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忘”字究竟为平为仄?

(2015-05-15 17:47:27)
标签:

平声

对联

平仄

《示儿》

诗联

分类: 楹联/诗钟/作品(转)
编者按:1188期本版刊发辽宁孙德孚先生的文章《两件佩物一副联》,文中对“忘”字的平仄提出疑问,部分热心读者很快写来反馈文章,提出自己的见解,选摘刊发,感谢联友的参与。 

《中国楹联报》1188期上刊出孙德孚先生《两件佩物一副联》的文章,文中说“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中的“忘”字与上联的“弃”失对,“莫失莫忘”是四连仄,如此,佩物上的两句便不能说是一副对联。 
“忘”字是仄还是平呢?翻开《辞海》,可见其注音既为wàng,又为wáng。因此可见其是平仄两用字。田家谷先生编的《新编诗韵词韵手册》,平声和仄声中均有“忘”字。在诗联中出现的“忘”字,用作平声亦多见,如陆游的《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诗中的“忘”即为平声。又如某廉政楹联大赛的获奖联:史海钩沉,莫淡忘千古兴亡,或廉或腐;公门执法,须牢记万民向背,如水如舟。此联中的“忘”也是作平声用。 
由此可见,“莫失莫忘”中的“忘”应为平声,此联也就不存在失替或失对的问题。 
(广东/戚德恩) 
近读孙德孚先生的文章《两件佩物一副联》,谓宝钗与宝玉的佩物上镌字之联有失替失对之憾,原因是“忘”字是仄声字。 
其实,“忘”是平仄两读字。李冲的《诗词韵律》注:“忘,去声漾韵,下平阳韵。”《声律启蒙》阳韵部有联:“人浴兰汤,事不忘于端午;客斟菊酒,兴常记于重阳。”陆游的《示儿》诗云:“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以上诗联中的“忘”均作平声用。 
曹雪芹作为一代文学大师,应该不会留下“美中不足”的。 
(广东/杨林中) 
《两件佩物一副联》一文中,作者仔细分析了《红楼梦》中两件佩物的镌字:“不离不弃,芳龄永继;莫失莫忘,仙寿恒昌。”文中说:如果这是一副对联,下联的“莫失莫忘”四连仄,失替;而“忘”与上联的“弃”同仄,又失对。如此说来,就不能说是一副对联了。 
笔者认为,是对联,既不失替也不失对。理由是,“忘”在此处读平声。“忘”可通“亡”:《诗·大雅·假乐》:“不愆不忘,率由旧章。”“亡”可通“忘”:《诗·邶风·绿衣》:“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搜集以“忘”字结尾的诗句,也可佐证“忘”可读或应读平声。如:“割珠两分赠,寸心贵不忘”“斗酒勿为薄,寸心贵不忘”“明发首东路,此欢焉可忘”,以上均为李白句。还有一些,如“虚誉不可饰,清知不可忘”“祍席知无战,兵戈示不忘”“顾谓同来客,欢游不可忘”等等。毛泽东诗句“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中的“忘”,也应为平声。 
(辽宁/王中原)
------------------中国楹联报2015年05月15日 > 总第1193期 > 第三版 > 新闻内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