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都诗词学堂中级班8期第五讲七律学员作业
(2018-05-20 16:15:45)
标签:
七律联都网诗词中八班习作文化 |
分类: 诗词散曲辞赋古文(转) |
联都诗词学堂中级班8期 第五讲 七律作业
一、学习讲义第一节,将第四讲五律作业改写成七律,(请在后面附上原诗),体会七律句法与五律的不同。除了韵字,五律中其他字词、词序均可改写或换序,尽量保持原句。(20分)
二、分析:(20分)
解析诗意,并根据讲义有关内容,分析其章法结构:
三、创作:(60分)
创作一首咏物七律,题目自拟。(如:咏海棠、咏桃花、咏云、咏街灯、咏鼠标、咏砚台、咏白发、咏扫帚、咏公共汽车等等)。
创作步骤:
1、根据讲义中七律章法的第一法布局,先创作一首完整的七绝(四句)并体现起承转合的章法要求,达到基本能表现出诗的主题思想,尾句注意避免就事而结,要以比宕开。注意,立意一点要明确,或有寄寓,或有象征、感时感悟等(一般而言,一首七律的主题思想往往都在首联与尾联中表现);
2、在七绝的基础上,中间添加两个对仗联,其中一联要求用“勾勒”手法,一联要求用“点染”手法,对七绝的内容进行补充扩展,完成一篇布局完整的七律。(对仗联也可以试用“粗细对称”的写作手法,这个不作为作业要求。)
3、对整首七律作品进行炼字炼句、修改润色。特别注意颔联出句要承接首联,颈联对句要为尾联的转合蓄势、铺垫。作业截止日期:2018年5月10日
联都诗词学堂中级班7期
第二讲 七律作业
( 处顺) 得分:90
创作步骤:
1、根据讲义中七律章法的第一法布局,先创作一首完整的七绝(四句)并体现起承转合的章法要求,达到基本能表现出诗的主题思想,尾句注意避免就事而结,要以比宕开。注意,立意一点要明确,或有寄寓,或有象征、感时感悟等(一般而言,一首七律的主题思想往往都在首联与尾联中表现);
2、在七绝的基础上,中间添加两个对仗联,其中一联要求用“勾勒”手法,一联要求用“点染”手法,对七绝的内容进行补充扩展,完成一篇布局完整的七律。(对仗联也可以试用“粗细对称”的写作手法,这个不作为作业要求。)
3、对整首七律作品进行炼字炼句、修改润色。特别注意颔联出句要承接首联,颈联对句要为尾联的转合蓄势、铺垫。作业截止日期:2018年5月10日
一、学习讲义第一节,将第一讲五律作业改写成七律,(请在后面附上原诗),体会七律句法与五律的不同。除了韵字,五律中其他字词、词序均可改写或换序,尽量保持原句。(20分)评分:16
七律•清明登牛蹄岭
牛蹄岭上表功勋,一座丰碑耸入云。起联换用起承倒置、直赋开题,颇得七言章法,相当不错。
玉砌百阶通静穆,松围四面溢清芬。与五律相比,颔联句法未变,但首二字并未对五言句意境有提升,七言只是对五言稍作补充。
棘丛移步残垣隐,山顶迎风战火闻。出句不错,以荆棘与残垣相映衬,凸显苍凉。对句“山顶”稍显泛泛。
又是春归醒大地,双双泪眼祭诸君。“又是”是很好的转沓词,不错。但“双双”就显得稍显随意可有可无。
附原诗:
五律•清明登牛蹄岭
遥看牛蹄岭,丰碑耸入云。(破题)
百阶通静穆,四处布澄芬。(所感)
移步残垣在,迎风战火闻。(联想)
春归醒大地,泪眼叩诸君。(抒怀)
二、分析:(20分)评分:20
解析诗意,并根据讲义有关内容,分析其章法结构:
春阴
朱弁
关河迢递绕黄沙,惨惨阴风塞柳斜。
花带露寒无戏蝶,草连云暗有藏鸦。
诗穷莫写愁如海,酒薄难将梦到家。
绝域东风竟何事?只应催我鬓边华!
答:这首诗的大意如下:关河长长,绕过茫茫的沙丘向南流去,寒风凛冽,吹打着几株歪斜的塞外之柳。野花瑟瑟,虽然凝着寒露,却没有戏舞的蝴蝶,连天的草丛中只藏着几只乌鸦。把诗写尽了也写不完像海一样的乡愁,喝下了几盏淡酒,想做一个回家的美梦,可还没等回到家乡酒就醒了。春风为什么会到这种荒凉的地方来,它只能催生我两鬓的白发。
《春阴》是南宋文学家朱弁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前两联描写塞北春天阴冷、萧瑟的景象,后两联抒发对南方故国的刻骨思念。全诗表达了诗人长年被拘禁在异国他乡,感到年华已逝,有家难回的悲苦忧愁及对故国的深深思念。
这首诗很切合第二法:首联起;颔联承;颈联转;尾联合。首联起句雄浑浩大,第二句却收小成几棵斜柳。颔联承上,继续写塞外之萧瑟,第三句写花中不见蝶,是为小,第四句连天荒草藏寒鸦。是为大。颈联转而感慨的是自己的诗难以把浩荡的愁怀尽情抒写出来,可诗人不尝“诗穷”,“难将梦到家”则更是难堪,而酒也不尝“薄”,诗人想回故乡除非是在梦中;要做美梦只好喝酒,可酒薄无力;一场梦尚未到家,人却已经醒了。真是“酒无通夜力”,“梦短不到家”。尾联合,以东风吹白了两鬓的黑发作结,其故国之思抒发得十分深沉。联系作者生平经历进行解析,故而对诗中的情感寄寓体会深刻。章法分析准确到位。我猜处顺应该是语文老师吧?
三、创作:(60分)评分:54
创作步骤:
1、根据讲义中七律章法的第一法布局,先创作一首完整的七绝(四句)并体现起承转合的章法要求,达到基本能表现出诗的主题思想,尾句注意避免就事而结,要以比宕开。注意,立意一点要明确,或有寄寓,或有象征、感时感悟等(一般而言,一首七律的主题思想往往都在首联与尾联中表现);
2、在七绝的基础上,中间添加两个对仗联,其中一联要求用“勾勒”手法,一联要求用“点染”手法,对七绝的内容进行补充扩展,完成一篇布局完整的七律。(对仗联也可以试用“粗细对称”的写作手法,这个不作为作业要求。)
3、对整首七律作品进行炼字炼句、修改润色。特别注意颔联出句要承接首联,颈联对句要为尾联的转合蓄势、铺垫。
答:七律章法第一法:首联第一句起,第二句承;尾联第一句转,第二句合;中二联展开、渲染、勾勒、烘托。
1)七绝•咏牡丹
日暖风和国色香,文人墨客诵诗章。
一身焦骨心高洁,不事强权走洛阳。有诗骨,欠丰润,但于七绝足矣。
2)七律•咏牡丹
日暖风和国色香,文人墨客诵诗章。
姚黄魏紫开颜笑,蛱蝶奔蜂采粉忙。
百媚千娇花一朵,严冬酷暑历三殇。
满身焦骨心高洁,不事强权走洛阳。
中二联格局偏狭。
3)修改稿
片片云霞国色香,游人纷至醉韶光。
花妍叶碧迎宾笑,蝶舞蜂团戏蕊忙。
借得东风裁瑞锦,闲听雅士诵华章。
一身焦骨尊时序,不事君权隐洛阳。
首句比起,二句顺承,起承有序。
颔联也是比喻手法勾勒,中规中矩。“团”字可炼。
颈联显然意识到了初稿的问题,气象拓开、渲染。“闲”字不佳,为尾联铺垫意味未显。
转句稍有突兀,结句甚好。
总体章法不错,首联起承绵密有序,尾联用典立意颇有新意。中二联承接首联而扩展做得不错,但如何引导到尾联的诗旨(铺垫)上稍欠功夫。中二联不仅仅是内容的扩展,还需考虑“承上启下”,最终完成对主题的渲染与烘托。
联都诗词学堂中级班8期 第五讲
一、学习讲义第一节,将第四讲五律作业改写成七律,(请在后面附上原诗),体会七律句法与五律的不同。除了韵字,五律中其他字词、词序均可改写或换序,尽量保持原句。(20分)评分:15
群岭绵延千里竣,神奇海北藏区桓。“群岭”平淡无奇,“神奇”有铺垫,启发中二联,不错的选择。
水盘谷腹青瓷画,天接峰巅白玉鞍。
寸步无途横石卧,朔风吹雪入衣寒。
一朝见识祁连险,谁会轻言蜀道难?
登祁连山(塞外晨枫)
绵延千里竣,海北藏区桓。【破题】
谷腹青瓷画,峰巅白玉鞍。【勾勒】
行途横石卧,吹雪入衣寒。【渲染】
见识祁连险,休言蜀道难。【感叹观点】
二、分析:(20分)评分:16
解析诗意,并根据讲义有关内容,分析其章法结构:
春阴
朱弁
关河迢递绕黄沙,惨惨阴风塞柳斜。
花带露寒无戏蝶,草连云暗有藏鸦。
诗穷莫写愁如海,酒薄难将梦到家。
绝域东风竟何事?只应催我鬓边华!
分析;首句起展现的是一个苍凉广阔的大漠景象,次句接着写大漠之中阴冷之风吹过几株稀疏的杨柳,更添塞外荒凉孤寂。颔联对眼前景物的描写,稀疏野花带着塞北寒露,萧疏孤寂,也没有蝴蝶光临,漫天浓云下衰草从中传来乌鸦的凄凉叫声,更加渲染出凄凉悲怆之感。颈联是请语,纵然是用诗也难以表达像大海一样的愁绪,即使是喝醉了也很难梦回家乡。表达思乡之苦,离愁之恨。尾联抒发作者感慨,西北边疆的朔风是暗含边疆战事,这风是逐渐吹白了握鬓边华发。暗叹时光流逝,青春不在,壮志难酬的爱国之情。全诗苍茫悲凉,格调沉郁。首联的意象大,颔联意象的小,视角转换自然,对比强烈,颈联情语抒发感情得当,尾联收回到作者自己,即拓的开,又收的回。中二联对仗漂亮,勾勒渲染到位。个人感觉,尾联弱了,在立意上不及岳飞满江红的英雄壮志,激越豪情高。感觉作者悲怆有余豪情不足。作者本已归隐,后被朝廷召回出使金国探视徽钦二帝及议和,未成被金国拘禁十七年之久。本非带兵抗金之雄杰,如此羁愁也合其身份。
此文只做解析,却未论章法结构。
三、创作:(60分)评分:50
创作步骤:
1、根据讲义中七律章法的第一法布局,先创作一首完整的七绝(四句)并体现起承转合的章法要求,达到基本能表现出诗的主题思想,尾句注意避免就事而结,要以比宕开。注意,立意一点要明确,或有寄寓,或有象征、感时感悟等(一般而言,一首七律的主题思想往往都在首联与尾联中表现);
2、在七绝的基础上,中间添加两个对仗联,其中一联要求用“勾勒”手法,一联要求用“点染”手法,对七绝的内容进行补充扩展,完成一篇布局完整的七律。(对仗联也可以试用“粗细对称”的写作手法,这个不作为作业要求。)
3、对整首七律作品进行炼字炼句、修改润色。特别注意颔联出句要承接首联,颈联对句要为尾联的转合蓄势、铺垫。作业截止日期:5月10日
1,咏竹
庐边滴翠自生凉,细叶纤枝探出墙。
何羡牡丹真国色,虚怀落落是寻常。起句的“庐边”,承句却转到“墙”,两句交代两个方位,没必要,关联散了。
2,咏竹
庐边滴翠自生凉,细叶纤枝探出墙。
苏轼宁无平日肉,板桥爱画几株篁。
每消酷热横绿剑,但看严寒啸清霜。
何羡牡丹真国色,虚怀落落是寻常。
3,咏竹
庐边滴翠自生凉,细叶纤枝探出墙。
苏轼宁无平日肉,板桥爱画几株篁。
每消酷热入茶茗,但看严寒啸雪霜。
何羡牡丹真国色,虚怀落落是寻常。
首联的问题如上,从七律而言,首联有点染有勾勒,中二联就没什么可写的了,于是只能借苏轼板桥来填空。
颔联本身不错,但考虑到章法要求,应该从描写竹子本身入笔而不是用事用典来扣题。
颈联渲染,但出句与首句意思相同,没能拓展,对句倒是不错,不仅渲染出竹子的品格,也为尾联转合起势,不错。惟“但看。。。啸”的搭配违理。
尾联转合好,诗旨显而有味。
总体章法上未能符合要求,问题出在首联。在七绝可,在七律则急于扣题,应当引而不发、点到为止,为中二联扩展留下余地。
一、学习讲义第一节,将第一讲五律作业改写成七律,(请在后面附上原诗),体会七律句法与五律的不同。除了韵字,五律中其他字词、词序均可改写或换序,尽量保持原句。(20分)评分:14
登庐山
秋光潋滟惹人熏,扶杖登高极目欣。“潋滟”多形容水,“熏”字也与之不谐,但句法倒是典型的七言句法。除此句外,其余七句按部就班增加首二字,比原诗反而觉得拖沓。尾联画蛇添足。
惬意凌风招五老,衔杯赏鹤入孤云。
豁眸峰险诗犹在,侧耳芦幽步尚闻。
大好江山谁做主?江西一喝动千军。
毛泽东,庐山故居:芦林一号。并作有“无限风光在险峰”的诗句。
原玉如下:
登庐山
九月金秋里,登高极目欣。
凌风招五老,赏鹤入孤云。
峰险诗犹在,芦幽步尚闻。
江山谁做主,一喝动千军。
二、分析:(20分)评分:19
解析诗意,并根据讲义有关内容,分析其章法结构:
春阴
朱弁
关河迢递绕黄沙,惨惨阴风塞柳斜。
花带露寒无戏蝶,草连云暗有藏鸦。
诗穷莫写愁如海,酒薄难将梦到家。
绝域东风竟何事?只应催我鬓边华!
这首诗的大意如下:关河长长,绕过茫茫的沙丘向南流去,寒风凛冽,吹打着几株歪斜的塞外之柳。野花瑟瑟,虽然凝着寒露,却没有戏舞的蝴蝶,连天的草丛中只藏着几只乌鸦。把诗写尽了也写不完像海一样的乡愁,喝下了几盏淡酒,想做一个回家的美梦,可还没等回到家乡酒就醒了。春风为什么会到这种荒凉的地方来,它只能催生我两鬓的白发。
《春阴》是南宋文学家朱弁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前两联描写塞北春天阴冷、萧瑟的景象,后两联抒发对南方故国的刻骨思念。全诗表达了诗人长年被拘禁在异国他乡,感到年华已逝,有家难回的悲苦忧愁及对故国的深深思念。基本准确。
春阴
朱弁
关河迢递绕黄沙,惨惨阴风塞柳斜。(起)
花带露寒无戏蝶,草连云暗有藏鸦。(承)
诗穷莫写愁如海,酒薄难将梦到家。(转)
绝域东风竟何事?只应催我鬓边华!(合)
觉得是第二法。首联写景,也加上了作者自身的感受。颌联承首联接着写景,烘托运渲染一个悲凉的气氛。转句是颈联,归结到自身,词穷,酒薄等等,把内心的悲苦写到极致。尾联议论,承接颈联感慨抒怀。通篇让人感到压抑悲凉。读之让人同情。
正确。
三创作一首咏物七律,题目自拟。(如:咏海棠、咏桃花、咏云、咏街灯、咏鼠标、咏砚台、咏白发、咏扫帚、咏公共汽车等等)。评分:59
创作步骤:
1、根据讲义中七律章法的第一法布局,先创作一首完整的七绝(四句)并体现起承转合的章法要求,达到基本能表现出诗的主题思想,尾句注意避免就事而结,要以比宕开。注意,立意一点要明确,或有寄寓,或有象征、感时感悟等(一般而言,一首七律的主题思想往往都在首联与尾联中表现);
2、在七绝的基础上,中间添加两个对仗联,其中一联要求用“勾勒”手法,一联要求用“点染”手法,对七绝的内容进行补充扩展,完成一篇布局完整的七律。(对仗联也可以试用“粗细对称”的写作手法,这个不作为作业要求。)
3、对整首七律作品进行炼字炼句、修改润色。特别注意颔联出句要承接首联,颈联对句要为尾联的转合蓄势、铺垫。
七律章法第一法:首联第一句起,第二句承;尾联第一句转,第二句合;中二联展开、渲染、勾勒、烘托。
1)七绝
踏春三月访桃花,俏丽姿颜甚可夸。
敢问谁怜风雨后,落红一径恁悲嗟。
“敢问”过猛。立意不错。
2)改成七律七律
踏春三月访桃花,俏丽姿颜甚可夸。
玉蕊噙香凭浅淡,琼枝倚槛任横斜。
蝶蜂争宠如团浪,身骨多娇若隐纱。
敢问谁怜风雨后,落红一径恁悲嗟。
中二联勾勒、点染,章法准确。
3)修改润色
试用典改转结句,最后定稿。
七律
踏春三月访桃花,俏丽姿颜甚可夸。
玉蕊噙香闻浅淡,琼枝倚槛看横斜。
多情先得东君宠,半醉羞笼薄雾纱。
一别刘郎风雨后,蓬山何处寄生涯?
赋起,比承。起联有序。
颔联接承句勾勒,“闻浅淡、看横斜”状物典丽。
颈联以情入境,也是渲染手法。
尾联“一别”,跳开一步用典转合,颇为蕴藉。与原七绝与初稿相比,境界大升。
再回头看中二联,无论勾勒点染,都是描写桃花开诗的盛景,却反而为尾结作了很好的反衬与铺垫,布局章法很成功。惟“东君宠、薄雾纱”对仗嫌宽。
都诗词学堂中级班8期 第五讲 (花竹雨) 七律作业
一、学习讲义第一节,将第四讲五律作业改写成七律,(请在后面附上原诗),体会七律句法与五律的不同。除了韵字,五律中其他字词、词序均可改写或换序,尽量保持原句。(20分)评分:15
暖风晴日登双阙,无语峰峦叠翠中。
隔叶莺声传客路,牵枝花影入禅宫。虽然只增加了“隔叶、牵枝”两词,但能收婉转勾连之意境,扩展了意境,改得很成功。
宛然惆怅南朝事,不尽诗题六代雄。宛然/诗题,对仗欠工。
望以斜阳寻古道,青山依旧月辉同。“望以”见生,何不用“远望”?尾结句法不错,但“月”与“斜阳”相犯,疏忽了吧?
晴日登双阙,峰峦叠翠中。(破题)
莺声传客路,花影入禅宫。(渲染)
迹傍南朝事,诗题六代雄。(勾勒)
斜阳寻古道,惆怅与谁同。(接转以景代情抒怀)
二、分析:(20分)
解析诗意,并根据讲义有关内容,分析其章法结构:
春阴
朱弁
关河迢递绕黄沙,惨惨阴风塞柳斜。
花带露寒无戏蝶,草连云暗有藏鸦。
诗穷莫写愁如海,酒薄难将梦到家。
绝域东风竟何事?只应催我鬓边华!
解析:
关塞连绵不绝绕着黄沙,凄惨的寒风吹打着边塞歪斜的杨柳树。
几朵野花还凝着寒露,却没有戏舞的蝴蝶,连天的草丛中还藏着几只乌鸦。
把诗写尽了也写不完像海一样的愁,喝下了淡酒,可是酒太淡了,梦里还没回到家乡,酒就醒了。
春风为什么会到这种荒凉的地方来,它只为催生我鬓边的华发。解析基本到位。
《春阴》是南宋文学家朱弁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此诗前两联写塞北阴冷萧瑟之景,也把诗人思念故国的深情充分地表达了出来。后两联抒情,是其对故国之思的抒发。
这首诗章法符合第四法:前二联写景;后二联议论抒情。这种前四句写景,后四句议论或抒情的章法,前人有一个称呼,叫作纤腰格。这种章法已经基本离开了起承转合羁绊,显示出七律章法的多样性。
章法分析有误。第四法的重点是后二句另开一面,对外界的某事或某人进行议论评说,重点在于“说理”。这首诗的后四句并非是说理议论,实际上还是承接着前四句所营造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多年被拘禁而思乡不已的愁苦心境。首联起,点明时间地点及景象,颔联承接续写点染萧瑟风光,颈联转为抒怀,尾联设问,扣合起联点题。
三、创作:(60分)评分:50
创作步骤:
1、根据讲义中七律章法的第一法布局,先创作一首完整的七绝(四句)并体现起承转合的章法要求,达到基本能表现出诗的主题思想,尾句注意避免就事而结,要以比宕开。
注意,立意一点要明确,或有寄寓,或有象征、感时感悟等(一般而言,一首七律的主题思想往往都在首联与尾联中表现);
2、在七绝的基础上,中间添加两个对仗联,其中一联要求用“勾勒”手法,一联要求用“点染”手法,对七绝的内容进行补充扩展,完成一篇布局完整的七律。
(对仗联也可以试用“粗细对称”的写作手法,这个不作为作业要求。)
3、对整首七律作品进行炼字炼句、修改润色。特别注意颔联出句要承接首联,颈联对句要为尾联的转合蓄势、铺垫。作业截止日期:5月10日
1.
拂面东风弄碧丝,轻帘翠幕柳烟姿。
平塘淡淡花如雪,四野云迷南北吹。
2.
拂面东风弄碧丝,轻帘翠幕柳烟姿。
即看婀娜纤腰细,亦有娉婷小袖垂。
舞燕双飞随处入,啼莺半落向阳枝。
平塘淡淡花如雪,四野云迷南北吹。
3.
拂面东风弄碧丝,轻帘翠幕柳烟姿。
即看婀娜纤腰细,亦有娉婷小袖垂。颔联勾勒。状物有神韵,不错。句法也较灵动。是整首诗最好的一联。
紫燕双飞青嶂入,黄鹂百啭绿阴枝。颈联化用古诗名句渲染,是个很不错的选择,但处理得不太好,“青嶂、绿阴”和承句的“柳烟”意象基本相类,太过重沓。“入/枝”失对。
江春絮舞花如雪,四野云迷南北吹。转句显然修改了原稿的莫名所言,表达更清晰了。试图通过柳絮(而非前六句的柳枝)的引入另开一面而转,看得出是有所考虑。但尾结却还是拘泥于物的描写,未能宕开。总体而言,在七律章法上看得出是有追求的,感觉还是思考的广度、深度不够,细节处理上也比较仓促。花竹雨如愿意修改,建议先从七绝开始,根据第一讲,选择渔洋十二法之一,重写一绝,再完成七律。(可以单发在教室,我会再评。)
联都诗词学堂中级班8期 第五讲
一、学习讲义第一节,将第四讲五律作业改写成七律,(请在后面附上原诗),体会七律句法与五律的不同。除了韵字,五律中其他字词、词序均可改写或换序,尽量保持原句。(20分)评分:18
秋登天平山
闻得冠吴秋景胜,闲来乘兴向山行。
霜染千枫林似醉,池开一镜景分明。
欲引清泉甘梦泽,奈何峭壁隘龙程。以梦泽说太湖,古有此例,然“甘”字太过婉曲,表意难明。
置身万笏朝天处,我自凝眸云自横。
增字后全诗句法更为流畅,三句尤见清丽,八句更显畅达。惟七句“置身”有点刻意。
原诗如下:
秋登天平山
冠吴秋景胜,乘兴向山行。
霜染千枫醉,池开一镜明。
清泉甘梦泽,峭壁隘龙程。
万笏朝天处,凝眸云自横。
登灵岩山
依稀塔峙苍崖上,次第阶横薄雾中。
临峰天地襟怀阔,闻罄凡尘俗虑空。
采香箭泾洇花雨,倚案禅房听竹风。
回首烟波飘缈处,一湖春水逝从容。
原诗如下:
登灵岩山
塔峙崖岩上,阶横薄雾中。
临峰天地阔,闻罄俗尘空。
箭泾洇花雨,禅房听竹风。
烟波飘缈处,逝水自从容。
二、分析:(20分)评分:19
解析诗意,并根据讲义有关内容,分析其章法结构:
春阴
朱弁
关河迢递绕黄沙,惨惨阴风塞柳斜。
花带露寒无戏蝶,草连云暗有藏鸦。
诗穷莫写愁如海,酒薄难将梦到家。
绝域东风竟何事?只应催我鬓边华!
析:
首联起,写遥远的关河绕着苍凉广阔的大漠,惨惨的阴风夹着黄沙吹打着弱柳,多么的荒凉。
颔联承,花上露水充满着塞北的寒意,连蝴蝶都不愿光临,虽芳草碧连天却从中传来乌鸦的凄戚叫声,更加凄凉。
颈联转,抒情,写自己的诗也难以表达像大海一样浩荡的愁绪,想喝醉了借酒力梦回家乡,’可梦未到家人就醒了。表达思乡之苦,离愁之深。
尾联结,以东风吹白了两鬓的黑发做结。暗叹时光流逝,韶华渐去的伤感。
全诗悲凉沉郁。首联起句远大及近小,写塞北大漠的荒凉,颔联又由近及远,进行烘托。颈联转而抒情,以"诗穷”"酒薄“来曲折委婉地表达思乡之苦,离愁之深。,尾联议论抒情表达年华已逝,有家难回的悲苦忧愁及对故国的深深思念。。
解析基本到位,如能联系作者生平,理解诗旨则更能深刻。章法分析准确。
三、创作:(60分)得分:57
创作步骤:
1、根据讲义中七律章法的第一法布局,先创作一首完整的七绝(四句)并体现起承转合的章法要求,达到基本能表现出诗的主题思想,尾句注意避免就事而结,要以比宕开。注意,立意一点要明确,或有寄寓,或有象征、感时感悟等(一般而言,一首七律的主题思想往往都在首联与尾联中表现);
2、在七绝的基础上,中间添加两个对仗联,其中一联要求用“勾勒”手法,一联要求用“点染”手法,对七绝的内容进行补充扩展,完成一篇布局完整的七律。(对仗联也可以试用“粗细对称”的写作手法,这个不作为作业要求。)
3、对整首七律作品进行炼字炼句、修改润色。特别注意颔联出句要承接首联,颈联对句要为尾联的转合蓄势、铺垫。作业截止日期:5月10日
1,
绝壁孤松
朝迎旭日暮辞霞,仞壁苍岩是我家。
任尔风云何处起,孤蓬一片自芳华。
转结有力,颇具意蕴的咏物诗。
2,
朝迎旭日暮辞霞,仞壁苍岩是我家。
岀岫岚烟常拂槛,应时雨雪恰分茶。显然,颔联的主语与起联发生了错乱,意脉断隔。所以,改稿做出了变换。
平生不染红尘事,野鹤相知明月崖。
任尔风云何处起,孤蓬一片自芳华。
3.
朝迎旭日暮辞霞,绝壁苍岩且做家。改“仞”为“绝”,去雕琢,更自然。但“且做家”,为凑律而生硬。
雨润烟阶青嶂缈,雪妆玉垒夕阳斜。勾勒,但状物欠明晰。
深山遥隔红尘路,野鹤相知明月崖。渲染,出意境,不错。
脚下风云千万里,孤蓬一片自芳华。孤高自傲之情,承颈联而来。转合很成功。
章法很成熟,气脉在改稿后已然打通,绵延不绝。尾联振起而结,相当出彩。不过,我更喜欢原稿的“是我家”的第一人称的写法,更有张力,建议寒梅自己不妨试一下。
|
|
|
一、学习讲义第一节,将第四讲五律作业改写成七律,(请在后面附上原诗),体会七律句法与五律的不同。除了韵字,五律中其他字词、词序均可改写或换序,尽量保持原句。(20分)评分:18
《七律·登青城后山》
青城拥翠恰迷眸,竹杖登临已忘忧。起承连接紧密,首句改后兴味独具。
杳偈寒潭一篙渡,掩阶苍树半山游。杳偈?
最宜陋寺留骚客,适有闲心化野鸠。颈联添字更见风流。泰安寺如今已盛,诗家称“陋”自无不可,然尾联“香火熙熙”则与之相违。
香火熙熙俱胜地,人间独此向清幽。转句不佳,坏在“熙熙”二字。尾结甚好,以“人间”环扣起句“青城”。
原诗如下:
《五律·登青城后山》
叶拥青城陌,登临已忘忧。
寒潭一篙渡,苍树半山游。
寺陋宜骚客,心闲化野鸠。
熙熙俱胜地,独此向清幽。
二、分析:(20分)评分:19
解析诗意,并根据讲义有关内容,分析其章法结构:
春阴
朱弁
关河迢递绕黄沙,惨惨阴风塞柳斜。
花带露寒无戏蝶,草连云暗有藏鸦。
诗穷莫写愁如海,酒薄难将梦到家。
绝域东风竟何事?只应催我鬓边华!
前二句从宏观着笔,以广角视野勾勒出莽莽黄沙,风吹塞柳,一派关河萧瑟景象,颔联递进一层用粗细对称的手法以有花无蝶,云暗藏鸦两处荒凉景象进行细节描绘,四句写景,处处透露出沉闷的情愫,将情调压抑至深。颈联喷薄而出,直抒胸臆道出一个愁字,从景转到自身悲苦,后二句勾出自己的身世沉浮,东风催白发的感伤,将情感将愁升到恨。
从写法上看,本首虽暗合纤腰格,然而四联分别起承转合,首以景起,颔联顺应承接增添,颈联以愁思做转,合句提起升华,故应属于第二法。
解析基本准确。颈联是“陡转”而非“喷薄而出”,承接前四句之意境而抒怀。章法分析准确。
三、创作:(60分)
创作步骤:
1、根据讲义中七律章法的第一法布局,先创作一首完整的七绝(四句)并体现起承转合的章法要求,达到基本能表现出诗的主题思想,尾句注意避免就事而结,要以比宕开。注意,立意一点要明确,或有寄寓,或有象征、感时感悟等(一般而言,一首七律的主题思想往往都在首联与尾联中表现);
2、在七绝的基础上,中间添加两个对仗联,其中一联要求用“勾勒”手法,一联要求用“点染”手法,对七绝的内容进行补充扩展,完成一篇布局完整的七律。(对仗联也可以试用“粗细对称”的写作手法,这个不作为作业要求。)
3、对整首七律作品进行炼字炼句、修改润色。特别注意颔联出句要承接首联,颈联对句要为尾联的转合蓄势、铺垫。作业截止日期:5月10日
《七绝·咏春雨》
含烟曳柳半遮眸,细密濡襟入小楼。
本是清嘉无意客,寒凉总惹往时愁。
由物而引情思,有寄寓,有意境,不错。
《七律·咏春雨》
含烟曳柳半遮眸,细密濡襟入小楼。
隘巷滴痕青瓦冷,长亭纸伞马蹄踌。
一帘溅玉声如诉,千古离人泪未休。
润物本为无意客,寒凉总惹往时愁。润物太拘,好在改稿改回了。
修改:
《七律·咏春雨》
含烟曳柳半遮眸,细密濡襟入小楼。比起赋承。承句雨“入”小楼过于雕琢。“濡襟”显见人在楼外,雨入小楼有何必要?
隘巷新痕青瓦冷,长亭旧伞马蹄踌。颔联借它物勾勒,有新意。
一帘溅玉声如诉,千古离人泪未休。渲染得法,对句犹能联上启下,不错。
本是清嘉无意客,寒凉却惹往时愁。转句顺畅,尾结寄寓,但稍显孱弱。
章法圆润,立意明晰,中二联铺垫扩展,颇见功力。
联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