹诗中,“取次”一词的意思是“随便”“任意”的意思。

2022-4-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