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应老友再三之邀,跑去了天津。与老友相识三十余载,视同兄弟。当年,老友来京从不住店,必住鄙人寒舍;反之,每次下“天津卫”我亦必居友宅。那“同吃”、“同住”、“同侃”、“同玩”的情景时常闪现在记忆中。上世纪90年代,曾经在天津古籍出版社受聘担任“特邀编审”,三天两头往天津跑。近十余年来去的太少了,以至于这次去深切感到,天津像个“少女”,应了俗语:“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我已经不认识这个“姑娘”了!天津过去给人的印象是土俗、脏乱“没文化”;现在的天津时尚、整洁&“洋文化”!曾经的各国租界洋建筑被“整旧如新”,半个天津简直就是个硕大的“欧洲建筑博物馆”,“洋文化”底蕴之厚可见一斑。由于时间有限,只在原意大利租界里面转了转,现在叫“新·意街”,当地人叫它“意大利风情街”。
可能不是“饭点儿”的缘故,街里的饭馆、酒吧里面几乎没有人,倒是有不少的“新人”在拍婚纱照。新人“形形色色”、“各式各样”美丑均有,摄影师们“各把一对”长枪短炮地“着伙”,就是不让外人照,说是有“版权”和“隐私权”问题。我只好站得远远的用镜头拉着拍。有趣的是,远远的听不到摄影师和“新人”在说啥,我在整理片子时看着画面极有意思,想象着加了“对白”画外音,娱乐一下。
意大利风情街就在这个地方
标志性建筑是这座“钟楼”
一对“新人”要拍婚纱照,似乎拍照“价钱”还没谈好······
摄影师:“五千块!”
新人:“多少,五千?”
新人:“五千,太贵!”
新人:“先别照!”
新人的“讨价”声招来路人的侧目
新人的“讨价”引得司机也慢行“观看”
众人围观和车辆堵塞把警察叔叔也给招来了,进行“指挥疏导”
谈不拢,气得“摄影助理”要扒下新郎的“道具裤”······
一个“围观者”就是不走,警察指着她:“你···你怎么还不离开?”
新娘:“呦···,才便宜一千呀?”
新郎:“宝贝儿,他不便宜咱不拍啦!”
新郎背着新娘就要走·····(哇!新娘竟穿着拖鞋!)
穿着粉红裙子的影楼老板:“╭(╯^╰)╮哼!想少给钱,没门!”
加载中,请稍候......