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三课:五绝平起首句入韵式格律---暮天新雁

(2011-12-19 21:24:12)
标签:

卢纶

平仄

平平

五绝

首句

文化

分类: 诗词散曲辞赋古文(转)
上次我们讲到五绝平起首句入韵式,今天我们讲---五绝平起首句入韵式格律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说明),表示押平声韵。(),表示可平可仄处


若按四种句型将五绝平起首句入韵格的简式标出来,则为:acda
根据什么原则,组合成这样的格律的?


(1)在不犯孤平、三平尾、三仄尾等毛病的前提下,遵守“一三五字不论,二四六

字分明”的原则。怎么分
  每句第二字        每句第四字
第一句       平                仄                 这就是遵守“相对”的原则,一二句、三四句平仄相对。

第二句       仄                平                           “相同”即“相粘”的原则,二三句相同。



           每句第二字        每句第四字                     
第三句       仄               

第四句       平               


           每句第二字        每句第四字                     
第一句       平                仄                           
第二句       仄                平                           
第三句       仄               
第四句       平               


大家注意看的是第二句与第三句,平仄相同即相粘
(2)用韵的原则,用同部韵或相邻的韵,我们以《诗韵新编》为据,不可押错了韵。

          “落韵”是不允许的。


介绍古代名篇

一、《汾上惊秋》(苏颋670——727,唐开元年间居相位)

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                  
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押十五痕韵)
  
二、《从军行》(令狐楚,唐代诗人,与白居易同时代)

胡风千里惊,汉月五更明。                  
平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纵有还家梦,犹闻出塞声。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押十七庚韵)


五绝平起首句不入韵式


复习上一讲要点

(1)五绝的句型有四:                     
a.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
b.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特拗句)
c.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d.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


(2)五绝格律之一,五绝平起首句入韵格: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一二三句末有韵脚)简式:acda
(3)三个原则:二四六分明的原则、相对相粘的原则、押同部韵或押邻韵的原则。

下面讲新课内容


(1)五绝格律之二,五绝平起首句不入韵格: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二四句末有韵脚)简式:bcda

(2)必须遵守“三个原则”。

古代名篇赏析
(1)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平平仄平仄,特拗句。仄仄仄平平。)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二四句押十五痕韵。


这首诗触景生情写客愁,一个“新”字点得好。三四句为对偶句,妙对!千古佳句!


  由景入境,由境又添情,寂寥、孤单,那天幕,那月亮,似乎故意与诗人亲近,能不更加

  思念家乡和亲人乎?建德江即新安江流经建德的一段
  (2)唐·戴叔伦《三闾庙》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二四句押十五痕韵。

这首诗凭吊屈原,其诗眼就在一个“怨”字。第一句双关也,既写景,又设喻。

课间作业: 请作五绝平起首句不入韵格一首              
课堂练习作,9 点继续讲‘大家先打出这格式

(1)五绝平起首句入韵格: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简式:acda.

教务暮天新雁(774398238) 21:02:20
(2)五绝平起首句不入韵格: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简式:bcda.


新内容五绝仄起首句入韵格:简式——cabc.

教务暮天新雁(774398238) 21:03:49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一二四句末有韵脚)
必须遵守二四六分明、相对相粘的原则。押韵必须押同部韵及可以通押的韵。


古代名篇赏析

   一、唐·李峤    《中秋月》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押十八东韵)
李峤(644——713)进士,历仕唐高宗、武后、中宗,官至中书令。
      此诗借咏中秋月,揭示一个哲理:世界的事物并非一模一样。圆魄:指圆月。此诗艺术特点
(1)状物言理,状物形神兼备,言理有力;(2)章法:起承转合法。第一句起笔,第二句承,第三、四
           两句转,“合”在何处?作者不写了,留“白”,让读者去思考。妙就妙在这个地
  二、唐·卢纶     《塞下曲,其二》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押十八东韵)
  卢纶,字允言,唐代宗“大历十才子”之一。
           此诗写飞将军李广夜猎的故事,赞李广神勇、神力。其细节描写出神入化,而动词用得极其精准、传神。
          “惊”“引”“寻”“没”,一字千金也。石棱,石块突起的部分。
A组11-三秋桂子(597219388) 21:12:19
平平平仄仄 花间新雁醉
仄仄仄平平 桂子静聆听
仄仄平平仄 为觅诗词
平平仄仄平  凭栏问月星


有余力的同学课后请按五绝仄起首句入韵格写一首诗

A组16-雪灵(1540127189) 21:13:56
平平平仄仄 青山飞彩蝶
仄仄仄平平 碧水洗幽莲
仄仄平平仄 欲与吟娇媚
平平仄仄平 清茵醉玉弦

欣赏

五绝·衢江吟                                       
行步此江边,群山入眼帘。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吟歌绝佳处,能不共流连?                          
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押十四寒韵)
  这是一首拆字诗,拆“衢”字为:“行”、“目”、“佳”。第三句用拗句。     
(五)·五绝仄起首句不入韵格


、复习前几讲要点-- 五绝的三种格律:
(1)平起首句入韵格  acda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2)平起首句不入韵格 bcda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3)仄起首句入韵格 cabc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新内容  ---- 五绝的第四种格律


(4)仄起首句不入韵格  dabc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必须遵守二四六分明、相对相粘的原则)
教务暮天新雁(774398238) 21:24:13
古代名篇赏析
教务暮天新雁(774398238) 21:25:01
(1)  李白·《秋浦歌  其十五》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押十六唐韵,即江阳韵)

教务暮天新雁(774398238) 21:25:57
  这首诗的诗眼乃一个“愁”字。用了夸张、比喻、反问等修辞。两次“留白”:为什么“白发三千丈”?

         第二句作者作了回答;“何处得秋霜”?请读者自己去想吧。
教务暮天新雁(774398238) 21:28:03
(2)  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押十二侯韵)

教务暮天新雁(774398238) 21:28:44
    这首诗的情境、景境、理境(哲理)三者兼得。上下、高低、左右东西,视野何其阔也;气势磅礴,无以伦比。

教务暮天新雁(774398238) 21:29:34
   色彩搭配,胜似大画家。揭示哲理,何逊哲学家?

教务暮天新雁(774398238) 21:30:41
如有时间,请以此格律写一首五绝。大家拜读

教务暮天新雁(774398238) 21:31:41
  《五绝·示儿孙》
牢记勤为径,无忘苦作舟。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春前育良种,秋后得丰收。                      平平仄平仄(拗句),平仄仄平平。
                                                                 ·  (押十二侯韵)

教务暮天新雁(774398238) 21:33:18
(六)·关于诗的意象、意境和意蕴

教务暮天新雁(774398238) 21:34:24
前几讲谈了五绝的四种格律,有人说:“平呀仄呀把我的头搞晕了。


但是讲诗词离不开格律,离不开平仄声,离不开押韵。现在我们暂不谈平仄。谈谈旧体诗的

意象、意境和意蕴。


“诗就是有诗意的韵文。”怎么才有诗意呢?

  这就必须研究诗的意象、意境和意蕴。这三者是密不可分的。创作新诗、旧体诗,都必须在“三意”上下功夫。


文学创作要借助形象。自然主义地运用形象,见什么就写什么,这是不行的。面对众多形象,作者加以分析、
综合,选取最典型、最集中的形象来入诗,这就是“意象”
  
通过一组意象表现某种境界,这叫“意境”。


意境包括情、景、理三境。这三境是密不可分的。有时,一首诗里三境俱佳。

什么叫“意蕴”?意蕴,指诗意的

     深度,更是指写诗,要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如同画家、书法家说的“要留白”,如音乐家说的“要余音绕梁,
三日不绝”。
做好这“三意”,真不容易。我们要努力去做


看看古代大家是怎样追求诗的意象、意境和意蕴的

(1)唐·李白《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此诗作于唐天宝12年(公元753年),李白被迫离开长安云游天下已有10年。敬亭山在宣州(今安徽宣城)。此

      诗写尽诗人的孤独之感,愤懑之情。


   意象——众鸟高飞、孤云独去、敬亭山,还有独自漂泊的诗人自己。


意境——其一,景境。诗人独坐,面对敬亭山,眼前的众鸟已飞尽,孤云亦独自离去,去享受自己的悠闲了。

  其二,情境。诗人无可奈何的心情,无法排遣的孤独、愤懑的心情牵动着读者的心。本来诗人想到敬亭山

                 找个伴儿的,谁知鸟儿已飞尽,孤云又独去!诗的前两句用双关(修辞),既写实景,又比喻许多好友皆

                 离自己而去。诗的后两句用拟人(修辞),你看,敬亭山多么够朋友,它不离开我,我和可爱的敬亭山

                “想看两不厌”。
  意蕴——诗人今天独坐敬亭山,明天呢?前途未卜。是谁造成诗人孤独无助的境界的?等等,读者去思考吧。
(2)唐·金昌绪《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意象——金昌绪先生是写春怨、闺怨的高手,他为妇女们诉苦,他对因丈夫戍边而独守空房的妇女表示深切的同情。
黄莺、枝头、妾梦、辽西,是诗人入诗的意象。


意境——其一,景境。一位妇女无端地拿着样什么,打枝上叫唱的黄莺,为什么呢?(造成悬念)哦,原来是黄莺

   将她的美梦吵“没”了。她做的什么梦呢?(又来个悬念)第四句画龙点睛。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位少
妇独守空房,望穿秋水,好不容易作了个上辽西与丈夫团圆的梦。你看,被这黄莺搅“黄”了。
其二,情境。诗中主人公青春美貌(适逢草长莺飞春天来临),她把一切苦恨都迁怒在黄莺身上。这是感情

         的高潮。结局可想而知。


  意蕴——诗中的悲剧是谁造成的?是黄莺儿,不是。是她的丈夫?不是。那是谁?读者自有答案。


(3)宋·苏轼《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此诗应着重理会其揭示的哲理。此所谓意境中的“理”。其余,就不赘述了


今天课讲到这里,下节讲七绝平起首句入韵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