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畅诸]《登鹳雀楼》赏析
(2020-05-28 12:28:09)分类: 诗词散曲辞赋古文(转) |
全唐诗中仅有他一首诗,气势雄壮,堪称千古绝唱
(盛唐)[畅诸]《登鹳雀楼》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鹳雀楼,始建于南北朝时期。当时北周和北齐对峙于山西蒲州。北周大将军宇文护为了防御,在蒲州西门外修建了一座高楼,以备观察敌情,防止北齐偷袭。
高楼修成之后,经常有鹳鸟在楼上栖息筑巢,久而久之被称为“鹳雀楼”。
鹳雀楼地势险峻,登楼之后黄河的景色尽收眼底,是登高望远的好去处。隋唐统一全国之后,鹳雀楼的军事作用逐渐消失,慢慢演变成为了人文景观。
打开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很多文人来到鹳雀楼之后,抒发情怀,或者是书写山河壮丽,或者书写自己的怀才不遇,或单纯抒发自己的情怀。
在不计其数的诗篇中,只有李益、王文奂、畅诸三篇写得最好。今天说的这首诗,就是畅诸所写。诗的名字叫登鹳雀楼,全诗如下: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畅诸,生卒年不详,汝州人士,开元初年进士及第,曾担任许昌尉,《全唐诗》中仅有他一首诗。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鹳雀楼高临于飞鸟之上,在楼上俯瞰下去地面上的物体细若烟尘。
鹳雀楼比飞鸟还高,可以看出它凌空耸立。而作者这样写,也不是夸张,而是真实感受,从鹳雀楼最高层向下看,飞鸟从楼上俯冲下去,这本是常见的景象。
第一句是写近处景象,第二句则是远处景象。蒲州城里面热闹的街市,城外的田舍村庄,在作者眼中都变得无比渺小。这不是轻视的意思,而是通过对比凸显出鹳雀楼挺拔雄奇。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圆形的天空笼盖着广阔的平原,奔腾的黄河裹挟着巨浪,向远处奔流,消失在群山之中。
第三句写登楼眺望的尽头,海天相接。“围”字写得极有气势,写出了天将整个大地包括起来的形象感。这种诗句,只有在登高之时,才能写得出来,闭门造车是没有办法想象的。
第四句是作者顺着黄河奔流的方向眺望看到的场景。“入断山”同样写得极有力量,黄河水进入到群山之中,有一种将山截断的感觉。诗人的描写虽然停止在了群山之处,但是思绪并没有停止,而是和黄河水一直向东而去。
这首诗前两句写鹳雀楼之高,后两句写鹳雀楼上所见之广阔,真有居高临下的凌云壮志和包揽六合八荒的超凡情怀。
后人评价这首诗不减王之涣的盛唐气韵,而且河流入断山一句更比王之涣同名作有过之而无不及。
一个人不论留给世界多少东西,最终留下的只有精品,有的人一辈子写了上万首诗作品,只可惜一句都未能传颂,呜呼哀哉!
后一篇:(盛唐)[李白]《咏槿》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