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圣诞节”随想与杂谈

(2010-12-24 14:02:12)
标签:

圣诞节

基督教

梵蒂冈

行走

旅游

休闲

摄影

交流

杂谈

分类: 行走·摄影·杂谈

 

 

“圣诞节”随想与杂谈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广场

“圣诞节”随想与杂谈圣母与耶稣

    曾几何时“圣诞节”这个西方人的节日,这个全世界基督徒的节日,进入了中国人的生活。小时候一直没有弄明白一个问题:“公历”是以“耶稣诞生”那天为基准开始纪年,为什么12月25日“耶稣诞生”五日之后才开始新的一年。30年前,一不小心“歘入”宗教管理口,调到局里工作时接触了“天”、“基”、“佛”、“伊”、“道”等五大宗教,才逐渐搞明白这个问题。

  “圣诞节”,每年12月25日,是教会年历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是基督徒庆祝耶稣基督诞生的庆祝日。在圣诞节,大部分的天主教教堂都会先在12月24日的耶诞夜,亦即12月25日凌晨举行子夜弥撒,而一些基督教会则会举行报佳音,然后在12月25日庆祝圣诞节;而基督教的另一大分支——东正教的圣诞节庆祝则在每年的1月7日。

   圣诞节(Christmas Day)这个名称是“基督恺撒”的缩写。中文除大陆以外基本翻译为“耶诞节”,是比较准确的翻译。基督徒庆祝其信仰的耶稣基督诞生的节日曰“圣诞节”,庆祝“圣诞节”活动与基督教同时产生,被推测始于西元1世纪。很长时间以来圣诞节的日期都是没有确定的,因为耶稣确切的出生日期是存在争议的,除了《新约》以外,没有任何记载提到过耶稣;《新约》不知道日期,当然就没有人知道确切日期了。在西元后的头三百年间,耶稣的生日是在不同的日子庆祝的。西元3世纪以前的作家们想把圣诞日定在春分日上下。直到西元3世纪中期,基督教在罗马合法化以后,西元354年罗马主教指定儒略历12月25日为耶稣诞生日。现在的圣诞节日期跟西元纪年的创制是密不可分的。西元纪年创制于西元5世纪,后来圣诞节这一天就按格里高利历法,即西元纪年的“公历”来确定了,而日历按着假定日期把时间分为公元前(耶稣基督诞生前)和公元后(A. D. 是拉丁文缩写,意思是“有了我们主--耶稣的年代”)。后来,虽然普遍教会都接受12月25日为圣诞节,但又因各地教会使用的历书不同,具体日期不能统一,于是就把12月24日到第二年的1月6日定为圣诞节节期(Christmas Tide),各地教会可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在这段节期之内庆祝圣诞节。西方教会,包括罗马天主教、英国圣公会和新教,确定的圣诞日是公历的12月25日。东正教会确定的圣诞日是公历1月7日(实际上是叫“主显日”),这与东正教没有接受格里高利历改革和接受修正后的儒略历有关,因此把圣诞节在1900年到2099年的这一段时间内将延迟到1月7日。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也是东正教区,但圣诞节日期上遵循西欧习惯为12月25日,但复活节则遵从习惯。而最古老的基督教会亚美尼亚使徒教会确定的是公历1月6日,同时亚美尼亚教会更关注主显节,而不是圣诞节。圣诞节也是西方世界以及其他很多地区的公共假日,例如:在亚洲的香港、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世界上的非基督徒只是把圣诞节当作一个世俗的文化节日看待。

  今夜是圣诞“除夕”----圣诞夜,我还清楚的记得30年前第一次“起着哄”走进北京基督教亚斯立堂 ,观看基督徒们过节的情景。当时没有别的感觉,印象最深的就是牧师宣道很诚恳;欧式文化氛围很浓重;信众礼拜很虔诚;赞美诗“圣歌”很好听!有一年在香港、去年在柬埔寨度过圣诞节都是这样的感觉。

  前两年去过天主教“大本营”梵蒂冈,撇开“信仰”单说“文化”,基督教文化还真是“人类进步的一个标志”和“人类文化的共同财产”。

 

“圣诞节”随想与杂谈

“圣诞节”随想与杂谈

“圣诞节”随想与杂谈

“圣诞节”随想与杂谈

“圣诞节”随想与杂谈

“圣诞节”随想与杂谈

“圣诞节”随想与杂谈

“圣诞节”随想与杂谈

“圣诞节”随想与杂谈

“圣诞节”随想与杂谈

“圣诞节”随想与杂谈

“圣诞节”随想与杂谈

“圣诞节”随想与杂谈

“圣诞节”随想与杂谈

“圣诞节”随想与杂谈

“圣诞节”随想与杂谈

“圣诞节”随想与杂谈

“圣诞节”随想与杂谈

“圣诞节”随想与杂谈

“圣诞节”随想与杂谈

“圣诞节”随想与杂谈

“圣诞节”随想与杂谈

“圣诞节”随想与杂谈

“圣诞节”随想与杂谈

“圣诞节”随想与杂谈

“圣诞节”随想与杂谈

“圣诞节”随想与杂谈

“圣诞节”随想与杂谈

“圣诞节”随想与杂谈

“圣诞节”随想与杂谈

“圣诞节”随想与杂谈

“圣诞节”随想与杂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